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山羲和基业照明总经理陈军亲历CIE
摘要: 中山市羲和基业照明有限公司总经理陈军亲历北京第26届CIE大会之后,深刻记录了他的感受。
一 CIE大会是照明领域的“奥运会”
CIE(全称是:the Commision Internationale De Eclairage)是国际照明委员会的英文缩写(简称),是由国际照明工程领域中的光源制造、照明设计和光辐射计量测试机构组成的非政府间多学科的世界性学术组织,是技术、科学、文化方面的非营利性组织。总部设在奥地利维也纳,现有40多个成员国单位。
CIE前身是国际光度委员会(International Photomertric Commission:IPC),成立于1900年,1913年改为现名,至今已有107年的历史。
CIE在光和照明的科学、技术和工艺领域提供国际论坛,并在成员国之间开展促进照明工程学研究的合作与交流;制定光和照明领域的基本标准和计量规程;在制定光和照明领域的国际和国家标准中提供原则和规程的应用方目的指南;在与光和照明领域的科学、技术和工艺有关的所有事项方面制定和发布标准、报告和其他出版物。
从1999年以来,通信的光学、视学和计量方面、影像的制作和重放、使用所有类型的模拟和数字成像装置、存储媒体和成像媒体,也都在CIE的工作领域内。
CIE大会每四年一届,由国际照明委员会主办,由成员国分别承办,是照明行业的顶级学术交流活动。由此,CIE大会被各国行业人士称作是照明领域的“奥运会”。
二 CIE大会第一次在中国召开
中国照明学会(China Illuminating Engineering Society,缩写为CIES)成立于1987年6月1日,是中国科学技术协会所属全国性一级学会之一。学会成立的当年,就以中华人民共和国照明委员会的名义加入国际照明委员会(CIE),成为在国际照明委员会中唯一代表中国的组织。
2002年,经国务院和中国科协批准,中国照明学会向国际照明委员会(CIE)第一次提出,申请2007年大会在北京召开,并负责承办工作。申办全过程将近一年的时间。我非常有幸,作为唯一一名中国企业的代表,参与了这项工作。
2003年5月,在第25届CIE大会上,申办正式获得最后通过——2007年26th CIE大会在北京召开。我们这些参与申办的同志激动不已。我们深知,这是我们祖国的日益繁荣发达所致。当然,也是中国照明行业人士的光荣。
CIE大会第一次在中国召开,也就意味着中国照明行业人士第一次享有这样的学习机会——一次绝好的学习机会。
三 报到时发现议程资料全部是英文
2007年4月18日,我收到了CIE第26届大会中国组委会、中国照明学会的嘉宾邀请函,详细知悉大会将于2007年7月4日至11日在北京国际会议中心召开。
2007年7月4日下午,我飞往北京报到。一路上心潮起伏,申办时的往事历历在目,最刻骨铭心的是在2002年申办过程中发生的一件事:我们和日本的专家、丹麦的专家、中国照明协会的领导一起考察王府井的夜景,活动结束时,日本专家代表说了这样一段话(大意):王府井和南京路是中国商业的代表,没想到王府井的商业照明原来是如此水平,能不能让步我们日本的企业帮你们中国把王府井和南京路的商业照明全面地改造一下?
当时在场的中国照明学会的领导对此话很受刺激。我作为一个中国人,特别是作为中国照明企业的代表,每每回想此事,心潮久久不能平静。落后就是耻辱!中国照明行业的落后,首先是中国照明业界人士的耻辱!
