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拉丁照明网首页| 绿色| 检测认证| 古建筑| 道路| 酒店| 店铺| 建筑| 家居| 办公| 夜景| 娱乐| 工业| 博物馆| 体育| 公共 登录 注册

当前位置:首页 > 人物邦 > 正文

李兴钢:给2008筑巢(图)

2007-05-28 作者:admin 来源:北京青年报(易立竞) 浏览量: 网友评论: 0

摘要: 李兴钢1969年出生于河北,1991年毕业于天津大学建筑学专业,现任中国建筑设计研究院副总建筑师,教授级高级建筑师,国家一级注册建筑师。

  “当奥运的火炬在这里点燃的时候,这里将是一个梦想开启的地方。”这是2008年北京奥运会主体育场——中国国家体育场方案展示会上的一句话。

  而今,被中国媒体和百姓称为“鸟巢”的建筑设计方案将扬起这片梦想之帆。

  许多人对这个鸟巢方案已有所了解,它是中国建筑设计研究院与瑞士赫尔佐格和迪穆龙建筑师事务所合作设计联合体的作品。李兴钢,就是这个作品的中方主设计师。

  什么样的机缘使你走近2008年奥运会主体育场设计工作的?

  2002年11月份,我所在的单位,中国建筑设计研究院决定与瑞士Herzog & de Meuron 建筑师事务所合作成立一个设计联合体报名参加国家体育场设计竞赛,院方决定由我作为中方的主设计师来参与此次设计工作。

  据我所知,瑞士Herzog & de Meuron 建筑师事务所是世界上著名的建筑师事务所,作为中方的主设计师,需要具备什么样的素质?

  其实,在此之前,我并没有做过体育场的设计,当然,院方决定由我来参加,可能也与我这些年来的业绩有关;另外,如你所说,这个建筑事务所是世界闻名的,这个事务所里的建筑师们有着自己独特的建筑设计风格,这就要求中方的设计师具有相应的设计品位和可以与之对话的水准;因为是与瑞士建筑师合作,所以还要有一定的外语基础,可以和他们很好的沟通。

  2008年奥运会主体育场设计方案被大家称为“鸟巢”设计,这是你们设计的初衷还是结果?

  这是一个结果,或者说是结果之一,不是原因,也不是起因。

  开始设计的时候我们会看很多和中国文化有关的东西,比如传统器物、盆景、艺术品、建筑、自然风景等等,看的多了之后,这些元素就会融到建筑师的意识里面,当你表达出来后,其实并不是某一个、不是它们其中任何一个具体的东西,表达出来之后是很抽象的。一个抽象的东西,它的好处就是它不是具体的,每个人都会根据他的意识得出属于他自己的一个想象。

  我们并没有想做一个鸟巢,或是一个容器之类的东西,后来大家看到这个设计时一定要问这和中国文化有什么关联,那么,也许你可以联想到这些,想像到和中国有关的文化。

  “鸟巢”设计方案,喜欢它的人说它独特、简洁、实用,在世界建筑史上堪称独一无二;质疑它的人认为它太前卫,不像传统意义中的建筑?

  这个设计我个人觉得它是一个很朴素的作品,但是从某种程度上来讲它表现出来的结果又是一个比较独特的风格和形象。我觉得主要原因是现在许多建筑师都在做一些时髦的、取悦于大众的设计,同时也让很多人习惯了这个角度的审美,当一个朴素的东西出来后大家反而不习惯了,觉得它怎么也不像一个传统意义上的建筑、不像一个传统意义上的体育场。其实,这正是我们想要做的,我们想要把它做成一个最本质的体育场,我们觉得以前的有些体育场过度追求技术化的、追求一些与体育不是很有关系的东西,从这个角度来讲它是独特的。那么,一个独特的东西出来后肯定会有人喜欢,有人不喜欢。我们相信公众的审美是会随着时间来变化的。当然,我们不想做任何导向,我们只想做这样一个东西把它放在这儿,希望它经得起时间的考验。

  怎么能够在20年后让大家觉得这个“鸟巢”体育馆还是一个好东西?

  我们的看台是一个均匀而连续的环形,像一个碗的形状,在这样的赛场里面,人们的焦点会集中到体育馆里的赛事本身,而不是去关注这个建筑有什么样的形式。你可以想像在一个碗形的看台里,如果坐满了观众,人群涌动就成了建筑的一部分,形成一种非常热烈的气氛,这种气氛又可以激发运动员的竞技状态,所以可以说这种造型的体育馆是比赛场的最佳状态。如果站在古罗马的体育场里,我们不会在乎它的建筑形式,只会关注里面的竞技运动员本身。从这个意义上讲,它就不会是过时的,因为体育的精神是永恒的。

  这个“鸟巢”设计方案用了多长时间?这个方案的成型建筑造价是多少?

