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拉丁照明网首页| 绿色| 检测认证| 古建筑| 道路| 酒店| 店铺| 建筑| 家居| 办公| 夜景| 娱乐| 工业| 博物馆| 体育| 公共 登录 注册

当前位置:首页 > 产业分析 > 正文

两岸共订行业标准更利发展

2008-11-17 作者:未知 来源:中国半导体照明网 浏览量: 网友评论: 0

摘要: 一年超过700亿元的产值,如果没有台湾光电业者从海峡东岸往西岸的转移,福建的这一支柱产业就难以有今天的规模。巧合的是,就在两岸开启“大三通”时日,厦门又朝“光显之城”跨了一大步——— 台湾东元集团斥资6000万美元投建的首个液晶电视生产基地在厦正式投产,成为台企在大陆规模最大的液晶电视制造厂。

  “大三通” 闽台光电对接新契机带来更大竞争力

  高科技讲究效率,童胜男表示,截弯取直的“大三通”将给对接带来更大的竞争力。来大陆投资后,童称,自己早早就预测到 “大三通”很快就会实现。当“陈江会”签署协议时,童胜男在厦门显得冷静异常。“我们这么大的投资,必须提前研判到这一步。”童胜男不断地向记者提到,已对两岸“小三通”做出巨大贡献的厦门,在“大三通”时代,应该把这一产业放在台湾和厦门的 “城市圈”内进行,实现台厦在光电产业的上、中、下游产业链的高效整合。

  “大三通”截弯取直后,目前台湾东元在厦门投资的安台创新科技 (厦门)公司同样喜上眉梢。该公司财管处协理高华雄在接受记者采访时有一个形象的说法,即高科技和看病一样,都追求速度。“虽然很多台湾人才也会跟着企业进驻,但考虑到企业用人成本,很多人才还是两地跑。”高协理表示,作为高科技企业,面对的是全世界的竞争,产品周期短、变化快,分秒必争,时间就是金钱;而若因人员往来还绕来绕去,往往意味着一些机会和利润的流失。

  有数据显示,友达公司一条生产线停产8分钟,损失就是上百万元人民币。如一台机器故障,从台湾请来技术工人维修,从原来的一天到“小三通”的三个小时,再到“大三通”后的更便捷快速,时间的节约就意味着利润的创造。

  以厦门为核心,辐射漳州、泉州和福州地区,带动了福建光电产业中下游协调发展,形成海峡西岸产业集群效应,在多位业者眼里,“大三通”后这种步伐会进一步加快。

  预计将有千亿商机

  作为台湾最具优势的产业之一,过去几年,光电产业在台湾呈现爆炸性的增长:2005年台湾光电产业规模达11289亿元新台币,2006年台湾光电产业总产值为12977.67亿元新台币。“现在评估的数据是,2010年这一数据将突破2兆新台币,其中60%以上将在大陆生产”,童胜男脱口而出。而厦门也跟着这一趋势制定了相关目标,即预计到2010年,厦门的这一产业将达到1000亿元,成为厦门第四大产业。事实上,转移到厦门的并非只有友达、明达、东元、中华映管、金保利这样的“大鱼”,众多“虾米”等作为产业链配套中小企业,也跟着来到厦门。

  “目前仅在厦门,跟我们合作的就有10多家,主要是为我们供应配件和原料”,童胜男说,随着“大三通”后,交通更便利,更多的产业配套来到厦门,并非空谈。

  越来越多光电企业转移到海西,也为福建本土企业创造了发展机遇。福州的冠捷电子,其已从单干户辐射到目前冠捷工厂方圆十公里内群聚的50多家配套厂,形成了初具规模的产业集群。作为一个做封装的中游企业,厦门光莆企业的林文坤董事长就曾表示,台湾光电产业技术转移,给业界带来的好处既有产业链的互补,也有技术的互补。林希望更多如明达这样的上游企业来厦,为其在芯片方面提供更多的选择。

  “福建造”卖回台湾

  每月一般回台一次的高华雄,还在为同事回台的高成本发愁,即现通过“小三通”回台,来回还需要6600元新台币,乘飞机则需要近万元新台币;而相比之下,类似台北到高雄的距离,则仅需5000元新台币左右。“‘大三通’后,相信这一费用将会跟着下调”,高华雄透露,已有更多台湾人计划来闽或大陆其他地方工作。高认为,尽管目前人民币升值厉害,劳动力成本上升,但对于在大陆生产的多数光电产品,成本仍要比台湾低出许多,“若要通过空运,成本太高,显然不可能,其多数直接在厦门生产,在大陆销售或直接出口到其他地方;但两岸 ‘大三通’后,货运成本进一步降低,这使在厦门生产的产品带回台湾,变得可行”。当然,由于相关的税收门槛,高认为,运成品回去显然不合算,半成品可能更适宜。在这样的背景下,这一产业对接的规模无疑将跟着扩张。

123
凡本网注明“来源:阿拉丁照明网”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阿拉丁照明网,转载请注明。
凡注明为其它来源的信息,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及对其真实性负责。
| 收藏本文
最新评论

用户名: 密码:

本周热点新闻

灯具欣赏

更多

工程案例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