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拉丁照明网首页| 绿色| 检测认证| 古建筑| 道路| 酒店| 店铺| 建筑| 家居| 办公| 夜景| 娱乐| 工业| 博物馆| 体育| 公共 登录 注册

当前位置:首页 > 7月刊 NO.48 > 正文

葡萄牙国家马车博物馆室内照明设计案例点评

2015-10-10 作者: 来源:《阿拉丁·设计》 浏览量: 网友评论: 0

摘要: 在照明设计界长期流传着“见光不见灯”的传说,而在博物馆照明设计界,“见展品而不见光”,显然才是更上乘的武功秘笈。设计师不仅要苦练内功,摸清空间、光影、全局的多重关系,还要扎稳马步,研习各种“流派”的看门招式,从中衍变派生出自己的独门绝招。

  点击查看更多高清图集>>>http://www.alighting.cn/case/20150820/41284.htm#p=1

  点评嘉宾:


  杨光 四川省建筑设计研究院照明工作室 主任


  胡国剑 上海瑞逸环境设计有限公司 设计总监


  杨华峰 光合文创集团 总经理


  丁建设 西安同观照明科技有限公司 设计总监


  项目信息


  项目名称:葡萄牙国家马车博物馆


  建筑设计:保罗·门德斯·达·洛查,MMBB建筑事务所,Bak Gordon建筑事务所


  项目位置:葡萄牙 里斯本


  项目面积:16,000平方米


  完工时间:2015年


  摄影:Fernando Guerra / FG+SG


  项目概况


  葡萄牙国家马车博物馆(National Coach Museum)是世界上独一无二的马车博物馆,馆内陈列着16—19世纪以来葡萄牙皇室及贵族专用马车共48辆。同时还配套收集、展出各种皇室和贵族专用的骑士制服、马具等,以及一整套用于马术比赛的器具,还有皇家乐队的乐器和马夫、随从的服装等。2015年是国家马车博物馆成立110周年,今年5月,这座历经百年辉煌与风雨的古老博物馆搬进了位于100米开外的新家。


  新的葡萄牙国家马车博物馆总面积16,000平方米,是旧馆的3倍。该项目由2006年普利兹克建筑奖得主保罗·门德斯·达·洛查(Paulo Mendes da Rocha)、巴西MMBB建筑事务所和葡萄牙Bak Gordon建筑事务所一起合作完成。现代化的建筑形态和配置与一街之隔的旧展览馆形成强烈对比,成为当地又一座引人驻足的新地标。


  该建筑采用双模式,其中主展览厅形似一只悬空的货柜,外加一个包含接待处、管理处、餐厅、礼堂和公共流通走道的附加区域。通过巧妙的安排,两座相连的建筑中间形成了一个小型的内部广场。穿过广场,即可到达在建的休闲区域。这片区域未来将会配置小型咖啡厅、书店等休闲娱乐设施。展览区域与管理区域之间的通道也被重点突出,在此,人们既可以远眺塔霍河乃至大西洋,也可以纵览河岸林立的高档餐厅以及肃穆的Jeronimos教堂。


  编者按


  在照明设计界长期流传着“见光不见灯”的传说,而在博物馆照明设计界,“见展品而不见光”,显然才是更上乘的武功秘笈。设计师不仅要苦练内功,摸清空间、光影、全局的多重关系,还要扎稳马步,研习各种“流派”的看门招式,从中衍变派生出自己的独门绝招。


  在《博物馆照明设计规范GB/T 23863-2009》中,列出的专业术语有30多项,对不同展品、不同区域和场所的照度都做出了明确的规定。相对于其他展览空间,博物馆的照明设计无疑需要更高强的“武功”。


  今年的上海车展因为取消车模成功上了头条。作为普通观众,与其陷入本末倒置的争执,倒不如抽身回到最古老、最华贵,却又最纯净的葡萄牙国家马车博物馆,在轻轻踱步中体味马车时代的“慢”气息,在细细观摩中感受精致的工匠技艺,一窥地球另一端关于博物馆照明设计的武功哲学。


  关键词:简洁simple


  《阿拉丁·设计》:葡萄牙国家马车博物馆给您的感觉如何?哪个地方最让您印象深刻?


