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DV国际电工柳国弘:关注细节(图)
摘要: 小时侯的柳国弘在大人们的眼中是个“不务正业”的孩子,他活泼好动,满脑子的奇思怪想,并乐此不疲地去实现它们。一次两次小发明的成功让柳国弘爱上了设计,并且取得了让人们惊叹的成绩。
俗话说:“火车跑得快,全靠车头带”,IDV国际电工在短短的两年多时间里,取得了25项专利技术,其创建之初每个月3项专利的速度,令业界感到惊叹。这一切离不开其领导人柳国弘,作为电工行业为数不多的清华毕业生,他为什么钟情于开关这个技术含量不高的领域,他给IDV带来的是怎样一种精神?
从小发明家到企业家
小时侯的柳国弘在大人们的眼中是个“不务正业”的孩子,他活泼好动,满脑子的奇思怪想,并乐此不疲地去实现它们。一次两次小发明的成功让柳国弘爱上了设计,并且取得了让人们惊叹的成绩。他发明的蜡烛灯相继获得了全国青少年发明大赛的银奖和北京国际发明大赛的三等奖,此外获得过十多个不同的发明大奖。喜爱设计发明的柳国弘引起了清华大学的关注,1989年,19岁的他被特招进入清华大学机械工程系。进入大学后,柳国弘的爱好没有改变,在专业知识的支撑下,他的设计发明越来越专业和实用,并得到过清华大学生科技创造一等奖。
1993年,大学毕业的柳国弘放弃了留校的机会,怀着自己的梦想进入了郑州轻型汽车厂。才工作不到一年时间,他就感觉到国有企业这种压抑的环境并不适合自己的发展,于是他毅然辞掉了这个铁饭碗,继续寻找能实现自己梦想的地方。1998年,港资企业欧安亚在佛山投资创办了开关厂,柳国弘进入其中担任工程师,从此与电工行业结下了不解之缘。虽然只有短短的三年时间,这个厂就因为经营不善而失败,但目睹了欧安亚兴起到衰亡全过程的柳国弘认识到了企业失败的原因,这也给他后来的创业之路找到了正确的前进方向。
初入电工行业受挫的柳国弘回到了湖北老家,2000年3月,一个偶然的机会,他翻阅《羊城晚报》时发现了TCL国际电工招收工程师的消息,下定决心的他第二次来到广东,回到了熟悉的电工行业。说起当初这个决定时,柳国弘面露欣慰:“当时我身边的亲戚朋友都不理解,认为我这个清华大学毕业的高才生应该从事高科技的研究工作才是正道,不明白为什么我会选择开关这个小玩意,但我认定了这次的选择才是我事业的起点。”
回想自己初到惠州的感觉,柳国弘至今还记忆犹新。那是一个初春的傍晚,漫步在惠州西湖旁,看着宛如江南水乡般的美景,他对自己说:“就是这了!”
进入TCL国际电工不久的柳国弘迎来了第一个难题——英式系列开关的研究。这是TCL与德国一个企业的合作项目,之前搞过几年,但一直没有成功,现在由柳国弘担任组长的研究小组最后攻克了这个难题。这个成果给柳国弘带来了很大的成就感,也给TCL带来了很好的效益,此后,他的职位也由工程师、总工程师升到研发部部长、电工制造厂长。职位的提升带给柳国弘的不仅是荣耀,还让他感觉到责任的重大,他也以更大的热情投入到产品研发和疑难杂症的解决上,用他自己的话来说;“当时我主要负责解决出现的疑难杂症和一些‘历史遗留问题’,而我也乐在其中,越难的问题越想去挑战。”
当时九运会的一个主场馆使用的是TCL的开关,但在距离开幕式只有半个月时,开关出现了问题,时间的紧迫让相关人员急得犹如热锅上蚂蚁,最后这个烫手的山芋交到了柳国弘手上,给他攻克难题的时间是三天。接到任务后,为了尽快攻克难题,柳国弘把自己关在小屋子里,谁也没想到,他只用了一天时间就圆满地完成了任务。
2005年3月,柳国弘离开了TCL电工,与几个志同道合的伙伴在惠州一起创办了IDV国际电工。
这是他深思熟虑后的又一次人生选择。
关注技术细节
从上世纪末开始,照明行业已经进入了快速的发展时期,时代的快速发展同时也带动了电工行业的进步,蓬勃发展的电工行业引来了众多企业的觊觎。德赛、海尔等知名企业相继进入电工行业,但只发展了一两年的时间就宣告失败。为什么这些知名品牌在运作电工产品的时候会失败,行业在思考,柳国弘也在思考。
