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拉丁照明网首页| 绿色| 检测认证| 古建筑| 道路| 酒店| 店铺| 建筑| 家居| 办公| 夜景| 娱乐| 工业| 博物馆| 体育| 公共 登录 注册

当前位置:首页 > 要闻 > 正文

灯都的资源与包容让外来商人落户生根

2007-10-15 作者:admin 来源:阿拉丁照明网论坛 浏览量: 网友评论: 0

摘要: DTL照明公司总经理温选荣这两天急着落实展位装修方案,今年他仍然选择与另外8位四川籍企业抱团参展。“去年旗开得胜,今年定有好收成。”温选荣还是广东四川商会照明电器分会副会长,他告诉记者,古镇的资源、包容,让像他这样的外来商人落户生根,以古镇为家了。

  DTL照明公司总经理温选荣这两天急着落实展位装修方案,今年他仍然选择与另外8位四川籍企业抱团参展。“去年旗开得胜,今年定有好收成。”温选荣还是广东四川商会照明电器分会副会长,他告诉记者,古镇的资源、包容,让像他这样的外来商人落户生根,以古镇为家了。

  温商川商扎根古镇

  说到古镇外来商群,温州商人不得不提。而古镇镇党委书记吴润富说:古镇能成为“中国灯都”,温州人功不可没。

  温州人做生意满世界跑,几乎各大城市都可见温州商会,但中山的温州商会却在古镇。中山市温州商会会长董承聪说:“90%以上的中山温商在古镇做灯饰生意。古镇的温州人大约有1.8万余人,占古镇灯饰从业人员近三分之一,95%的温州灯商都跑到古镇来了。”

  在外来人口超过本地人一倍的古镇,川商的影响力远不如温商,但四川人仍然以白手起家、吃苦耐劳赢得了古镇人的尊敬。

  2002年以前,温选荣还在帮别人打工,但在随后的一年里,身怀“绝技”的他,创建了一个年销售额超千万、全国连锁店逾500家的灯饰企业,“古镇的市场资源、产业链以及整个大环境的包容性,让许多想当老板的四川人在短时间内实现了梦想。

  “包容”留住外来商群

  一家两家不成气候,十家百家即是一群。温选荣认为,古镇对外来企业是“包容”的。的确,古镇镇领导层经常率领职能部门到四川商会座谈,面对面了解企业在古镇的发展与需求。“身处异乡,我们没有感觉到与本地企业有何不同,经营基本上‘畅通无阻’。”

  对于古镇的感情,温州商人尤为深刻。古镇温州老板董先生说,“近10年来,温州灯商绝大多数迁移到了古镇,大家的生意多数越做越好,从这个意义上说,我们应该感激古镇。古镇镇政府对外来商帮的包容以及政策上的关怀、支持,让许多温州灯商自愿做古镇人。其实我们早已是名副其实的古镇人了!”

  “冷门政策”夯实核心产业
    
  是什么力量让温州灯商于10年前整体迁移名不见经传的小小古镇?历史回溯至1999年。在此时期前后,温州开始进行产业结构的调整,重点扶持服装、五金、打火机、机电等产业,而对灯饰产业没有政策倾斜。同时,温州的土地等价格加重了企业经营成本,致使灯商出外寻求发展,灯饰产业逐步走向衰退。还好,温州灯商在古镇找到了他们的经营“天堂”。

  “当时灯饰行业在全国来说属冷门产业,但古镇的灯饰产业已开始萌芽,政府领导人也够气魄,一举成就了令世界瞩目的成绩。”一位温州籍老板这样对记者说,随着中山市“一镇一品”战略的实施,以及古镇以“冷门产业”为突破口全力打造品牌产业的同时,古镇及周边地区逐渐形成了较为完善的产业配套,企业经营成本大幅度降低,产业聚群的优势开始显现。此情此景,温州灯商不得不整体迁移古镇谋生存。

  十年变迁,古镇的“灯”照亮了全世界。外来商帮依托古镇的资源壮大了,有足够的力量走向国际舞台;而古镇的灯饰产业也借助“海纳百川”的胸怀,成长为世界“产业巨人”。

读 图 时 代
凡本网注明“来源:阿拉丁照明网”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阿拉丁照明网,转载请注明。
凡注明为其它来源的信息,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及对其真实性负责。
| 收藏本文
最新评论

用户名: 密码:

本周热点新闻

灯具欣赏

更多

工程案例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