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拉丁照明网首页| 绿色| 检测认证| 古建筑| 道路| 酒店| 店铺| 建筑| 家居| 办公| 夜景| 娱乐| 工业| 博物馆| 体育| 公共 登录 注册

当前位置:首页 > 产业分析 > 正文

LED背光技术脚步快,取代CCFL指日可待

2008-02-05 作者:未知 来源:中国半导体照明网 浏览量: 网友评论: 0

摘要: LED产业资讯分析平台LEDinside日前指出,预期2008年电脑采用LED背光源的比例将逐渐增加,笔记本电脑用白光LED的需求也将持续增长。

  LED产业资讯分析平台LEDinside日前指出,预期2008年电脑采用LED背光源的比例将逐渐增加,笔记本电脑用白光LED的需求也将持续增长。

  而中国面板厂京东方研究员王刚也表示:虽然现阶段LED背光源由于其成本问题暂时还无法完全取代CCFL,但是LED背光源是未来最有可能替代传统CCFL背光源的最佳, 另一方面OLED、HCFL和CNT等新技术慢慢与LED背光源 展开竞争。

  我们来看看全球有那些大厂在背光技术方面有新的发展:

  南韩大厂三星和德国的欧司朗(Osram)同时开发了平面FFL背光技术,其特点是只需单一光源,具有低成本、长寿命、高亮度的特点,因其面光源结构,亮度均匀性好,光学设计容易,结构简单,易于加工自动化。结合Xe气体放电技术,色彩饱和度可达90%以上,同时符合欧盟的环保要求。不足之处在于功耗大,量率较低,目前成本高于CCFL,只适合使用在较高单价的大尺寸液晶屏幕。

  另外,南韩LGP公司提出的外置电极结构的EEFL背光产品具成本优势。外置电极结构的EEFL背光技术,是通过把传统置于CCFL灯管内部的电极置于灯管外 部,避免了传统CCFL造成的水银与金属电极之间反应形成化合物,减少了水银的消耗,使灯管寿命大幅度延长,可达到接近10万小时的水准,同时可降低水银蒸汽的使用量,达到减少对环境污染的环保要求。目前已有韩国厂商LGP和台湾部分厂商使用该技术。

  而日本的东芝(Toshiba)开发了LED背光源局部控制技术,技术原理是将显示器纵向分为8部分,横向分为12部分,合计96块,并可以分别控制各块的亮度,通过调节各块的亮度以控制输出功率,可以降低耗电量。

  日本夏普(Sharp)公司开发了在传统CCFL背光中适当加入红色LED灯的Hybrid模式背光技术,弥补了CCFL背光在红色光谱中的不足,使液晶产品的色彩饱和度提高到接近100%的水准。

  荷兰大厂飞利浦(Philips)开发的热阴极HCFL背光技术的首要优点在于使用灯管数目的减少,在相同的画面尺寸下,传统CCFL的背光需使用12根-16根灯管,相对的HCFL却只要11根,其主要原因在于HCFL的效率较CCFL高。而灯管数目的减少,意味着逆变器使用数目减少,整体背光成本下降。此外,HCFL还具有驱动电压低、色彩饱和度高的特点。但是,相较于CCFL,HCFL存在灯管管径较粗的不足,不适用于强调轻薄的产品应用。

  最后三星、LG、Motorola、SONY等公司积极研发基于碳纳米管技术的CNT背光技术。CNT背光技术的特点是使用真空放电器件,其亮度高、成本低、省电、轻薄、制造简单,并且环境稳定性好,但目前在光均性与点亮驱动等方面还不够稳定成熟,亮度均匀度大约可以达到79%左右。(编辑:XGY)

凡本网注明“来源:阿拉丁照明网”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阿拉丁照明网,转载请注明。
凡注明为其它来源的信息,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及对其真实性负责。
| 收藏本文
最新评论

用户名: 密码:

本周热点新闻

灯具欣赏

更多

工程案例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