核心提示:
●阔别13年,最大展览公司和行业最高协会再度携手
●跨度半年,无形知识产权嫁接有形商务平台
●首次构建,中国照明灯饰行业创新展示平台
●多元整合,专家、学者、企业、网民、媒体全面参与
新闻现场:
街头阵阵寒风
场内暖意融融
12月29日下午,天气有些阴冷,然而广州花园酒店三楼芙蓉厅内却是温暖如春。“2008中国照明电器产品大赛新闻发布会”在这里举行。
记者走进会议大厅,看到了一些熟悉的面孔。九佛电器董事长钟学周正与中国照明电器协会理事长陈燕生、秘书长刘升平女士亲切交谈。广州光亚法兰克福展览有限公司董事长潘文波、董事胡忠顺,和《中国灯饰报》总编欧元春也在谈笑风生。这时,华泰照明总经理王敏走过来拉住欧元春的手就聊了起来。
会议厅后排挤满了企业界代表和新闻媒界朋友,很多人没地方坐就站在后排。来这么多人是主办方没有料到的。其实,我想大家对这次新闻发布会如此重视在情理之中。因为整个行业还没有一个正式的创新设计展示平台,此次的活动无疑是开山之作。
2点半,会议开幕。中国照明电器协会理事长陈燕生、广州光亚法兰克福展览有限公司董事长潘文波,先后发表了简短而精彩的致辞,引来全场阵阵掌声。
潘文波感慨地说,广州光亚法兰克福展览有限公司13年来从小到大,现在成为了全球第二、亚洲最大的照明产品展览公司。13年前我们与中国照协就有过合作,如今再次携手举办这样影响整个行业的活动,我们深信此次大赛会圆满成功。
中国照协秘书长刘升平女士分别从大赛组织、奖项设置、报名办法、参选条件、评选程序、评选专家组成等方面,进行了详细解读。
新闻发布会上,九佛电器董事长钟学周等企业代表也上台发言,表示出对大赛的强烈参与意识和良好祝愿。钟学周说,希望本次大赛公平、公正、公开,办出有中国特色的照明产品大赛,为打造照明行业名品名牌做出贡献。华泰照明总经理王敏说,我对这个大赛很感兴趣,我明年正好会推出几个创新设计,这个大赛来得正是时候。
现场采访话题不断
释疑解惑对答如流
进入媒体提问阶段,全场气氛一下子热烈起来,把新闻发布会推向了高潮。《中国灯饰报》、中国照明网、照明杂志、千家网、广东建设网等媒体记者分别就各自的问题,对大会发言人进行了现场提问和采访。广东卫视、广州日报、南方都市报派记者参与了现场报道。
中国灯饰报记者:我非常高兴地看到中国照明产业有了自己的创新设计展示平台,这对提升民族品牌有不同反响的意义。请问陈燕生理事长,这样的大赛是年度的,还是不定期的?中国照协有否考虑帮助每年的大赛获奖作品申报国家名品名牌?因为据我所知,照明灯具行业的国家名品名牌还很少。那这项活动可否助推这个行业的品牌建设进程呢?整个行业都在期盼中国照协在这方面有所作为,毕竟中国照协是他们的“娘家”。谢谢!
陈燕生:照明电器大赛会不会每年办,要看本次举办情况来确定。如果还顺利,没有意外,我们会每年举办一次。至于国家名品名牌,与本次大赛获奖产品还是有些差别。国家名品名牌申报需要一定的条件,比如企业规模、市场占有率、年产值等等,而本次大赛主要针对产品。当然,这中间也有必然的联系。如果获奖的产品同时又能满足国家名品名牌的申报条件,那么中国照协会极力帮助企业申报。我也希望我们的获奖作品有更多的能获得国家名品名牌。
中国照明网记者:我想请问刘升平秘书长,刚才您介绍说可以网上提供资料报名,我有一个问题,就是网上报名然后是专家来评选,专家看不到产品实物,如何能保证参选产品数据的真实性?谢谢!
刘升平:我们初期运用网络报名,是充分发挥电子商务平台作用,广泛搜集参选产品信息。同时,这些参选产品的信息全部在网上发布,恰恰便于行业监督。最后经过评审入围的产品,专家都要验证实物,并对实物进行检测。
千家网记者:陈理事长,节能减排一直是我们的一项国策。我想请问这次大赛产品在这方面有什么规定没有?
陈燕生:1995年和1996年我们进行了两次大规模的节能工程,收效很好。比如前两年白炽灯和荧光灯的比率是8比1,今年就是1比1了。我们这个行业的节能工程收效很大。本次大赛的参赛产品肯定要节能环保产品,不科学的耗能产品是不能入选的。但是,我们是以产品设计工艺、制造水平和产品质量来综合考虑,节能只是其中一个考量的因素。
新闻解读
为什么要办这个大赛?