  杨光:虽说是刚落成的新馆,设计师却将建筑设计得厚重朴素,横竖切割打破人的传统空间意识,反映真实的历史过程以及几个世纪以来皇室贵族的宫廷座驾,直接的建筑语言,无需过分修饰,它不是一部电影,而是一部纪录片,建筑师或许考虑的是上百年以后,人们看它的时候仍然像我们今天的感受一样,具有恒久不变的味道,然而变的只是馆内的功能和人们游览博物馆的习惯。


  裸露的混凝土让建筑记录历史痕迹,巧妙的梯形切割打破方盒子建筑的笨重,而且将这一设计语言延续到内部空间,使得外面看建筑灵巧且具有浓烈的艺术氛围,室内往外看是一幅幅装裱的画作;简洁干净的白色是不添加任何意识引导的最佳背景,在众多红顶建筑群中,白色的建筑就是博物馆,它就在那儿。


  胡国剑:建筑设计比较特别。整体运用了混凝土等现代的材料,是一种比较简洁的建筑形式。展示空间比较干净,展现一种当代艺术馆的形式。内装多采用白、灰等颜色,风格偏素淡,整体格调比较容易凸显展品本身。


  杨华峰:整个博物馆的布展追寻“让文物自己说话”的原则,没有过多的展示图版,一切的重心都集中在文物的本体上,文物定格在现代的空间中,采用追寻自然的光线理念,真实再现16—19世纪葡萄牙皇室马车的辉煌,空间布局的简洁、明快与皇室马车的奢华形成强烈的对比,结合自然光及特定的射灯光,完美地突出文物。


  整体来说,我对这个博物馆的空间设计及它的外形设计与周边环境的融合有一定的印象。对眩光处理也有一定印象。车马的尺寸都比较大,而博物馆的层高比较高,故需要从高空间大功率灯光下照,但是,对于浏览者而言,眩光是一个很难回避的问题,设计者花了一些心思,在天花灯具下布了一层格栅,有效地解决了这个问题。


  丁建设:超棒的一座博物馆。建筑设计一流,特别是采光部分。


  《阿拉丁·设计》:葡萄牙国家马车博物馆主要运用了哪些照明设计手法?有哪些风格和特色?


  杨光:室外运用了立杆灯组定向照明,为其解决室外功能照明的作用(注意一个细节,灯杆表面工艺作了艺术处理,使得表面材质和混凝土材质相符,由此说明建筑师使用混凝土的意图);物流区使用荧光灯,它将解决工作、运输、装卸时的照明功能;主展览区同样使用荧光灯照明为大空间提供基础照明,不过不同的是室内利用“井字”隔板,以遮挡钢结构、管道、灯具等复杂的建筑设备,巧妙的隔板刚好成为荧光灯的防眩光装置,另外使用定向可调角射灯,为移动的展品重点照明并带来灵活多变的功能应用;楼梯及通道采用荧光灯连续布置,解决照明需求的同时也自成一景。由此看来,葡萄牙国家马车博物馆照明,仍然在建筑师这一“总导演”的指挥下,解决空间需求及理性问题是照明设计的先决条件,多余的形式都是多余的。


  胡国剑:在公共空间进行了大量的采光处理,安装了许多采光天窗,展区内的采光相对保守,窗户较窄,引入的光线较少,更容易控制。人工照明上运用了大量的漫射荧光灯,进行整体环境照明和展陈照明,比较符合整体建筑格局,色温偏中性,色调较舒适,可以凸显马车这种展品的特性。


  杨华峰:记得在大学素描课中我们经常探讨的一个问题:“形、光、影”哪一个更重要?经过十多年的工作,渐渐明白了,“形是物体的本体、光是物体的载体、影则是形与光之间的关联”。葡萄牙国家马车博物馆灯光主要采用自然光的照明手法:一是利用自然光;二是制造“自然光”。以自然光为主体,适当结合展陈专用射灯来突出主体。至于风格和特色方面,“简洁、自然”是对这个博物馆灯光最好的总结!


