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强统筹协调 加快发展半导体照明产业
摘要:
贯彻实施中长期规划,推动我国半导体照明自主创新、实现产业跨越式发展
高效节能、长寿命的半导体照明产品”已被列入中长期规划第一重点领域(能源)的第一优先主题(工业节能),在国内外引起广泛关注,这无疑将成为我国半导体照明产业自主创新、实现跨越式发展的重大历史机遇。半导体照明的技术目标从科学上讲是合理的,它们与物理极限之间仍保留有相当余地。同时也符合己知的若干相关技术的历史演变规律。一方面,目前我国半导体照明技术及产业的竞争力低的状况,更加迫切期待国家通过创新专利战略的实施,突破核心技术空心化的瓶颈。另一方面,由于距离半导体普通白光照明的预定指标尚存在很大的从科学、技术和工艺上实现突破的空间。因此,只要国家重视对基础物理研究、创新专利技术的突破和先进工艺的实施等方面的科技投入,并从产业政策上确保专利战略的有效实施与组织,我国在固态照明技术及其产业发展上仍有很好的参与国际竞争的机会。
“十一五”是我国半导体照明产业能否提升自主创新能力,能否实现重点跨跃式发展的关键时期。为了做好“十一五”半导体照明工程的组织和实施工作,在深入分析“十五”战略研究结论和中科院、工程院的咨询报告的基础上,多次专人到珠三角、长三角、河北、山东、大连、厦门等地调研,并通过组织院士专家座谈会、研发及产业联盟座谈会、参加10余次国际会议;并在广泛征求信息产业部、中国科学院、中国照明学会、中国照明电器协会等相关部门、行业、海内外专家、企业及等各方面的意见和建议后,初步完成了“十一五”半导体照明工程项目建议书的编制工作。
“十一五”发展目标是通过自主创新,突破白光照明部分核心专利,解决半导体照明市场急需的产业化关键技术,完善半导体照明产业链。2010年白光LED的发光效率达到(100-130 流明/瓦),替代50%进口高亮芯片,实现MOCVD及关键配套材料的国产化,进一步降低成本。申请发明专利200项以上,形成一支高素质的技术创新团队,建设国家研发平台,实现自主创新,以基地为依托建设公共服务平台,形成特色产业集群,在产业链各个环节形成2—3家龙头品牌企业。实现在重大工程的示范应用。形成我国具有国际竞争力的半导体照明新兴产业。具体工作包括:
1、瞄准白光普通照明部分核心专利,集成各方资源,通过探索国家创新平台的建立,及其与产业联盟互动机制,实现开放环境下的最优资源配置。
以白光普通照明的自主创新为目标,重点突破引领未来的白光部分核心专利,突出国家在半导体照明领域的自主创新意图,集中资源,面上发动,点上突破,采取政府引导和市场化运作相结合的模式,在对现有产业及研发资源最大整合的基础上,建设战略性、基础性、公益性的国家公共研发平台,通过体制机制创新,以产业联盟研发基金等方式调动广大企业参与平台建设的积极性,实现产学研的密切合作,促进各类创新要素的有序流动、合理聚集和高效利用。
同时,在确保重点突破的基础上,营造开放创新的环境,鼓励优势研发机构开展围绕第三代宽禁带半导体技术的相关研究,引导、培育原始性创新思路和创新成果。在原有技术开发条件、人才的基础上,形成各具特点的不同路线与途径上的互补,以及整体技术创新工作上的互动,最终实现原始创新,培育产业可持续发展的核心竞争力。
2、强化企业为主体,上下游、产学研联合的创新机制,扶持龙头品牌企业,攻克市场急需的产业化关键共性技术,实现特种照明的集成创新,支撑产业发展壮大
围绕100流明/瓦功率型白光LED制造、MOCVD核心技术及关键原材料等支撑产业化发展的关键共性技术,建立企业为第一承担主体、上中下游联合,通过目标管理和首席问责,使产学研真正形成内在联系的技术团队,实现技术的互动和资源、成果的共享,切实有效地组织各方力量以更加开放的胸怀,集中资源,提高成果的市场反馈速度和技术创新效率,尽快攻克100流明/瓦制造产业化关键技术。同时鼓励新机制下的产学研联盟,鼓励与国家研发平台的互动,对竞争中的但属于行业共性的关键技术进行联合攻关,成果共享。在进一步夯实特殊照明产业化技术的同时,带动普通照明实现跨越式发展。
3、围绕重大战略产品开发与示范应用,通过打通各单项技术系统集成中的关键技术环节,组织相关学科的联合开发,实现照明系统集成创新与应用技术的示范带动作用。
在重大示范及应用引导方面,通过奥运、世博建立重大应用示范,以基地建设与公共服务平台建设相结合,实现照明系统、应用技术的联合开发和系统集成。围绕重大战略产品开发与示范应用项目在实施过程中的关键技术环节,对涉及许多交叉学科的技术问题,加强技术与市场的互动,以及产学研的联合,开展跨区域、跨部门、跨学科、跨领域的系统集成与联合攻关,着重突出重大应用产品的示范带动与集成创新效应。
4、发挥行业联盟的作用,开展知识产权及标准体系建设。
在知识产权与标准体系建设过程中,注意推动以行业龙头骨干企业为核心的产学研战略联盟的形成,进一步发挥“半导体照明工程研发及产业联盟”的作用,建立行业信息交流平台,畅通政府与行业、企业间的信息沟通渠道,征集和反映企业在知识产权及行业标准体系建设中的需求与建议,在专利战略方面,有针对性的联合国家知识产权局,面对国外核心专利包围的情况,分析提出具体的应对措施,通过联合技术攻关,建立专利池,形成知识产权共享机制。在标准制定方面将多吸纳企业参与,在具有产业化前景的项目中推行和实施标准化的质量认证体系。
5、发挥各基地各地方的作用,统筹项目、人才与产业化基地建设,强化项目实施与能力建设的有机衔接。
在专项实施过程中,坚持以半导体照明外延、芯片、封装及其应用技术的内在联系和上下游关系为依据,注重自上而下与自下而上相结合,发挥地方的积极作用。鼓励和引导地方有基础、有优势、有潜力的企业及科研机构,积极参与国家计划项目的申请申报工作。在国家层面开展创新研究的同时,注重引导各地方向产业化方向发展,对优势方向和优势技术,尤其是工艺技术、装备技术、产品应用技术方面给予充分重视,引导实现地方发展与国家目标有机衔接。
与此同时,强化项目实施与能力建设的有机衔接,在项目组织实施的同时,统筹人才与基地安排。一方面,完善人才吸引、培养和凝聚的有效机制。优先支持有突出贡献的青年专家、海外优秀留学人员回国牵头承担项目。加强国际合作,通过核心技术的合作研发,鼓励企业/研究机构通过出国进修、交流、到研发中心实习等方式提升人才;形成可持续发展的优秀人才梯队。
另一方面,进一步加强产业基地的建设和管理工作,注重市场机制作用的发挥,引导地方政府从注重项目到注重环境建设的转变,逐步形成相对合理的产业布局和不同的基地特色。并以基地为依托,将区域性公共服务平台建设与技术攻关、示范工程等重点项目建设结合起来,加强企业之间联系,不断提高产业集中度,实现产业的区域创新与特色的集群化发展。
6、规范管理制度和管理程序,建立责权分明的问效问责机制。
在国家
凡注明为其它来源的信息,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及对其真实性负责。
用户名: 密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