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拉丁照明网首页| 绿色| 检测认证| 古建筑| 道路| 酒店| 店铺| 建筑| 家居| 办公| 夜景| 娱乐| 工业| 博物馆| 体育| 公共 登录 注册

当前位置:首页 > 人物邦 > 正文

叶志镇教授的创新情结

2007-05-10 作者:admin 来源:科技日报 浏览量: 网友评论: 0

摘要: 叶志镇博士,教授、博士生导师,硅材料国家重点实验室主任,浙江大学材料与化工学院副院长、浙江大学纳米科技

叶志镇博士,教授、博士生导师,硅材料国家重点实验室主任,浙江大学材料与化工学院副院长、浙江大学纳米科技中心主任。全国电子材料委员会委员,全国半导体与集成技术委员会委员,中国有色金属半导体材料委员会委员,全国半导体物理委员会委员,浙江省纳米材料与应用协会副理事长。宁波市省部共建功能材料重点实验室学术委员会副主任;《半导体学报》《材料科学与工程》编委。1992年获浙大亿利达优秀年轻教师奖;1993年获国家教委优秀年轻教师基金;1994年被评为国家重点实验室全国先进工作者并获“金牛奖”;1995年遴选为浙江省首批“中青年学术带头人”并获奖励;1996年入选国家教育部“跨世纪优秀人才培养计划”;1997年入选国家“百千万人才工程”第一、二层次培养计划和浙江省“151”人才工程第一层次人才计划;1998年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1999年评为浙江大学优秀研究生导师一等奖,2005年遴选为浙大求是特聘教授。
叶志镇1955年生于浙江平阳县(现为苍南),于1978年春进入浙江大学电机系学习。当他第一天走在浙大校园里,就曾经为自己定位:“我不是为职业来浙大,而是为了一份事业而来的。”1981年叶志镇报考了硕士研究生,从事光电技术的研究;3年后,他又师从董太和、唐晋发两位教授攻读光学薄膜的博士学位。1987年冬,叶志镇从浙江大学光学仪器系获得博士学位,成为中国光学仪器学科自己培养的第一位博士。当时的他已经在光学薄膜新技术方面取得重要创新成果,获得过浙江省高校科技成果一等奖、浙江省科技进步三等奖和国家教委科技进步三等奖等3项奖励,为以后的科研发展奠定了重要基础。从本科的电机专业,到硕士的光电技术、博士的光学薄膜,跨越了3个学科。毕业以后,当时浙大硅材料国家重点实验室学术带头人、原浙大副校长阙端麟教授亲自点将,让他从事微电子技术中关键材料——半导体薄膜研究。凭着电机、光学工程和薄膜技术的交叉学科背景,他在半导体材料研究中渐渐显露优势。
21世纪,信息、能源、材料是3个主导学科。硅材料是信息产业的基石,而半导体薄膜技术的发展带来科技上的革命就在于材料可以人工设计,根据科技人员预先设计的原子排列结构制备材料,从而达到所需的性能。叶教授所从事的半导体薄膜研究,就希望在此有所突破。作为材料物理与化学(半导体材料)国家重点学科的中年学术带头人,叶志镇教授开辟了硅基薄膜、新型半导体薄膜与光电器件及纳米半导体研究新方向并做出了突出成绩,科研方面可谓硕果累累:
——承担并完成“十五”国家科技部“信息功能材料”“973”课题1项;主持并完成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光电功能材料重大专项计划重点项目1项;参与并完成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大项目1项;承担并完成面上国家自然基金、教育部博士点基金、教育部重点等省部级项目20余项;目前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ZnO重点项目群重点项目、面上国家基金项目和浙江省项目5项。
——申报国家专利近50项,已获授权发明专利15项,新型实用专利12项。
——在国内外期刊上发表学术论文260多篇,国内外学术会议论文100多篇,被国际权威SCI收录论文120余篇,国际权威期刊(影响因子大于3.0)22篇,EI收录130多篇;论文被国内外同行引用达300多次,在国内外学大会上应邀作报告30多次,在国际上产生了重要影响。
——自行设计与创建了多台具有我国自主知识产权的超高真空CVD、MOCVD等大型半导体薄膜生长设备,建立了具有国际一流水平的半导体薄膜实验室。
——通过省部级鉴定的具有国际先进水平科研成果4项;成果已在全国推广应用、产生重大效益;已获浙江省科技二等奖1项,省级科技三等奖2项,浙江省高校自然科学一等奖1项。
知识渊博,能力拔萃
叶教授从小好学,即使“文革”十年动乱,出生于浙南偏僻农村的他,在极其困难的条件下仍能孜孜不倦,坚持自学。1973年他高中毕业后,利用当中学教师的机会,他不仅自学了大量的数理化知识,而且自学了鲁迅全集、反《杜林论》、《毛选》四卷、韩非子、荀况先秦哲学与王阳明等书籍。
1977年恢复高考后,他首批考进浙大,利用大学优越条件更加抓紧学习。他学习努力,成绩优秀,十年攻读获得学士、硕士和博士学位。与此同时,他自学了大量的课外知识。他喜欢历史、伟人传记和名著,阅读了中华五千年历史和世界五千年历史等一批书籍,以及古今中外三百多位政治家和科学家传记;他重视哲学和经济管理理论的学习,阅读了大量的政治经济学理论和谢暮桥、孙冶方的有关经济著作;自学了马洪、吴敬琏等管理大家的许多书籍。1983年就通读了国际管理系列丛书,以后又学习了大量的有关管理专业知识。同时,他也阅读了许多国内外文学名著以提高自己的文学素养。
进大学前,他当过中学教师、公社中小学校长、区政府青年干部和区委工作组副组长,表现出较强的管理才能。十年大学学习期间他担任过学生干部和班长等职,积极参加“未来管理者”学生团队活动。
1988年留在浙大材料系工作后,他积极参与浙大的改革。他在做好自己教学科研的同时,1988—1990年期间还在浙大校长“政策研究室”兼职,为浙大改革与发展献谋献策。这期间,叶教授还担任浙大材料系研究生政治辅导员,为研究生管理做出了出色工作,被学校评为先进。
