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拉丁照明网首页| 绿色| 检测认证| 古建筑| 道路| 酒店| 店铺| 建筑| 家居| 办公| 夜景| 娱乐| 工业| 博物馆| 体育| 公共 登录 注册

当前位置:首页 > 产业分析 > 正文

有机发光二极管产业研发现状

2008-10-27 作者:未知 来源:中国半导体照明网 浏览量: 网友评论: 0

摘要: 有机发光二极管(OLED)自从问世之初,由于其众多优点而被广泛认为是最有希望的下一代显示技术,在液晶的背光源和固态照明光源领域也显示出了潜在的应用前景。有机发光二极管的低成本、低能耗优势以及柔性弯曲的特点,使这种发光二极管在下一代显示、液晶的背光源和固态照明三个核心领域呈现出巨大的市场,吸引了众多厂商参于其中,极大的推动了OLED产业的进步。

  OLED的商用化在1997年以后得到了切实的发展,迄今1-3英寸的小尺寸单色和彩色无源驱动面板已经在手机副屏和主屏、小型音乐播放器等方面得到了应用,年产量超过7000 W片,但我们不能指望今后的无源驱动OLED在显示领域会有大规模的发展,因为其在大尺寸化与高清晰化方面存在技术性局限,使应用领域大大受限。今后的主流应该是有源驱动型OLED,韩国Displaybank公布了08年第一季度有源矩阵型OLED面板的供货业绩调查结果,供货量为272万3000块,增至上年同期的28倍左右,足以见其发展迅速。有源驱动型OLED另一个显著优势是高开口率,同时降低电耗提高寿命。针对有源驱动型OLED,人们往往采用顶发射、反转型和微腔型器件结构和高对比度器件以及它们的组合,目前的产品大多采用顶发射或者顶发射+微腔结构的器件。2007年12月份上市的Sony公司的11英寸OLED “XEL-1”电视即采用顶发射+彩色滤光片+微腔结构。这款产品的上市也开启了OLED电视的新纪元,成为有机半导体工业发展的强大推动力,迈出了在提出概念20年之后走向产业化的坚实的第一步。

  对于OLED在显示领域的应用,从性能角度来看,荧光型有机分子材料体系已足够满足要求,荧光型有机分子材料具有高稳定性的优点,通过器件结构的设计和相关辅助材料的匹配,红、绿、蓝荧光型有机分子材料的器件效率分别达到了12 cd/A、36.3 cd/A和11.4 cd/A,在1000 cd每平方米的初始亮度下,寿命分别达到了15万、6.2万和2万小时,即使是荧光型白光OLED,其效率也达到了16 cd/A,寿命超过了7万小时。今后,除了进一步改善材料器件性能,特别是蓝光材料的器件性能,开发新的材料体系外,在显示面板上主要解决局部不均匀与面板整体不均匀问题、面板的解析度问题、面板的超薄膜化问题,这里主要是薄膜封装问题和低成本化工艺技术问题等。实际上,要与液晶显示在显示领域一决天下,最终要解决的就是成本问题,目前各公司均使用第3.5代或第4.5代的half cut(半截)式玻璃基板,要降低有机显示面板的成本,就必须采用全尺寸的玻璃基板,同时还需要进一步提高生产节拍,提高产量。为了扩大量产规模和扩大基板尺寸,制造设备的厂家就需要向有机显示产业界提供更大的设备。还有,提高材料的利用率也是面临的降低成本的一个问题,因为目前的材料利用率还不到5%,要至少提高到20%以上才能满足要求,显然这些都是与液晶显示开展竞争必须面临的艰巨的挑战。

  对于OLED在照明领域的应用,要达到照明对高功率效率(至少大于50 lm/W)的要求,荧光型有机分子材料体系已经无法满足要求,必须使用效率更高的电磷光有机分子材料体系,但与稳定性更好的荧光型有机分子材料体系相比,电磷光有机分子材料还存在稳定性和高电流密度下效率降低的问题,这也是白光OLED在照明领域应用首先必须解决的最重要的问题。同样地,照明白光OLED也存在大面积化和加工成本的问题,必须从制造工艺上给予解决。

  总之,任何一项新技术从实验室走向产业界都不是一帆风顺的,众所周知,无机LED照明技术在最近两三年取得了突破性进展,这是因为使用GaN的蓝光LED投入了实用,比红光LED晚了10年以上。而液晶在20世纪60年代第一款计算器屏幕到现在已经走了40年的历程才取得今天的市场地位。所以,尽管今天OLED在产业化道路上还有很多道路要走,但是前途是无限光明的。(编辑:CBE)

123
凡本网注明“来源:阿拉丁照明网”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阿拉丁照明网,转载请注明。
凡注明为其它来源的信息,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及对其真实性负责。
| 收藏本文
最新评论

用户名: 密码:

本周热点新闻

灯具欣赏

更多

工程案例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