  丁建设:首先就是建筑的采光部分,充分利用了自然采光系统;人工照明部分采用的基础线性布置、矩阵布置,展品采用吊杆重点照明。


  关键词:平衡balance


  《阿拉丁·设计》:该项目运用了大量的自然光,但并不是每种展品都适合过量自然光的照射,一般展览空间应该如何平衡自然光和人工光?


  杨光:本项目的自然光运用未在展品本身,而是在人们活动的区域和死角,顶部藻井、立面梯形窗、横向带状开窗和公共流通走道,值得注意横向带状使用了减弱自然光的窗帘,让使用者更加灵活方便。窗帘的作用是为了减少不需要的光量,人工光就是一个增量和补充自然光的手段,平衡自然光和人工光取决于当时特定条件下的特殊需求,了解当地自然光特性、建筑师对空间的表达需求、确定照明方式,最后就是配置人工光量的多少和输送光的方式。


  胡国剑:首先,对于自然光要有评估,有多少会被引入展陈空间?在自然光条件比较好的区域,照度可以达到几万lx,但是室内展陈不可能达到这个数字,而自然光和人工光的照度可能相差上百倍,因此要平衡这两者,首先要限制自然光。这个马车博物馆是一个很好的例子,天光的采光基本上集中在公共区域和过渡区域,并没有放在展陈区域,当然也并不是完全隔绝自然光,而是用一些细条的横向条窗,既可以让参观者了解到外界的信息,也有效缓解由于长时间游览造成的疲劳感。另一方面是用人工光去配合,包括色温、亮度。这个项目面积不是很大,用光比较均致,接近常见的自然光,所以在室内也会感觉比较舒适。有的博物馆会故意用灯光营造一种强烈的对比感来凸显展品,但长时间容易造成视觉疲劳,甚至会产生不安全感。


  杨华峰:博物馆的展品是拒绝自然光的,除非是休息区,非展陈区间。一方面是因为自然光的紫外线和红外线辐射大,难以控制,另一方面,很多展品对光敏感,自然光未加处理进入展品区,会形成直接眩光。我国相关博物馆对于灯具中紫外线辐射含量的要求是小于20微瓦每流明。这个值是什么概念?中午太阳光下,紫外线辐射的含量是400微瓦每流明,所以,可以想象,如果直接让自然光进来,对于展品的伤害有多大!


  一般展馆,在休息区,公共区可以适当采用自然光,但需要经过处理,如过滤、柔化等。


  在展陈空间,也有的在用,但一定要经过红外线、紫外线过滤膜处理,并进行弱化、柔化处理。同时会加上光感及智能控制,因为自然光的强弱不可控,且差别非常大。因此,想要科学地利用自然光,成本投入也不少。


  葡萄牙国家马车博物馆并非是让自然光直接照射到文物本体上,而是利用自然光的反射与公共空间的运用,使得自然光和人工光巧妙的结合!


  丁建设:博物馆或者展览空间都是围绕展品来特殊定制;自然采光是一个复杂的系统,必须要和建筑师的密切配合。


  关键词:沟通communicate


  《阿拉丁·设计》:在此类空间里,建筑师的构思及至最终的建筑形态的影响几乎是决定性的,照明设计师的发挥空间在哪里?