申办成功之后,中国照明学会的领导再三表示:中国照明行业处于很低的发展水平,全世界的代表都是因为看好中国经济的整体前景而选择中国的。。。
来到北京国际会议中心会务组办公的报到大厅,只见进进出出的多半是外国专家。当我来到嘉宾报到处时,中国会务组的服务人员很礼貌的用英语向我问候,我笑了笑没有开口,只是用手指了指我身上穿的唐装,于是大家会心地笑了。
办完手续,我去到会务安排的五洲大酒店住下后,就仔细翻阅会议资料,发现所有的资料包括会议议程和进餐券等,全部是英文,完全没有一个中文字。于是,我一边翻字典(这时参加这样类似的会议时养成的习惯)一边仔细阅读相关资料。
四 国际会议代表,代表国际水平
2007年7月4日晚上七点,中国科协、中国照明学会在五洲大酒店二楼宴会厅举行欢迎宴会。从领导人的讲话中得知,与会代表近八百人。其中,国际代表470多人,中国代表300多人。
这470多名国际代表,分别来自40多个国家,包括欧美发达国家,也包括土耳其、印度和非洲等地的发展中国家的科学家、专家、教授、学者,分别代表各国的照明委员会和所在的科研机构。其中,学术论文300多篇,展示成果90多项,演讲嘉宾100余位。他们展示的是各国在这四年以来的最新、最高科研成果,甚至是几十年来的研究成果。
世界上一些著名的照明企业,如THRON、OSROM等,也分别派出了最豪华的阵容。其中,OSrom从德国总部和马来西亚LED事业部分别派出3名和2名顶级专家。
招待会结束之后,我们回到宾馆同中国组委会的同志聊天,其中地以为同志告诉我,这些国际代表的从业年限平均是23年以上(不完全统计)。晚上,我想着23年以上这个数据,内心不由得升起一番感慨:外国人就是因为如此专心、专注、专业,所以才能够成为这样的专家。
五 “中国队”80%的队员很年轻
2007年7月5日中午进餐时,我同天津大学的李博士非常有幸地和来自台湾的一位姓李的专家坐到一起。李先生(专家)在我们分别自我介绍完毕之后的第一句话就说:在我们台湾人商人中,天天都可以听到这样的故事——坐在台湾上商人对面的谈判桌上的主角,经常是大陆的一位三十岁以下的年轻人,而通常出场的台湾人多数情况下是五十岁以上中年人。所以,每当谈判结束,台湾人经常会私下里感叹:大陆人太可怕了!因为他们这么年轻就这样地历练。而台湾人的下一代往往对经商不感兴趣,再过十年,自己老了,后继无人,而大陆的年轻人却正当壮年,那结果是可想而知的。
他接着说,今天的会场来了300多位大陆的代表,80%以上都是35岁以下的人,95%以上都是40岁以下的人,他们相关专业学历很高,多是硕士、博士,甚至是博士后,而且英语水平很好,可以很流利地同国际专家交流专业问题,没有任何语言障碍。后一点恰恰是我们台湾人过去的优势,但是,现在这个优势不存在了。
听到这里,我和李博士相互对视着笑了笑,说:台湾人、大陆人,都是中国人。我们期望台湾的年轻人来大陆经商,让台湾大陆的年轻人相互学习,实现双赢。
六 人文化是照明设计的核心精神
2007年7月6日下午,会议的主题是研究成果展览和交流。
北京国际会议中心的三楼大堂,90多项成果展示出来,这些成果的研究者和与会的代表进行面对面的交流。
现场的气氛非常热烈。所有的研究者或者神采飞扬,或者如数家珍,无不自豪地向询问的代表宣讲自己的成果。
这样的气氛太感染人了,我整整在现场逐个地观看了一下午。同时,我非常高兴地看到,天津大学的七项成果榜上有名,天津大学的师生们也同样自豪地向全世界的代表宣讲着他们的研究成果。
中国照明学会的一位领导告诉我,这里展示的研究成果只要是与照明设计研究相关的,无不非常明显地凸现着一个明确的主线——人文精神——就是强调光、照明与人、环境的和谐,这是一个永恒的主题和核心精神。
七 盛会深刻影响中国企业,引领未来
世界照明技术创新成果丰富多彩,一日千里。就整体水平而言,我们的差距确实非常巨大,最大的差距莫过于对技术创新的投入和人才队伍。这是我接触到的所有中国代表的感慨。
深圳的一位企业代表说,做LED的研究,我们投入的能力有限,但是,中国的市场巨大。我们立足中国市场消化技术,形成产业竞争力,之后我们就有不断增加的技术创新投入的能力,中国的企业哪一类不是这样发展起来的?有了这样的学习机会,只是觉得中国企业来的代表还是太少了。
天津大学的一位教授说,我们的研究成果已经有许多大到或者接近世界水平,只是这些成果转化为产业优势太慢太难了。通过这样的交流,我们相信中国的企业家应该深刻地认识到:没有核心技术,或者没有是没有世界级的人才支持,中国就不可能有世界级的竞争力,也就不可能有世界级的企业。
八 收获令我震撼也很振奋
“参加这样的大会有多大收获?”所有关心我的领导和关注我的朋友一见面都问我这个问题。
“收获很大!太大!完全可以说是革命性的!”我真的不好回答——因为,内容太多,很多内容对我来说全新的,专题报告的时间通常都只有十五分钟,而且是一个连着一个。总之,是太震撼了。所以,一时间还没有完全理明白,需要好好地消化一些时间。
但是,以下三点认识切切实实地在会议结束之后渐渐清晰起来:
一是照明对人类的生活、健康、环保的意义就像太阳对人类一样重要,只是很多人还不认识这一点而已;
二是照明设计应该成为空间设计(包括室内)的灵魂(之一);
三是中国照明行业与国际发达水平差距,特别是在生活领域至少落后二十年。这一事实也标志着我国照明行业的发展前景巨大,甚至大到我们许多行业人士都都没有足够的认识。
凡注明为其它来源的信息,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及对其真实性负责。
用户名: 密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