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拉丁照明网首页| 绿色| 检测认证| 古建筑| 道路| 酒店| 店铺| 建筑| 家居| 办公| 夜景| 娱乐| 工业| 博物馆| 体育| 公共 登录 注册

当前位置:首页 > 道路照明 > 正文

【光明记忆】NO.2京城(上):清末到民国 煤油到电力

2012-11-19 作者:黄铭凤 来源:阿拉丁照明网 浏览量: 网友评论: 0

摘要: 这期,阿拉丁照明网道路照明频道策划——《光明记忆之京城(上):从清末到民国 从煤油到电力 》,告诉你北京那些路灯那些历史。

  有句话说,越是熟悉的也许就是最不了解的。脚前的灯路上的光,都是我们习以为常的事物,然而我们对路灯背后的故事了解多少呢?诚然,越是熟悉的也许就是最不了解的。这期,阿拉丁照明网道路照明频道策划——《光明记忆之京城(上):从清末到民国 从煤油到电力 》,告诉你北京那些路灯那些历史。

  回顾1911年 北京各处煤油路灯达5745盏

  在胡同四合院的展览中,工作人员特意设置了一盏路灯,昏黄的灯光,木质的电灯杆,底下的石头座,一切都是熟悉的场景:情侣约会、哥们儿打牌、街坊聊天……这些都曾经是路灯的生活。就是咱们熟悉的这种路灯,您知道它是从什么时候出现的吗?“与电无关”这话是什么意思呢?这一竿子就支到了清朝光绪年间了。其实在北京城有电之前,就已经有路灯了。

煤油路灯(网络图片)

  光绪年间,在前门大街、崇文门大街、地安门大街都有路灯,只不过,当时的路灯都是烧煤油的纱罩灯,更夫每天夜晚负责添油点灯,这些街灯消耗的费用,来自街道住户缴付的油灯捐。虽然这些灯很昏暗,但是达到了方便人们夜间出行的目的。

  明清时,青花和粉彩油灯逐渐成为新的灯具潮流。作为帝都,北京的照明系统,最早出现可上溯至康熙年间,1870年后,煤油灯相继出现在紫禁城及各大城门附近。作为城市照明工具,这些煤油路灯大多配有纱罩或六角型的玻璃罩,形如一个个微缩的亭子。此后,一些胡同也装上了煤油壁灯。每当夜幕降临,更夫搬着梯子为路灯添油。

  这种照明工具一直沿用到晚清末年,至1911年,散布在京城各处的煤油路灯达5745盏之多。

>>> 更多内容请进入 道路照明 频道

[NT:PAGE]

  慈禧太后寝宫率先享用 京城亮起第一盏电灯

  西方的电灯刚刚开始普及,这股新风就吹进了北京城。

  光绪十四年(1888年),北洋大臣李鸿章将发电设备和电灯作为贡品献给慈禧太后。包括直流发电机组及电灯材料在内,整套特殊的贡品耗资白银6000两。

  根据盛昱的奏折和翁同和的日记记载,安装在慈禧太后的寝宫仪銮殿的电灯,是京城亮起的第一盏电灯。安装在仪銮殿(今怀仁堂)西门墙外盔头作胡同北侧饽饽房。伴随着机房嗡嗡作响的发电声,仪銮殿的电灯照亮了夜空,京城第一次出现了电力照明。同时,成立了专门的供电机构西苑电灯公所。

  光绪十六年(1890年),清政府又耗资白银1.22万两,从德国购进了一台蒸汽机带动的20马力(约15千瓦)的发电机组,并于次年安装在颐和园宫门外东南角的耶律楚材祠南侧,建立了颐和园电灯公所。据史料记载,当时,园内大戏台等处安装大炭精灯(弧光灯)2盏,普通电灯六十余盏。

  据清军的《神机营档》记载:颐和园、西苑电灯公所,官、工匠各二十名,户部每年拨白银六万两,用于电灯公所的维护费用。《颐和园电灯公所房间、机器数目册》记载:机器房院共屋68间、东院房18间,蒸汽发电机3份。