  杨光:照明设计师与建筑师出发的角度应该是相同的,对创造的项目而言,理念方向一致,这是项目配合的大前提,他们有着相同的目标,不同的是扮演的角色差异。就本项目为例,建筑师统筹的思路是:需要创造简单干净实用、质朴不添加过多修饰的作品,并且需要用易于识别的线条或图形,打破传统的空间格局,使它具有设计感和文艺气息。此时,作业布置下来了,照明设计师利用所学知识和实践经验,始终围绕这样的主题,寻求各种设计手段做取舍做平衡,最终实现这样的创作目标,这便是照明设计师发挥的空间。并非是凸显照明的作用而与建筑为敌。


  胡国剑:照明设计本身考虑的不仅仅是照明的问题,而是视觉的问题。假如我要限制自然光,那么我是采用格栅呢,还是磨砂玻璃呢?这些都会对建筑形态造成一定的影响,需要跟建筑师进行沟通。我相信一个全面的建筑师会考量到这些问题,把各个顾问的意见整合在一起。作为照明设计师,需要把灯具、灯光、安装方式以及限制自然光的形式提供给建筑师,也有益于专业照明的深化。


  杨华峰:照明设计师根据建筑的特有形态,结合空间及文物实际功能,追寻简洁、自然的设计理念。发挥的空间就在于“光是物体的载体,也是设计的重要元素,更是文物的点睛之笔”。这时我想到了伟大的画家“伦勃朗”以及他的“伦勃朗布光法”!


  丁建设:照明设计师的介入越早越好,深入和建筑师沟通。采光系统的引导、室内建筑材料的反射、人工光的补充、展品的重点照明均要密切配合。


  《阿拉丁·设计》:相对于其他展览空间,博物馆的展品比较固定,在照明设计上,两者有什么不同?


  杨光:两者最大的区别一个是量身定制的产物,一个是灵活多变的功能。固定的展品会根据其尺寸、材质、保护程度、个性需求等而对其布置固定的用光方式;非固定的展览空间,会根据不同时期不同艺术家的作品而重新布展,此时照明的首要前提就是能满足多功能需求,实现更多的可能性。


  胡国剑:有些展览偏主题性,除了展陈之外还可能用到装饰性照明,跟传统的博物馆有所不同。不过现在很多博物馆也会进行很多主题性的设置,所以两者之间的分界也越来越模糊。但相对来说,博物馆对于展品的保护的要求是很高的,比如纸张、丝绸、古代文物、动物的毛皮标本等展品的展陈,牵涉到灯光对于展品的破坏的考量,设计师需要跟文保专家、生物专家沟通,了解展品对于紫外、红外、曝光量的限制。比如上海博物馆和北京国家博物馆,里面有些展览空间展出的都是中国国画,对照度的要求非常严格,不能超过50lx,这就更加能够体现照明的价值,怎样在50lx的限制下将展区表达清楚?受保护区域与不受保护区域间的不同照度差之间怎样进行衔接?这些都是需要照明设计师去协调的。


  杨华峰:博物馆的展示设计不同于其他的展览空间设计,在灯光照明设计上也有明确区分,主要取决于其功能性。博物馆的空间及展品主要体现的是历史文化,而其他展览馆所传递的信息是多方面的,灯光设计风格的差异也很大,环境的营造上也会有很大的不同。


  丁建设:固定展品在照明设计上考虑最多就是灯具隐藏,与展陈设计密切融合,见光不见灯。


  关键词:视觉vision


  《阿拉丁·设计》:有游客评论该项目的导视系统做得不够好,您认为照明设计在方向指引方面可以做些什么?


  杨光:大部分文化建筑都会将导视系统作为重要的考量对象,从而引导游客有序地观展,这是从参观者和场馆管理者的需求出发。这样的结果使得游览有序,有流程化,但是建筑师或者艺术家,往往不太希望自己的作品过于规范化教条化,他们希望打破一些传统观念,让游客在观看展品的同时,能感受到不同空间所带来的趣味,既能欣赏到内部展品带来的文化熏陶,又能被外部迷人的景色所吸引,希望游客在馆内多加停留,在不同的视点、不同的时间、不同的气候、不同的季节,能有不同的心理感受,让更多的可能在这里发生。如果建筑的理念有幸言重,那么照明设计就本该如此。


  胡国剑:我觉得导视系统可以有很多种做法,比如和天花、地面、装置结合在一起。其实导视系统也是一个视觉问题,怎么让人迅速地发现这个标识?颜色、大小是一方面,另外一方面,要形成对比,这里就可以结合利用光。尤其是在一些复杂的空间,需要把人流分清楚,这时候灯光的介入能让导视系统更好地发挥作用。常规的手法有几种,比如可以做成发光的灯箱;如果标识在墙面上,可以用投光的形式;如果标识是浮起来的字体,可以用背光的方式……


  杨华峰:确实没有看到过多的导视系统,我相信这么做肯定是有设计师的理由,就像展厅里面没有什么展板图片一样,也没有什么辅助性是文物说明牌,却没有游客评论这个馆的展示方案不好。关于灯光指引方向的设计,我认为追寻“自然之道”是最合理的!