中国照明电器行业经过30年的发展取得了一定的成就,行业规模、产品设计、工艺技术、质量水平都有了稳步的提高。2006年,全行业总产值大约1600亿元,出口额大约800亿元,年度增幅20%。我们也涌现了像佛照、阳光、雷士、欧普等优秀品牌。中国制造的照明电器在国际市场上的影响力明显提升,我国照明产品的国际贸易额已经占到全球的1/3,中国已经是全球照明电器大国。
然而,在照明技术和设计工艺方面,我们与世界照明设计大国还存在很大差距。自主研发、改进生产设备、提高产品科技含量将是企业生存发展的重点。为了跟踪全球照明技术的最新发展,大力宣传我国照明电器优秀产品,提高知名品牌在海内外市场影响力,鼓励企业加大创新力度,中国照协与广州光亚法兰克福展览有限公司才联袂举办本次照明电器产品大赛。
潘文波先生就此指出,我们的照明电器行业在产品设计创新方面,在品牌包装方面,到了迫在眉睫的时候,所以我们和中国照协顺势而为举办了这个大赛。这次大赛既是民族的,也是中国的,更是世界的。
为什么奖项数量
如此“精致”?
本次大赛奖设立一等奖1名,二等奖2名,三等奖3名,总共才6名。正如刘升平秘书长所说,数量确实很“精致”。鉴于首次举办这样的大型活动,对奖励数量进行了控制。在光源电器、室内灯具、室外灯具中,综合得分最高者获得一等奖,第二、三名获得二等奖,第四、五、六名获三等奖。评奖结果将在2008年广州国际照明展上发布,并举行盛大的颁奖仪式。
从2007年12月底接受报名起,到2008年6月8日,大赛共分为“报名、网上民主评选、资格审核和入围、专家评议、评选揭晓”五个阶段。
专家评审凭感觉
还是有章可循?
为确保获奖产品能代表2008广州照明展参展产品的先进水平,中国照协将组织权威质检机构、知名设计、工艺、应用和行业管理专家学者组成专家评审团,全程参与评选活动。
评选将从“产品设计、生产工艺、质量控制、产品应用”等方面,对参选产品进行评议审定。参赛产品的实物质量要经市级以上质量检测机构检测合格,产品必需具备自主知识产权。
无形知识产权与
有形产品嫁接
新闻发布会上,刘升平秘书长作了一个说明:参加2008中国照明电器产品大赛的产品,必须是2008广州国际照明展的参展产品。也就是说,非参展企业将不能受理参选。
这就有力地把“照明电器产品大赛”和“广州国际照明展”嫁接起来,让优秀参展产品名至实归,让获奖产品能借助广州国际照明展这个平台得到广泛传播。这种把无形知识产权和有形产品展示结合起来的做法,确立了广州国际照明展这个品牌传播的权威平台。
新闻背景
阔别13年
再度携手写春秋
中国照明电器协会成立于1989年,是我国唯一的照明电器行业社团组织,上级主管部门是中国轻工联合会。在沟通企业之间、行业之间、企业与政府之间的关系,协调同行业利益、促进行业发展等诸多方面,中国照明电器协会发挥了不可替代的作用,做出了显著贡献。
广州光亚法兰克福展览有限公司是广州光亚展览贸易公司与德国展览巨头法兰克福展览公司共同组建的合资公司,旗下的广州国际照明展经过13年发展已经成为亚洲第一、全球第二的照明展。
据潘文波先生介绍,13年前,中国照协与当时的光亚展合作举办了第一届“光亚展”(广州国际照明展的前身)。此后,由于种种历史的原因,两家再没有合作。但是一直以来,中国照协都给予了广州国际照明展大力的支持和配合。这次的合作,必将给整个照明灯饰行业带来更加深远意义的影响。
双方高端资源的大聚合
2008中国照明电器产品大赛,将成为中国照明电器协会和广州光亚法兰克福展览有限公司双方高端资源整合的最佳平台。
中国照协下设电光源、灯具、灯头灯座、电器附件、专用材料、霓虹灯生产、半导体照明7个专业委员会,设立了信息服务、人才培训、照明工程三个工作委员会。目前协会拥有1000余名会员,会员中几乎包括了行业内所有的骨干企业。协会连续十几年每年组织全行业订货会,同时协会每年均举办不同形式的学术研讨会、市场研讨会、产品发布会,以促进企业间的交流与合作。
广州国际照明展2007年的展览面积已经达到10万平米,参展企业1300家,共吸引45000名专业观众参展。一年一届的广州国际照明高峰论坛成功举办了三届,共邀请了海内外著名设计师100多人主讲。
2007年广州光亚法兰克福展览公司又开通了阿拉丁照明网,提供企业电子商务、媒体资讯、专业资料检索等网络应用服务,成为照明工程领域最具实力的综合服务商。
潘文波说:“中国照协和广州光亚的合作其实就是双方高端资源的整合,优势互补,共同为这个行业的发展添砖加瓦。”
半年前就互有接触
以后还要深度合作
笔者一直疑惑:阔别13年,双方怎么就突然携手搞出这么一个大动作呢?这中间肯定有过比较漫长的“恋爱”过程。
潘文波先生笑着说,是的,是的,很早了,我们谈了很早。在今年7月间我们双方就有意了,我们也非常看好中国照协在业内的权威性和影响力,我们双方的合作必将结出丰硕的果实。我希望这次大赛能够聚合绿色创想、节能创意,将照明电器领域更新更科学的产品呈现给大家。
至于内幕详细情况,潘文波先生笑而不答。他说,我们不会停留在办好这个大赛的层面上,我们还要深度合作,在展会经济、知识产权保护和利益共享、产品流通、品牌传播、信息交流、商务活动等各领域展开全面合作。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