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拉丁照明网首页| 绿色| 检测认证| 古建筑| 道路| 酒店| 店铺| 建筑| 家居| 办公| 夜景| 娱乐| 工业| 博物馆| 体育| 公共 登录 注册

当前位置:首页 > 人物邦 > 正文

韩明清专访 谈规划与照明(组图)

2007-11-06 作者:admin 来源:阿拉丁照明网(陈丹) 浏览量: 网友评论: 0

摘要: 在邀请韩明清博士参与阿拉丁专家专栏的沟通中,真正有幸接触了这位杭州城市规划的代表者。今特地对其进行了

  初次了解韩明清博士,是在无意中浏览杭州日报看到他关心城市建设,呼吁绿色照明、积极投身城市规划和夜景照明的报道。在邀请其参与阿拉丁专家专栏的沟通中,真正有幸接触了这位杭州城市规划的代表者。在深入的沟通中,感受到了其儒雅博学的气质和照明人士所特有的执着热情。而有着建筑学博士学位的他,目前又慢慢渗入到杭州夜景规划的管理工作,一番亲切的沟通后,更让我们从这位兼备技术和管理的博士身上更透彻的学习了一节完整的城市夜景规划课!

  上有天堂、下有苏杭的人间天堂,我想不论在地域上还是文化上都应该是更胜一筹的。那么特色江南杭州夜景一定更加迷人而绚丽,如此特色的表现,韩博士作为杭州亮灯办主任,是如何在整个的亮化的规划政策和管理上把握的呢?也许是韩博士对杭州这座文化和风景名城有着太深的情愫,他没有直接回答……..“这里是座人间天堂,她的美、她的高雅气息和文化都不是简单的形式所能表现完全的,所以我们要考虑的因素太多!”韩博士详细说道,依据杭州市城市总体规划,夜景照明总体规划属于城市整体规划的专项规划,那么我们必须根据城市整体规划再来研究夜景亮化规划。如杭州原来围绕西湖来发展,到了第二个阶段,就是钱塘江、沿江跨江的发展,不同的时间根据城市发展不同的趋势来把握。目前到了在空间城区里,也有自己发展的轴线。以规划为依据,以夜景灯光照明的特点对空间的布局进行划分是最大的主导思想。不是随心所欲的。

  白蛇传、西湖断桥的美丽传说至今回味无穷,这一地域特色,杭州市政府非常重视的利用光影来让这幕千古传奇的佳话在美丽的西湖夜色中轮番上演。对于这出兼备神话和现代灯光相结合的好戏,又是怎么来传神演绎的呢?阳光西湖畔的杨柳瓢絮倒是常见,夜色的西湖那该是怎样的另一番美景呢?提到这里,韩博士自信的笑了,西湖代表杭州的城市文化:精致和谐、大气开放!这即也是夜景灯光的总体定位。一方面地理区域在江南,文化底蕴的沉淀,如苏东坡造苏堤,做的这些围绕西湖开展的工程,也有很多美丽的传说、爱情故事。总体定位要体现品位、意境、高雅,匹配杭州西湖的文化底蕴,意境的体现为水墨江南。水墨江南是中国特色的绘画手法,可想而知,用夜景来表达那是有相当的难度哦?韩博士接着分析,从02年开始西湖开始重点亮化,景观要素非常多,总体的规划非常考究,必须处理好众多景观要素之间的关系。水墨即黑、白、淡、浓,用光表现非常复杂。在视觉效果上要控制,不能多不能花,不然高雅的味道降低,我们追求即要高雅又要兼顾文化底蕴。其次,倒影的效果、剪影、落影的手法该用在什么时候,体现层次感等都是需要细节去考虑的重要因素。可见,西湖是个多层面、高标准但一定也是高享受、高品位的一个项目。其实也不复杂,韩主任笑道,做好了每个细节,那么就做好了全部!

  随着城市的发展,城市规划和夜景工程已经成为城市发展的重要标志,韩博士其实之前是建筑学博士、城市规划师出身,目前又深入到光环境的管理领域,可谓理论与实践的理想结合,专业的身份有何专业的经验和想法呢?对这个问题,韩博士作了一个非常通俗的比喻,作为一个技术人员,又从事管理工作,身份应该是甲方和乙方的双重身份,政府和市场,政府是裁判员,而自己正是这个裁判的代表又是市场的参与者。就好比踢足球,裁判首先要会踢球才能当裁判。引申到照明行业也是如此,不然管理明显的不专业就会出现外行指导内行的现象,实际上这种现象行业内普遍存在。韩博士敏锐的指出,照明是新兴的行业,偏门的行业,且专业性强,管理人员首先必须懂专业才能相对的管理好,为什么国内很多东西都没做好,因为在决策方面存在问题,所以要有一个好的管理者,专业的管理者。然后延伸下去,还需要有一个好的管理办法。用先进的技术、行业的触觉来制订合理的管理办法,从而来规范市场的行为。