  丁建设:根据展览空间的分布,各展览区域和公共区域的配合;通过照明手法、灯具选择或者色温的变化产生引导的作用。


  《阿拉丁·设计》:该项目灯具运用上有什么特色?博物馆在灯具选择上一般有什么特殊要求?


  杨光:该项目灯具主要运用了两类产品,一类是提供大空间基本功能照明的荧光灯,另一类是对展品重点照明的定向可调角灯具,荧光灯布置于装饰隔板之上,解决照明需求并减低眩光;定向灯具灯杆直接下吊照明,艺术形式感强,照明对象明确,灯头指引的方向同时也是游客观展的方向,“见光不见灯”这一词汇并非在任何场景中适用,在特定场景中,灯具的工业造型本身也是一件作品,由此可见理性照明和目的明确的照明较为恒久。


  博物馆照明一般性要求,其一,注意灯具对展品的红外线与紫外线防护;其二,充分考虑灯光的均匀度和各个方向的照度,从而建立物品的立体感;其三,对溢散光和眩光的控制,这是对目标性用光的控制;其四,对不同材质的展品进行单独用光,调光功能可将不同敏感度的物品控制在合适的照度值。


  胡国剑:博物馆的灯具确实要求比较高。有些刚涉足博物馆灯具领域的厂家会拿来一些灯具,我们会有几个基本的判断。首先灯具必须是多回路的,可以在一个导轨上进行多回路的设置,当然,前提是导轨本身至少要实现2-3个回路,这是控制上的要求。第二,灯具必须是可调角度的。第三,虽然导轨系统可以对某个灯进行亮度的控制,但单灯可调更加重要。因为每个展品相当于一个艺术品,都有自己独特的光影要求,需要一对一调整设置。当然,也有一些比较好的灯具可以远程调角度和亮度,但造价很高,不适合大面积使用。说到底,每个灯的灵活性要达到最高,调试人员一次就可以把各个参数调试好。


  总体来说,灯具要在配光和配件上满足设计师的需求。就配件来说,以前传统的灯具会有过滤红外线、过滤紫外线,现在的LED灯具可能不需要这些配件,但厂家必须证明其芯片是不含这些破坏性光谱的。另外还有防眩光配件,特别是在博物馆里,要尽可能避免灯光对视线的干扰。因此,配件的丰富性也是一个很重要的衡量标准。


  杨华峰:特色不是很强,用的也是博物馆常用的灯具。博物馆灯具选择方面,可根据展厅的空间及文物特性选择专业的灯具,专注于展陈照明的灯具,基本要求是防眩角大,光束角齐全,要做好极窄角与洗墙,其次就是调节方便,包括方向、角度、亮度、色温等。


  丁建设:灯具的眩光控制非常好,采用传统灯具和大面积格栅的结合达到控制眩光的目的。


  博物馆的灯具选择要以展览物品的安全保护为主,色彩还原度要高,还要注意光辐射的损害、红外线紫外线的控制、灯具温度的控制等等。


  关键词:人性关怀 human concern


  《阿拉丁·设计》:请您分别站在体验者和设计者的角度评析这个案例,并谈谈您心中理想的博物馆是怎样的。


  杨光:体验者在街道上觉得大体量白色建筑易于识别,第一印象是一个大型仓库或厂房,行动流线随意性很强,似乎各个入口都能通往主展厅,展厅内没有玻璃、栏杆或警戒线的隔离,可以近距离全方位观展,似乎到了“车展”上,实际上也是到了“车展”,好像都可以进入车内试驾,这种包容、开放、体验式的布展形式,也颠覆了传统意义上博物馆的布展形式。


