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拉丁照明网首页| 绿色| 检测认证| 古建筑| 道路| 酒店| 店铺| 建筑| 家居| 办公| 夜景| 娱乐| 工业| 博物馆| 体育| 公共 登录 注册

当前位置:首页 > 要闻 > 正文

武汉大学研究生团队在古籍修复专用光源研发领域取得突破性进展

大件事要分享到:
2021-03-01 作者: 来源:阿拉丁照明网 浏览量: 网友评论: 0
此文章为付费阅读,您已消费过,可重复打开阅读,个人中心可查看付费阅读消费记录。

摘要: 截至2020年,历时13年的全国古籍普查完成总量达270余万部1.8万函,这些清查出的古籍亟待修复和保护。

  中华典籍源远流长,浩如烟海。辛丑年大年初一,央视“神仙综艺”《典籍里的中国》首播,成功让中华典籍再次“火出圈”。这些珍贵的文化遗产,是中华文明的瑰宝,具有较强的历史文物性、学术资料性和艺术代表性。然而,在漫长的保存过程中,受酸化、老化、鼠啮、虫蛀、火烬、水渍、霉变等因素的影响,我国古籍能够完好流传至今的只占少数,大多数都在时间长河中遗失或损毁。截至2020年,历时13年的全国古籍普查完成总量达270余万部1.8万函,这些清查出的古籍亟待修复和保护。

  古籍修复过程涉及交接、拆书、制糊、染料、配纸、染纸、清洗、蒸揭、修补、溜口、托裱、喷潮、折页、剪边、锤书、齐书口、压平、打洞、下纸捻、订线等诸多工序,其修复精度很大程度依赖于古籍修复师的经验积累及工作状态。并且,因其视觉作业属性,古籍修复过程对工作光环境要求极高。

  近期,为创造健康无损的古籍修复光环境、提升古籍修复精度与修复师工作效率、保护古籍修复人员视觉健康,降低纸质古籍文物的光损伤,武汉大学研究生团队与北京辑光照明科技有限公司合作研发了国内首例专门面向于古籍修复领域的专用工作光源,首批产品已在国家图书馆国家级古籍修复中心、首都图书馆古籍修复室等单位率先装备使用。同时通过向中国古籍保护协会捐赠修复专用台灯的方式向全国各级古籍保护单位推广,产品受到修复师及有关专家等的一致好评。此项研究由武汉大学刘强副教授担任学术指导,其团队李臻珍、吴昕威、陈治宇、颜俊毓、邹朋等八名研究生、本科生同学共同参与完成。

武汉大学团队研发技术实现国家图书馆古籍修复室光环境优化

团队研发成果亮相央视正直播节目

  该研究项目在向全国古籍修复工作者发放工作光环境体验调研问卷的基础上,以修复工作光环境保护性、舒适性及功效性优化为原则,以色度学与光度学基本理论为指导,结合人因工学及视觉心理物理学实验方法,充分借鉴文物保护及健康照明领域有关成果,并将样品交由古籍保护一线工作人员进行实际使用并评判反馈,最终锁定古籍修复工作最优光品质参数并由北京辑光照明科技有限公司实现产品落地。

心理物理学视觉实验场景

  相比于传统灯具,该团队研究成果充分考虑了古籍修复过程中存在的光照侵蚀老化、人眼视觉舒适、人体节律调节以及以光照颜色分辨为代表的多维视觉功效问题,故而更具技术优势与人本照明情怀。目前,此项研究课题已累计发表学术论文十余篇,申请发明专利五项。

部分学术论文及发明专利成果

  据悉,该团队未来工作将聚焦于古籍修复的实例验证工作,并于修复实践中提炼学术研究切入点,进一步实现古籍修复专用光源产品优化。


凡本网注明“来源:阿拉丁照明网”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阿拉丁照明网,转载请注明。
凡注明为其它来源的信息,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及对其真实性负责。若作者对转载有任何异议,请联络本网站,我们将及时予以更正。
| 收藏本文

本周热点新闻

    灯具欣赏

    更多

    工程案例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