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8 照明灯饰出口企业充满挑战的一年
摘要: 和中国其它的出口产业一样,灯饰照明产品属于劳动密集型产品,长期以来以价廉取胜,模式单一,忽略了对行业自身软实力的建设,也无法参与国际贸易游戏规则的制定。2008年,等待中国灯饰照明企业的,不是康庄大道,而是道道雄关,需要我们从头跨越。
2007年12月24日上市的美国新闻周刊以“中国崛起”(What's Next: China)为封面故事,指出中国成为全球超级强权不再是个预测,而是事实。大部分国家地区都视2008为中国跃登世界舞台中央的一年,奥运会是中国等待已久的亮相派对。
迄今为止,中国对全球经济成长的贡献很大,不论在贸易、暖化、苏丹达富尔或北韩问题,中国变成一个新关键因素,缺了它就不可能达成永久的解决方案。
然而,对于中国的出口企业来说,2008年将会是充满了挑战的一年。中国遭遇的贸易摩擦从产品、企业等微观层面延伸到宏观体制、政策层面,国际贸易环境日趋严峻。中国已经连续12年成为世界遭受反倾销调查最多的国家,目前世界1/3的反倾销调查是针对中国的。
中国外贸持续高增长,顺差过大,导致不少国外媒体频频制造形形色色的“中国威胁论”,最近的中国产品质量、食品安全等“威胁论”就是突出表现,例如在2007年7月18日,美国消费者产品委员会宣布回收6款有安全问题的中国产品,包括电筒、气泵、微波炉和童鞋;2007年7月19日,菲律宾食品药品管理机构从上海冠生园生产的大白兔奶糖中检测出致癌物质甲醛。一些主张保护国家利益、反对外来资本入侵的声音也在抬头,美国、欧盟、俄罗斯等今年以来纷纷调整对华贸易政策,发展中国家也对中国贸易的增长表示担忧。
和中国其它的出口产业一样,灯饰照明产品属于劳动密集型产品,长期以来以价廉取胜,模式单一,忽略了对行业自身软实力的建设,也无法参与国际贸易游戏规则的制定。2008年,等待中国灯饰照明企业的,不是康庄大道,而是道道雄关,需要我们从头跨越。
欧盟继续征收反倾销税
欧盟2007年10月11日公布的文件显示,欧盟决定将中国节能灯反倾销税延长至08年。欧盟从01年开始对中国节能灯征收66%的反倾销税,为期五年。反倾销措施到期后,欧盟应少数照明器材制造商的要求,又对产自中国的节能灯泡展开为期15个月的调查,以决定是否继续征收反倾销税。 调查结束后,欧盟委员会建议对产自中国的节能灯继续征收1年反倾销税,并将这一建议提交欧盟理事会批准。
除了反倾销税这一贸易壁垒,欧盟还通过技术壁垒的方式施加影响。这其中最著名的当属3大绿色指令:《关于报废电子电器设备指令》(WEEE指令)、《关于在电子电气设备中限制使用某些有害物质的指令》(RoHS指令) 和《耗能产品生态设计框架指令》(EUP指令)。
尽管关税壁垒使中国出口欧盟市场的节能灯泡价格在欧盟当地大幅上涨,但近几年来中国节能灯对欧出口却保持着持续增长的势头。据欧盟在2005年7月到2006年6月的统计数字,市面上69%的节能灯产自中国。数据显示,2001年至2006年中国对欧出口的节能灯是在增长的,但增长比较缓慢。
不过,在全球节能、环保的大趋势下,欧盟对环保问题高度重视,2006年3月,欧盟各成员国领袖签署了一项环保协议,两年内欧洲各国将逐步用节能荧光灯泡取代能耗高的老式白炽灯泡,以减少温室气体排放。目前,欧盟国家本土产品仅能满足25%的市场需求,而且价格普遍昂贵,这些正面因素都促进了中国节能灯的出口。
次债危机影响美国市场
2007年4月因美国第二大次级抵押贷款公司破产引起的席卷全球资本市场的次债危机,导致金融市场动荡,迟缓了美国的经济增长。根据美国按揭银行家协会的最新估计,2006年获得次按的美国人,有30%可能无法及时偿还贷款。
由于美国是中国灯饰照明产品最大的出口目的国,占了整个中国灯饰照明产品出口1/4的份额。而美国的经济很大程度上是由消费拉动的,次债危机大大打击了美国的消费市场。反映美国消费市场的消费者信心指数一路下滑,由2007年8月的105.6下降为12月份的88.6。