叶志镇教授自1992年从美国麻省理工学院回国后,在浙江大学担任硅材料国家重点实验室副主任,协助阙端麟院士管理重点实验室工作,1994年被评为国家重点实验室全国先进工作者,获国家“金牛奖”。1997年被国家教育部聘任为硅材料国家重点实验室主任,2003年又继续被聘任。
在担任主任期间,叶教授尊重阙端麟院士等老一辈科学家,团结中青年教师,致力于研究工作上水平、研究领域拓宽和优秀中青年人才培养与成长。近几年来,硅材料国家重点实验室在阙端麟院士指导和叶教授领导下有了长足的发展。围绕国家目标和社会需求,近年来实验室承担了国家“973”、“863”及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大、重点等一大批科研项目,获得了包括国家自然科学二等奖在内的一批国家和省部级科技奖励,发表了1000多篇高水平学术论文,获得了几十项国家发明专利,实验室的学术地位在国家材料领域的同行中得到较大的提升,在国家硅和新型半导体材料领域的基础研究中具有不可替代的地位。
叶教授于1999年新浙大合并时担任了材料与化工学院副院长,主管科研与外事。他工作努力,有思路、有创新,材化学院科研业绩突出,多年位居浙大前茅,多次受学校表彰。每次学院开会,叶教授作为院长总会提出一些新思路,得到学院广大老师的拥护和支持。叶教授在学科建设中顺应科技发展潮流,勇于开拓创新。他于2002年组建了浙大纳米科技中心,团结一批教授和研究生在纳米科技前沿不断创新,取得了良好成绩,浙大纳米科技研究工作进入世界50强,得到国内外同行的肯定。总之,叶志镇教授不仅科研工作很有成就,而且管理业绩不凡,能力出类拔萃。
科学道路,爱国情怀
1988年春,叶志镇在博士毕业后进入浙大材料系从事教学与科研工作,凭借出色的科研成果和教学表现,短短两年即晋升为浙大副教授。
1990年,叶志镇获得包玉刚奖学金资助,作为浙江大学派往美国的高级访问学者,到世界著名的麻省理工学院(MIT)从事一年半的半导体材料高技术研究。在MIT他从事低温外延优质硅薄膜研究,这是一项事关下一代超大规模集成电路与微电子高技术发展的重大课题。借着优越的实验条件,经过半年的努力,提前完成一个先进的超高真空薄膜设备研制,深得美国专家的赞许。接着,他又将目标对准了低温生长硅外延及外延层的性能评价研究。在550C下由硅烷热分解,成功地生长出高质量的硅外延层。在千分之一毫米见方的薄膜上,他使用高分辨透射电镜技术把要观察的物体放大几百万倍,能看到一颗颗像豆一样大的原子有规则地排列,也可以看到一些原子不安分地乱成一团。这一成果,达到了当时领域的最高水平。当他在学术年会上宣读这一成果时,引起了国际微电子材料研究界的重视。在研究外延层缺陷过程中,他发现了新型晶界结构。这个成果得到了当时专门从事材料缺陷研究的巴洛菲教授的高度重视,他与叶志镇商量:“这一新型成果能否作为一个例子,在我讲课时引用?”叶志镇欣然同意。
1992年3月,归心似箭的叶志镇重返浙江大学实验室。由于他留美期间在超高真空CVD硅低温外延方面取得重要突破,MIT微系统技术中心主任R.Reif教授特别致信浙大校长路甬祥教授,对他和他的研究成果给予了高度评价。
“自己能早一天回去,就能早一日把掌握的最新技术带回来,带动国内的硅材料研究。”这是叶志镇对自己的要求。1992年回国的时候,《人民日报》(海外版)曾对他载文报道。他的回国得到浙大路甬祥校长的表扬和支持,得到浙大半导体材料学科带头人阙端麟院士的大力支持。回国后即被委以重任,1992年他受命出任硅材料国家重点实验室副主任和党支部书记。1994年12月晋升为教授,1996年4月遴选为博士生导师。出任硅材料国家重点实验室副主任后,叶志镇在较困难的条件下四处奔波,申请到国家优秀年轻教师基金等6项课题支持,为创建国际一流水平的半导体薄膜实验室打下了基础。
1994年他与中科院沈阳科仪中心合作创建了国内第一台结合RHEED在线监控功能的超高真空(UHV)CVD外延系统;他率先发展了高真空CVD低温外延整套先进的半导体薄膜新技术,现在该技术已在全国20多家单位推广应用,并使合作单位产生了几千万元经济效益。
近年来,叶教授在第三代宽禁带半导体ZnO方面的研究更是取得了重大突破,原始创新工作为国际科学家所关注。在解决ZnO的p型掺杂关键技术、制备优质单晶薄膜、研制ZnO基发光二极管(ZnO-LED)等重要方面叶教授取得了多个国际第一的创新成果,拥有了一系列关键核心技术的我国自主知识产权,如发明了6项可行技术制备p型ZnO,理论上首先揭示了ZnO新颖p型共掺杂机理,由MOCVD技术成功研制了国际首个同质ZnO-LED,实现了室温电注入发光,这为ZnO在未来紫蓝光器件,甚至高效白光LED照明的应用开启了关键的大门。由于他在ZnO的p型掺杂取得突出成绩,美国科学家已邀请他于2006年在具有重大影响的美国国际材料年会上作大会邀请报告,这是难能可贵的。
同时,他在硅基光电薄膜的生长、异质界面匹配与光电器件研制方面也取得了一系列重要创新成果,于国内率先利用超高真空CVD低温技术生长了优质薄硅外延层和高质量多层锗硅合金纳米结构材料;首次提出由同质GaN结构渐变缓冲层来调节失配、释放应变的思路,制备出无应变、平整无裂痕硅基GaN单晶薄膜,研制了GaN基蓝光二极管;采用新型应变层在硅生长出铌酸锂单晶薄膜,并研制了高速光波导器件;合作研制了高品质的有机—无机纳米复合彩色喷印墨水等。
叶志镇教授因出色的研究成果,曾多次任国际学术会议分会主席和国际学术委员会委员,先后30多次应邀在国际大会和全国大会上作大会报告,在国内外同行中享有很高的声誉。
叶教授十分拥护党中央提出建设“创新型国家”的战略。为实施创新战略,他提出一个研究型、创新型大学应做到:“知识创新为主,技术创新并重,关注产品创新;原始自主创新为主,系统集成创新并重,关注吸收消化创新。”
科研之外,辩才无碍

