阿拉丁照明网首页| 绿色| 检测认证| 古建筑| 道路| 酒店| 店铺| 建筑| 家居| 办公| 夜景| 娱乐| 工业| 博物馆| 体育| 公共 登录 注册

当前位置:首页 > 要闻 > 正文

德开发出发光效率124lm/W的白色OLED,高于荧光灯

2009-05-21 作者:未知 来源:技术在线 浏览量: 网友评论: 0

摘要: 德国德累斯顿市(Dresden)的研究机构Institute for Applied Photophysics(IAPP),利用白色发光OLED元件实现了发光效率124lm/W。相关论文已刊登在学术杂志《Nature》上。124lm/W的发光效率远远高于普通荧光灯。

  德国德累斯顿市(Dresden)的研究机构Institute for Applied Photophysics(IAPP),利用白色发光OLED元件实现了发光效率124lm/W。相关论文已刊登在学术杂志《Nature》上。124lm/W的发光效率远远高于普通荧光灯。

  此次制作的OLED元件的面积为6.7mm2。属于从玻璃底板提取光的底部发光(Bottom Emission)型。IAPP通过反复改变材料厚度,制成了OLED的元件。其中,发光效率最高的元件,是在玻璃底板上层叠空穴传输层和电子阻挡层形成的,前者采用添加了4mol% NDP-2的45nm厚MeO-TPD层,后者采用10nm厚NPB。

  发光层由p型TCTA及n型TPBi组成。需要在发光层中添加FIrpic、Ir(ppy)3及Ir(MDQ)2(acac)。这些均为磷光材料,用于发出蓝光、绿光及红光。

  另外,还在发光层上层叠了空穴阻挡层和电子传输层,前者采用10nm厚的TPBi,后者采用添加了Cs的205nm厚的Bphen。对电极(阴极,Cathode)由银(Ag)形成,厚度为100nm。

  此次的元件开发要点大体分为三个。(1)优化了电子传输层的厚度;(2)考虑了发光层、底板及光提取层的折射率的匹配;(3)尝试了各种形状的光提取层。

  IAPP表示,电子传输层必须达到一定厚度。其原因是,厚度小于200nm时,对电极的Ag电极表面产生的表面等离子体(Plasmon)会变大,导致损失增大。厚度大于200nm时,随着厚度增加,发光效率会发生周期性增减。在IAPP此次制作的元件中,电子传输层厚度为205nm的元件发光效率最高。

  折射率的匹配方面,玻璃底板及同样由玻璃制成的光提取层的折射率都提高到了高于一般值的1.78。发光层材料的折射率为1.7~1.9,IAPP表示,这样一来,从发光层到光提取层,折射率几乎没有差别。

  

12
凡本网注明“来源:阿拉丁照明网”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阿拉丁照明网,转载请注明。
凡注明为其它来源的信息,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及对其真实性负责。
| 收藏本文
最新评论

用户名: 密码:

本周热点新闻

灯具欣赏

更多

工程案例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