  欧洲发达国家众多,民众的文明意识较强,设计者可以更开放地去思考如何让观展形式有所创新,对游客有更多的人性关怀。然而中国历史国情所致,不得不首先考虑展品的防护问题,这也让众多设计者受到创作上的局限。


  胡国剑:理想的博物馆首先应该是舒适有趣的。博物馆最大的目的是吸引大众、教育大众。除了布展外,灯光的作用就是吸引大众。如果想要讲究保护或者严肃的学术性,我觉得完全可以在自己的仓库里面展览,一旦设为博物馆,就是面向大众的。所以舒适很重要,无论是视觉、触感、听觉还是空调系统,都应该得到愉悦的体验。第二是有趣,避免沉闷,不能一味使用同一种手法,让人产生视觉疲劳。我觉得这两点是最重要的,其次才是你作为设计师去考虑展品的保护等等问题。


  杨华峰:我心中理想的博物馆就是:“让我做个安静的美男子,静静地欣赏展品之美、展品之韵。”


  丁建设:这个葡萄牙国家马车博物馆的照明设计是比较完美的,这种大空间的博物馆这样做应该是最理想的。


  关键词:多样化diversity


  《阿拉丁·设计》:葡萄牙国家马车博物馆的设计手法有哪些值得学习的地方?哪些不足?


  杨光:最值得学习的地方在于自然光的利用,梯形采光藻井将光送入室内,室内的感受如同沐浴阳光,并且空间在受到不同时间段的自然光影响下,呈现有趣的丰富的光影变化。


  下沉空间以及某些死角空间,由于自然光无法涉足到的地方,可以用人工光适当补充一些光线。物流区直接采用裸露荧光灯,接待区、餐厅、公共区可采用“井字”隔板加荧光灯的方式,主展览厅顶部装饰及用灯方法应高于之前两种等级,由此空间主次等级关系会更加易于识别。


  胡国剑:这个项目的建筑空间和采光我个人是比较欣赏的。整体的照明调子不错,跟建筑形式也比较匹配。只是在重点照明的手法上,仍然有可以改进的地方。一般常用的博物馆配光,重点照明光的边缘过渡会比较柔和,不会用强烈的对比差,以免光的图案影响观感,把人的视线集中在展品上,而不是光的形式上。


  另外在布灯方式上,运用了好几种荧光灯管布灯方式,跟裸露的吊顶相结合,比如悬挂式的灯管,也有一部分灯具隐藏在格栅吊顶下,光斑比较柔和。但重点照明采用的是吊杆形式,这样的处理,一旦展品数量增多,布展比较密集时,需要用到的吊杆就会很多,空间感觉就缺少了纯粹感。


  杨华峰:这个博物馆的设计手法,建筑空间、展示空间以及展览的理念都值得国内的设计师学习!不足之处在于展示方法上可以适当多样化,现在看来形式较单一!


  丁建设:重点照明的灯具选择,普通灯具结合装饰设计的大面积格栅达到控制眩光的效果是超棒的,同时也能达到节省投资的效果。唯一感到不足的就是环境光亮度有些高,和展品重点照明亮度对比不是很明显。


  《阿拉丁·设计》:您印象中有哪个类似的博物馆(展览空间)灯光项目做得比较好?为什么觉得好?


