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拉丁照明网首页| 绿色| 检测认证| 古建筑| 道路| 酒店| 店铺| 建筑| 家居| 办公| 夜景| 娱乐| 工业| 博物馆| 体育| 公共 登录 注册

当前位置:首页 > 要闻 > 正文

“第一生产力”为何遭遇尴尬

2004-11-30 作者: 来源:新华社 浏览量: 网友评论: 0

摘要: 我国实施科教兴国战略也近10年。然而,在连续4天的中国科协2004年学术年会上,这样一个老话题仍然成为热话题。与会专家纷纷指出,直到今天,科技是第一生产力在我国仍未成为现实,加快科技发展十分紧迫。

  症结:“没有变革,中国科技进步就会被体制延缓”

  面对科技尚未成为第一生产力的现实,在科技和经济大潮中初获成功的5位2004年求是成果转化奖得主并不感到惊讶。

  短短数年开创全球著名中文搜索引擎“百度”的李彦宏“语不离世界”——过去中国的经济增长主要是依靠劳动力成本低和全球制造业的转移,“内涵型企业太少,技术型公司在世界上的地位比较弱,没有几个排得上号。”

  海尔800亿元销售收入,有30亿元用于研发;华为216亿元收入,有31亿元用于研发……依靠核心技术占据国内80%语言合成市场的安徽中科大迅飞信息有限公司总经理刘庆峰对深圳华为颇为推崇。“拥有核心技术、核心产品和自主产业,参与全球竞争,这样的企业太少!

  “科技产业发展,切忌急于求成。”因获国家2亿多元资助而备受瞩目的生物芯片北京国家工程研究中心主任、北京博奥生物芯片公司总裁程京说,退出机制缺乏,科技政策、研发环境等一系列制约因素都证明科技竞争力的提高不是一朝一夕可以实现的。

  参与制定北京《消防安全疏散标志设置标准》、带动世界蓄光型发光产业崛起的大连路明科技集团有限公司董事长肖志国困惑地说:“我们正在进军半导体照明产业。然而,产业有望做大时,却由于民营企业身份导致贷款难,遭遇资金等瓶颈性制约。”

  肖志国的困惑,是科技作为“第一生产力”在中国遭遇尴尬的一个缩影。有关专家指出,外部环境的制约因素导致我国科技和科技产业发展远不尽如人意。

  而科技界内部存在的问题,更是制约着科技成为第一生产力。中科院院长路甬祥坦承:我国科技原始创新、关键技术创新与集成创新能力有待提高;综合优势发挥的机制有待建立;战略科学家和领衔科学家的数量明显偏少,质量有待提高;现代科研院所制度尚未完全建立。

  国家对科研课题尤其是大课题的资助没有引入竞争、课题评审中人际因素常常代替专业标准……饶毅、鲁白、邹承鲁三位科学家虽然“矛头”直指科技部,但真正所攻的症结,其实正是我国几十年并未脱胎换骨的计划科学体制。“中国科技管理体制迄今远落后于经济,仍然是计划时代的产物。没有根本的变革,中国科技进步就会被体制延缓。”

  从舆论和口号来看,中国对于科技的重视程度,已经毫不落后于世界潮流。从“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到科教兴国战略,在这来之不易的觉悟之后,建立新体制则是另外一重关键。

123
凡本网注明“来源:阿拉丁照明网”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阿拉丁照明网,转载请注明。
凡注明为其它来源的信息,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及对其真实性负责。
| 收藏本文
最新评论

用户名: 密码:

本周热点新闻

灯具欣赏

更多

工程案例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