  光绪二十六年(1900年)八国联军入侵北京,西苑、颐和园电灯公所两套发电机组及电灯设备均被毁坏。光绪二十七年(1901年),清政府同八国联军议和。翌年慈禧太后由西安回京驻跸颐和园内。为重修西苑与颐和园两处电力设施,清政府筹银12.49万两,向德商荣华洋行订购发电机设备。光绪三十年(1904年),西苑电灯公所恢复发电;同年五月,电灯重新在颐和园亮了起来。

  为扩大宫廷电灯照明范围,光绪三十三年(1907年),清宫内廷总管崔玉贵口传太后懿旨,在紫禁城宁寿宫安装电灯设施。后在北池子大悲院寺庙内择空闲房间,动工兴建发电机房,安设了发电设施。翌年初,发电亮灯,并成立宁寿宫电灯处,隶属西苑电灯公所管理。

  至此,清宫廷1888年-1907年的20年间,先后在西苑、颐和园、宁寿宫建成三处电灯公所,发电机3台,发电装机总容量不足50千瓦,均属清宫廷官办官用。

>>> 更多内容请进入 道路照明 频道

[NT:PAGE]

  民间电灯照明萌芽 首盏私人电灯亮在菊儿胡同

  随着西苑、颐和园、紫禁城等皇家园林相继启用电灯照明设备,民用电灯照明的发展也进入了萌芽期。1899年,德国西门子贸易公司率先在东交民巷建立了第一家商用电气灯公司,开始向附近的领事馆、银行和洋行提供照明电力,几年后,照明的范围扩大到东长安街、崇文门大街、东单等处。

  光绪三十一年(1905年),官商联营的华商电力公司在正阳门内的顺城街成立,为官府、街道、商店的8000余盏电灯供电,从此实现了城市大规模路灯照明。1921年,华商电力公司的石景山电厂2兆瓦汽轮发电机安装完毕,成为当时华北最大的发电厂。到1938年,京城电路灯数量达到了1.3675万盏。

  据史料记载,京城最早安装电灯的私人用户是安定门内菊儿胡同的怀塔布,其人在戊戌变法后曾任左都御史兼内务府大臣。随后,东厂胡同荣禄名下的宅院也装上了电灯。1909年,已经有600多户官员的住宅用上了电灯。随后几年,京城的富户人家都用上了电灯。

电力路灯(网络图片)

  虽然电灯在晚清末年得到了长足发展,但由于初期供电设施、电价等原因并未彻底改变市民的生活。据相关资料统计,到1945年前后,北平市民的住房通电率不足30%.

  供电稳定性的欠缺是电灯迟迟无法进入平民宅院的主要原因。“惟工程现状,殊欠整理,各处电压不足,灯光暗淡,有碍公用。”解放前,市民甚至将华商电力公司称为“黑暗公司”,意为即使安装了电灯仍然要常备蜡烛应急。

  电价过高是制约民用照明的另一原因。除使馆区归属东交民巷的电气灯公司经营外,清政府将市场供电份额全部划归官商联营的华商电力公司,致使随意操纵电价。1929年,在市民呼吁下,北平市政府就曾勒令电灯公司减价。抗战前的电价每度2.2角,到1947年,电价随物价飞涨到每度41000元,这一时期,安装了电灯的市民家庭也不得不选择停用电灯,重点煤油灯。

  木制灯杆上两个角铁支撑,一个搪瓷盘当灯罩,灯罩下面安装白炽灯泡,这种灯照明差,灯泡脆弱,所以也给咱们留下了昏黄的路灯,这种难忘的“光明记忆”。如果您现在还想找找曾经的感觉,北京城中这样的老路灯还有一些,不过数量不是很多了。仅有不到10%。景山地区、北新桥、东四地区还偶尔能够见到。

>>> 更多内容请进入 道路照明 频道

凡本网注明“来源:阿拉丁照明网”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阿拉丁照明网,转载请注明。
凡注明为其它来源的信息,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及对其真实性负责。
| 收藏本文
最新评论

用户名: 密码:

本周热点新闻

灯具欣赏

更多

工程案例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