  说到这里,审视行业内近几年所谓快速的发展,内中的隐患和不规范现象正将成为行业发展的瓶颈……。作为政府宏观调控的有力之手,甲、乙双方都需要做哪些努力呢?韩博士指出,很明显,目前照明行业的很多设计师、工程公司都是半路出家,很不专业,这就需要市场有个追求进步、严格自律学习提升的过程。而作为管理者应对这样的情况也应有一定的策划和调控,管理者的认识水平直接影响下层建设,尤其重要。在此韩博士交流起了自己的经验,首先一定要重视规划,这是从管理者着手;其次是重视设计,设计师必须需要专业背景、和良好的教育背景,否则隔行如隔山,没有专业的技术基础不可能有好的设计和灯光项目。再者,在实施方面,建议设计和施工要分开,且都要专业化。施工方追求利益,设计师、政府追求质量和灯光的效果。目前行业内这种现象的根源是行业发展不成熟的表现,如果发展成熟自然会分清楚,那时候专攻所长做出专业有档次的作品。

  欧洲之旅一别已三年,当时看到韩博士的分享手记时颇多感触,国际上特别是欧洲很多的国际大都市亮化项目让我们看到了自身存在的明显差距,再回忆,我们究竟“差”在哪?这个问题有些沉重,沉思了片刻,韩主任这样说,最大的不同就是理念差别太大了,欣赏眼光和认识水平存在本质的差别!当然这一切也缘于社会的发展程度和教育水平。比如国内目前的夜景很明显的花哨,光污染严重。而国外夜景规划相当统一,视觉感官舒服,老外来中国是受不了的。这个问题其实很深刻的反映了管理者的差距、国民的素质和教育水平的差距。灯光是不撒谎的,灯光很直接的反映照明专业水准会发展的问题。

  做法上的差距也能看出来,比如国外的夜景设计的非常精致、注重细节,国内较粗糙、没有完全体现人对光的真正需求。另外,国外的灯具隐藏,见光不见灯――“lightingdesign”光的设计而不是灯的设计。国外强调节能环保,而国内追求亮起来,越亮越好。究其源就在于,目前中国还不是一个完善的法制社会,一些企业为了追求利润不惜破坏公共环境,导致能耗大、质量差、维修率高。而国外资本主义发展几百年已经建立起科学的约束机制,机制约束企业不敢过分追求利润而损害公共利益。欧洲的方法是不一样的,很多实施的方法都非常值得借鉴。

  漫谈中,这个问题已经逐渐延伸到探讨中国城市夜景规划和照明工程的思考,对于灯光究竟为了体现什么?韩博士更深入的剖析道,在这一快,我们更加有实质性的差别。就说国外吧,他们为了提升城市环境品位,他把灯光和文化、旅游、城市经营相结合。如法国里昂的灯光节,就是讲人灯光的互动。企业参与,政府搭台企业唱戏,通过灯光搞活动,共同参与,体现光文化的交流。而国内大多是形象工程,只追求亮起来,延伸产品是什么?没人会考虑。其实中国的灯光文化远远早于国内,如正月十五元宵佳节闹花灯,但没有把灯光和城市经营和旅游结合起来,停留到物质的层面,没有提升到一个更高的层面,人和光的互动还没开始考虑,这是很可悲的!

  历史的脚步不会停止,中国城市规划的差距进步?这是我们目前所关心的。是的,过去的不代表未来。韩博士语气轻快的回答,国内灯光的发展非常快,明显感觉到发展很快,认识理念在提高,总的来说是个进步。但还是建立在摸着石头过河的阶段,如果有科学的决策,那就可以一步到位,进入高的标准。目前很多城市都是五颜六色,不过已经有很多人提出来蓝光、纯净、统一有档次,说明理念在逐步改变,也很快。

  访问不知不觉已经深入到光文化、光污染的探讨。也许很多人还没有关注到,目前国内已经重点在强调节能减排,韩博士接着谈到,美国前不久提出要制裁中国,中国是作为世界第一大二氧化碳排放国,人均消耗能源太浪费了。迫于国内和国外的压力,国家已经将节能减排列上重点管理项目,但落实下来管理力度还不够,相信国家建设部陆续会有更多建设性的政策出台,杭州已经率先做了全国第一个城市级的绿色照明规划,其他城市还没有。国务院确定了十大照明工程,其中绿色照明工程是十大工程之一,而节能减排是关系到各个领域,照明工程也是其中一个领域,那么在该领域一定会有所行动了。我们有信心期待让城市在符合节能减排的原则下亮起来后上到光和人互动的层次,利用光经营城市!

  回到城市夜景规划这个热门话题,大家都在谈绿色照明和光文化、光和谐, 特别问到韩博士有什么实践的经验和想法?韩主任的建议是,灯光的发展太快,但并非越亮越好,应该从绿色角度来说,需要一个科学的决策,首先做好规划,其次是专业化的设计。规划在前,设计在后,规划是战略性的。如果在坚持了好的规划指导、专业的设计那么就可以说达到了光和谐的标准。而光和谐还不是最高境界,更高的标准是前面谈到的人与光的互动,利用光来经营城市、用光来愉悦人、感动人!

人物介绍:

韩明清

杭州市亮灯办副主任
建筑学博士
国家注册城市规划师
浙江省照明学会 理事
浙江省光环境与照明设计专业委员会 副主任
《照明与电器》编委
浙江大学艺术设计系光环境与照明设计特聘教师
阿拉丁专家专栏特聘专家

凡本网注明“来源:阿拉丁照明网”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阿拉丁照明网,转载请注明。
凡注明为其它来源的信息,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及对其真实性负责。
| 收藏本文
最新评论

用户名: 密码:

本周热点新闻

灯具欣赏

更多

工程案例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