  两个月,这两个月我一直在瑞士。我们的造价估算是38.9亿元人民币左右,而在给我们的设计招标书里组织方规定的造价控制是40亿元人民币,我们比它稍低一些。

  大家对你个人的作品有什么样的评价?

  我自己来判断自己的作品,还没有到那种可以让别人来评论的时候,不是别人不能评论,是因为我刚刚起步,还没有真正意义上有一些感悟、开始真正的做一个好的建筑,我甚至都希望以前是一个空白,但这是不可能的。因为以前作品中会有一些遗憾,都是在学习过程中的、不能称为真正意义上的可以被评论的作品。有人说,我们这个行业是一个老年人的行业,因为它需要经验与积累,我这个年龄在这个行业来说是属于小字辈的,只能说刚刚起步,我现在有的也许只是对好的建筑的认知和对话的能力。

  有人说,21世纪的建筑不只以表达技术为目的,而是更多的以人文关怀为主,你的建筑理念里似乎有很多类似的东西。

  我认为建筑就应该是这样的,人类最初盖房子,就是因为需要一个可以为其遮风挡雨的地方来工作、生活、交流,现在一些建筑有些脱离人类对建筑最初的需求。

  一味的注重建筑的外形,和其他建筑本质以外的东西,这是一个很大的问题。当然,这些问题说起来容易,做起来却很难。包括我自己,也是在不断的学习过程中才慢慢的认识到这些问题的存在。学习不光是看书的过程,这些问题是在实践的过程中不断通过教训得到的,比如说我设计的房子完工后我会去反思它,如果有些地方不太满意的话,那么我会追问为什么。然后不断的去看书,和高水平的人交流,看高水平的建筑,慢慢领悟到其中的问题。

  有人说,做建筑不光是一件技术上的事,而是一个情感上的事。

  我觉得后者是更重要的,当然这个情感不是狭义的,相对技术方面来讲,建筑中人文方面的东西更重要一些,这是我个人的看法。人对一个建筑是充满希望的,他希望这个建筑会给他感动,希望进入这个建筑空间会给他带来惊奇和神往,让他愿意在里面走动、驻足,甚至静思默想,让他永远还想再来。技术是辅助性的,帮助人、帮助建筑师把这个东西建造起来。

  有什么建筑是能让你感动的?

  很多。紫禁城就是其中之一。

  作为建筑设计师,你觉得中国的建筑师在国内的作用有没有得到最大限度的发挥?

  国内这个环境是很好的,有时建筑师发挥的都有些过分了,没有什么限制了。没有比目前的中国更好的可以让建筑师发挥的环境了,以至于国际上这些著名的建筑师都跑到中国来了。

  你觉得北京城的建筑会有一个什么样的未来?

  因为有国际上顶尖的建筑师参与,北京的建筑会越来越好,国际性的水准也会越来越高,也有可能出现世界上顶尖的建筑作品。

  国际上很多建筑师的参与会不会影响北京城的整体风格?


  你觉得北京还有整体风格吗?我觉得没有了。它的很多风格已经丧失了,我们把北京最完美的时候已经给毁掉了。如果说以前在北京,城墙、城门、大片民居都完美存在的时候,北京有自己非常独特的风格。这个城市如果保持到今天会让我们很自豪。现在,除了那几个点以外我个人觉得北京城作为城市已经失去了可以和巴黎、和佛罗伦萨媲美的那种独一无二的风格。

  采访手记:黑格尔说过:建筑是凝固的音乐,音乐是流动的建筑。其实,一部音乐作品要是失败了,作为旁观者的我们顶多不再去听也就罢了;可是,一件“凝固的音乐”一旦屹立于这个城市中,那么,不管它是否是失败的,我们都拿它无可奈何。要知道:拆除一个“凝固的音乐”所费的金钱,有时可能会超过建造它的投资。

  虽然谁都可以评论他所生活空间里的建筑物,即使他本身不能使用它,可一旦那庞然大物构成了他视野中一道不可回避的风景时,他甚至都不能对其“眼不见为净”。李兴钢深谙此理,所以,他努力的避开这些可能会出现的问题,他希望自己能成为一个可以给人们带来美的建筑、美的享受的建筑师。

  李兴钢小档案:

  1969年出生于河北,1991年毕业于天津大学建筑学专业,现任中国建筑设计研究院副总建筑师,教授级高级建筑师,国家一级注册建筑师。

  代表作品:

  北京兴涛展示接待中心(主设计师)

  北京西直门交通枢纽(与法国建筑师合作)

  东莞理工学院科研测试中心(主设计师)

  2008年奥运会主体育场(瑞士Herzog & de Meuron 建筑师事务所与中国建筑设计研究院联合设计,李兴钢为中方总设计师)

凡本网注明“来源:阿拉丁照明网”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阿拉丁照明网,转载请注明。
凡注明为其它来源的信息,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及对其真实性负责。
| 收藏本文
最新评论

用户名: 密码:

本周热点新闻

灯具欣赏

更多

工程案例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