  杨光:欣赏美国自然历史博物馆。它的照明设计比较客观,人们在历史面前不能说谎,这些都是不争的事实,人类在大自然中显得异常渺小,需要尊重自然法则;因此灯光营造的是反映当时历史时期的场景氛围,并用人工光营造自然光对生物的真实反映,以及在太阳的作用下浩瀚宇宙的关系。


  胡国剑:上海自然博物馆。这是我们最近的一个项目,不单是灯光,展览本身就做得很好。它从全球采购了很多动物的标本,建筑和室内展陈都邀请了美国著名的团队来完成,从建筑到展品都十分棒,而灯光是辅助去表达博物馆的这些特点的。


  杨华峰:在国内,我参与过很多博物馆的展陈布展,其中有些馆在空间设计、灯光设计上都比较不错!如:山西博物院、深圳博物馆、滇西抗战纪念馆、沉香博物馆、芜湖市博物馆等。


  这些都是综合性或主题博物馆,展示手法多样,结合了当今的声光电(多媒体)、艺术场景复原、不单一以文物及图版展示手法,结合趣味性、互动性等现代的科技手段,进行全方位的设计。这种展示理念目前在国内的博物馆行业很流行!


  丁建设:印象中国家博物馆的照明设计是比较好的。和这个博物馆一样都是大空间,国家博物馆也是充分利用了自然采光,人工光是采用大量面光源;自然光与人工光有个色温差,给人的感觉特别舒适。


  关键词:建筑的精神spirit


  《阿拉丁·设计》:您是否处理过类似案例?觉得此案例是否有借鉴意义?


  杨光:此案例与我之前处理过的两个案例异常相似,照明方式和理念也相似。初期的思维还停留在各个城市所做的光彩工程、光亮工程的意识形态中,都是客户要什么,而不是我们要设计什么,都是哗众取宠的观念,最终的结果也必然只能强加于建筑的表皮。实际上建筑设计和照明设计在解决功能的同时,潜在地已经描述出建筑的精神,此案例也坚信了观念的改变是必要的,应该继续探寻......


  胡国剑:我觉得它的天花处理做得不错。天花有些是裸露的,有些是加了金属格栅的,和基础照明结合得比较好,是一种建筑语汇的处理。


  杨华峰:我从事博物馆展示行业多年,成功完成过很多优秀的案例。通过本次采访,鉴赏了葡萄牙马车博物馆的项目,在以后的工作中我会借鉴其成功之处。


  丁建设:在国内处理的博物馆和这个有一定的差异性,在国内展览空间相对较小。这个案例提醒我以后做类似博物馆照明设计要充分考虑与室内装饰设计的配合,空间整体环境光的控制都有很多的借鉴意义。


  《阿拉丁·设计》:如果由您来处理这个案例,在照明和灯光方面您会有什么想法和创意?


  杨光:项目的历史背景、业主的需求、建筑师的思维、游客的习性的了解都是项目设计的初始阶段,没有深入地了解与分析,我们的想法和创意往往都是不准确的,胡乱猜测的或者说照明设计的结果并非完全考虑到客观因素。


  胡国剑:我觉得这个项目还缺少了两个重要的手法,这两个手法对于汽车这类展品是很好的表达方式。汽车4S店经常会用到面光源,比如发光的顶棚。因为汽车的金属感很强,需要通过反射面去表达金属的质感。所以让我去做的话,我会选择几个重点展品,用面光源结合基础照明和重点照明,从而形成整个展览的高潮。另外,我会增加导轨,导轨的好处在于可以把灯隐藏在格栅吊顶的高度上,不会有多余的竖向的元素。


  杨华峰:假如由我来处理这个案子,我会结合文物的时间性,在灯光运用上会适当区分,色调上会根据文物的特别性做相应的调整,在展示方式上会让形式多样化,让参观者通过多种展示方法多方面了解葡萄牙辉煌的马车文化历史。


  丁建设:我来处理的话,还是要适当降低环境光的亮度,突出展览物品;同时,根据马车的发展历程来考虑照明灯光的一些变化。再有就是建筑设计是很有特色的,一个大空间一个小空间、一个外装饰白色涂料一个清水混凝土,对比比较强烈,可以适当考虑一些建筑外泛光设施及建筑标识系统。


凡本网注明“来源:阿拉丁照明网”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阿拉丁照明网,转载请注明。
凡注明为其它来源的信息,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及对其真实性负责。
| 收藏本文
最新评论

用户名: 密码:

本周热点新闻

灯具欣赏

更多

工程案例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