“它们为什么会失败?一是轻视产品,不注重产品研发,不愿意在研发上投入。欧安亚曾经投入3500万巨资买土地、盖厂房、宿舍,但就是不愿意给设计人员买电脑。海尔的失败也是因为不重视产品的品质,得不到消费者的认可。二是贪大求快,最明显的表现就是为了追求一时的业绩,采用了铺货的方式,虽然表面上的成绩好看了,但却给企业的长远发展埋下了隐患。”柳国弘找到了答案,并在创业过程中努力地回避这些问题,IDV领导层的第一次争执就是由此引发的。有个合作伙伴认为公司刚刚成立,先仿造一下TCL的开关,然后再进行自己的研发,这样比较保险。但柳国弘认为,虽然创新有风险,但想在行业内异军突起,就要有与众不同之处。一家企业,不可能方方面面都比别人强,只有发现自己的长处,并坚持下去,才能成功。拥有一名技术型领头人的IDV,从创业之初,就坚持了自己在技术方面的优势。在成立后短短的两年多时间,IDV就已经取得了25项专利。
说起技术,柳国弘马上来了精神,“其实技术就象一层纸,没解决的时候很难,捅破了就觉得没什么。专利并不是人们想象的那么复杂,有时候就是细节上一个小的改动。”他拿起一个小小的弹簧给我们演示,“开关里面的弹簧要求两端都是很平的,一般的企业都是采用人工打磨的方法来处理,现在我们在弹簧接触面上安装了一个平底的螺帽,不仅节省了打磨的时间,而且大大降低了整个开关的成本。”
在创新中稳步发展
IDV电工走上发展正轨之后,柳国弘又在忙着做什么呢?
“我现在在学习充电,特别是营销管理方面的知识。”柳国弘说,“一个企业只有不断的创新才能发展,这种创新不仅是产品上的,还包括管理和营销等多方面”。他给IDV带来的改变是全方位的,不仅包括VI形象上的转变,还有营销模式方面的新探索,在大力开拓传统营销模式的同时,还通过“电工阵线”、“设计师沙龙”等活动挖掘隐性渠道。在柳国弘看来,电工产品是很专业的,不是自己说好就好,作为对电工产品品质最有发言权的人,电工对终端消费者有着很强的影响力。一些电工品牌有关注度,但没有美誉度,就是因为没有得到电工的认可。因此IDV很注重对电工的影响,不仅在营销上给予他们足够的重视,而且在产品研发上切实考虑到电工的需求。IDV电工产品配套的螺钉不仅有加长的,还有带颈的,就是为了满足电工不同的安装需求。这些细节方面的考虑也给IDV带来了甜头,惠州一个高档楼盘本来打算用奇胜的开关,这个楼盘的开发商看到这种螺钉后马上决定换成IDV的开关。
“连一个小小的螺钉都能设想得这么周到,产品的品质就更不用说了。”这就是消费者对于IDV开关最真实的评价。
对于电工行业今后的发展趋势,柳国弘认为,目前的电工市场鱼龙混杂,但这种局面不会持续太久。随着国家对电工产品性能和安全检测的严格把控,以及消费者品牌意识的逐渐增强,行业洗牌即将来临。对比欧洲成熟电工市场一个国家只有寥寥几个品牌,我们国家最终能保留二十个左右的品牌是正常状况。在行业的优胜劣汰的过程中如何才能生存下来,只有走品牌化的道路,注重技术创新和服务。而目前中国电工企业的品牌意识还不够强,还处于做品牌的初级阶段,“乱世出英雄”,混乱的电工行业还有很大的发展空间,未来电工行业的领导品牌发展之路任重道远。
记者手记
进入柳总的办公室,首先看到的就是“宁静致远”的条幅,这是他的座右铭,也是IDV稳健发展的写照。
采访结束后,柳总带我们参观了IDV的生产车间,产品检测室是我们停留时间最长的,也是柳总介绍最详细的。从产品外表到弹簧,从耐高温到耐高压,产品的各个方面都有相应的检测设备。看得出,柳总就是这样以清华人特有的严谨经营着IDV的产品,也赢得了消费者的认可。
凡注明为其它来源的信息,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及对其真实性负责。
用户名: 密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