由于次债危机的危险效应将会在2008——2010年之间逐步释放,因此可以预料,2008年,以美国为主要出口市场的中国灯饰照明企业会面临订单减少的情况。
出口成本大幅增加
2008年新年伊始,人民币对美元的汇率便一举突破了7.3元兑换1美元的价位。即便如是,人民币仍然面临着巨大的升值压力,可以预见,2008年的人民币汇率会继续突破历史高位,这对以美元结算的众多中国灯饰照明出口企业来说,不仅增加了成本,也为未来的订单增加了许多不确定的因素。
此外,铜价从每吨三万多元飙升到九万多元,国际原油价格也已接近每桶100美元;原材料上涨给灯饰照明产品出口也带来很大压力。有企业主表示,2008年的出口成本至少增加了30%-40%。作为劳动密集产业,灯饰照明行业利润本来就非常有限,如果无法提高出口价格的话,企业可能无法生存。
高油价带来的运价高涨也使企业利润空间越来越小。2007年10月以来,上海至迪拜的集装箱海运价格已从900元上涨到1500元。海运价格节节攀高,对灯饰照明行业的出口贸易影响巨大。
印度市场前景未卜
2007年8月29日,印度商工部反倾销总局发出通知,对进口自中国、斯里兰卡和越南的节能灯发起反倾销调查。一天后的8月30日,印度对我国节能灯出口反倾销立案。起诉书要求,调查2006年4月1日到2007年3月31日期间,直接出口或间接通过外贸公司出口涉案产品到印度的公司。印度政府的起诉书传达的信号很明确,就是要在印度市场排挤中国企业,而且范围很宽泛,涉案中国企业将会非常多。按照印度立案反倾销调查的起诉书,在150天内就将出台临时税率,而税率一旦确定就将施行5年,如果征收高税率,节能灯企业则可能失去印度这块市场。
虽然目前印度对中国灯饰照明产品的需求量还不如欧美发达国家,但是巨大的市场空白和平均每年6.5%的经济增长率对中国灯饰照明企业有着巨大的诱惑力。但是中国的企业进入印度时间太短,立足不稳。这次反倾销调查带来的税率变化可能会对企业开拓印度市场造成巨大的影响,甚至有可能会令部分企业彻底放弃印度市场。
印度对中国节能灯的反倾销案结局将会在2008年揭晓,这对跃跃欲试印度市场的中国灯饰照明企业来说,是个巨大的未知数。
记者手记
2007年,各国媒体不约而同地对“中国制造”质量问题进行报道,以及各国政府不约而同地对“中国制造”擎起反倾销之剑,把“中国制造”彻底变成了一个贬义词,包括照明行业在内,无人能逃脱此厄运。2008年,“中国制造”在全球市场面临的首要困难,就是声誉问题。
相比欧司朗、飞利浦、GE这三大照明巨头而言,中国的灯饰照明企业进军海外市场时日尚短,品牌知名度在终端消费群中比较低。目前绝大部分中国灯饰照明制造商都采取了代工贴牌的策略,积累经验。
然而,他们突然发现,以往赖以生存的“杀手锏”——价格,在一瞬间变得如此苍白无力。要想继续生存,要想摆脱“中国制造”的桎梏,就必须打破长期处于国际分工最底端的宿命,就必须在品牌建设和国际定位上谋求突破。
雷士照明在海外建立了自主渠道和品牌,东林电子在巴基斯坦设立了工厂,作为照明行业先行者的他们,正在用实际行动,启迪着国内的同行。
· 南宁灯饰市场格局已形成 呼吁专业化 2008-01-08
· 南宁灯饰商户客流量增多 市场年前升温 2008-01-08
· 中小型节能灯企业突围实战之幸福启航 2008-01-07
· 2008年光源电器行业的关注焦点(图) 2008-01-07
· 电线电缆行业高速发展 增长方式转变 2008-01-04
· 2007年 成为中国灯饰照明企业拐点年 2008-01-02
凡注明为其它来源的信息,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及对其真实性负责。
用户名: 密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