叶志镇钟情于科研,但并非“一心只读圣贤书,两耳不闻窗外事”。他性格开朗,口才极佳,人缘也好。

早在浙大读书期间,叶志镇就显示出极佳的口才和很强的交流沟通能力。本科期间,第一次系里搞演讲比赛,班里将此重任委托于他,他毫不犹豫地答应了下来。轮到他比赛时,叶志镇两手空空,轻轻松松走上讲台。班里的同学都傻眼了,为他捏了一把汗。他不慌不忙、有条不紊的将观点一一道来,情理俱实,在场的听众无不为他深深折服。自然,以后的比赛他都成了“中流砥柱”,而且不用发言稿也成了他的演讲特色。

从学生时代开始,一次次的演讲、辩论锻炼出他很高的交流沟通水平,使他在以后的工作中能够充分展示个人风采:他曾义正辞严地在麻省理工学院的礼堂批驳过台湾分裂势力的谬论;也曾站在973国家重大基础性研究课题等的研讨会上,面对着各行业的科技权威,从容不迫地阐述过硅材料对我国未来信息产业发展的重要性。在他出任浙大材料与化工学院副院长期间,除了主管科研工作外,他同时主管着外事工作,由于业绩特别突出,多次受到学校领导表扬,2004年被评为校级先进中层干部。

叶志镇是材料与化工学院的“名导”,乐观开朗的他也深受学生的爱戴,他总是尽其所能给研究生创造条件,组织课题,申请研究经费,提出设想,在方向上把关。他的学生们说:“在叶老师手下工作特别带劲!”1998年,他被评为浙大研究生教育优秀导师一等奖。同时,由于教授业绩突出,2003年、2004年、2005年连续3年被聘为“浙大九级教授”岗位;由于多年成绩优异,今年叶志镇已被浙大聘评为“求是特聘教授”。
凡本网注明“来源:阿拉丁照明网”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阿拉丁照明网,转载请注明。
凡注明为其它来源的信息,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及对其真实性负责。
| 收藏本文
最新评论

用户名: 密码:

本周热点新闻

灯具欣赏

更多

工程案例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