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料

日立发布亮度LED吸顶灯及高效长寿荧光吸顶灯

上传人:ledth

上传时间: 2011-09-01

浏览次数: 242

  LED吸顶灯的特点是,容易向室内照射白色LED光,追求了亮度性能;荧光吸顶灯的特点是,综合效率(用照明器具的输入功率除以总光通量的值)最高达到128lm/W左右,灯具的额定寿命长达2万1000小时。该公司计划,通过上市LED吸顶灯,在涉足较晚的LED照明业务领域尽快追赶上其他公司。荧光吸顶灯通过提高节能性能,吸引节电意识不断高涨的消费者。上市时间方面,LED吸顶灯为2011年10月8日,荧光灯吸顶灯为9月10日。

[图1]:LED吸顶灯点亮时。右侧为分解样品。从图中可知,白色LED的光朝向直接照射方向。

  直接向室内照射白色LED灯光以提高亮度,还采取对策减轻了“点状感”

  LED吸顶灯为兼顾大光量和节能效果,几乎在整个面都环状排列了大量白色LED,而且使白色LED的光朝向直接照射方向(室内方向)(图1)。通过在大范围内环状配置白色LED扩大了照射面积,还能使白色LED散发的热量不聚集。另外,为使白色LED有效散热,将白色LED安装在采用铝质基材的印刷基板上,并与铁材质外壳连接。这样一来,在扩散白色LED热量的同时能够将其有效传递到外壳上,从而可高效散热。白色LED的温度能保持在较低水平,因此可抑制因温度上升导致的发光效率降低。

  如果将白色LED的光朝向直接照射方向,则容易出现单个白色LED的发光以点状呈现的“点状感”。为避免出现这个问题,日立电器为每两个白色LED覆盖了一个半球状透明树脂,另外设置了能遮住LED吸顶灯整个发光面的灯罩(图2)。由此,扩散了每个白色LED的光,消除了点状感。为消除点状感,对白色 LED、半球状透明树脂及遮住整个面的灯罩的位置进行了最佳配置。

[图2]:每两个白色LED用一个半球状透明树脂罩住。

  LED吸顶灯共有三种类型,可分别用于房间尺寸最大为14榻榻米(1榻榻米等于1.62m2)、10榻榻米和8榻榻米的房间,每种类型均备有带调色功能和不带调色功能的品种,因此共计有6款产品。具备调色功能的产品方面,上述罩在半球状透明树脂下的2个白色LED中的一个为灯泡色品种,通过调整普通白色LED和灯泡色白色LED的发光来进行调光。安装的白色LED个数方面,用于最大14榻榻米房间的品种为192个。白色LED是采用三个蓝色LED芯片的多芯片款。关于LED吸顶灯的亮度、输入功率和发光效率,“目前正面向产品化做最终调整,所以数值还不便公布”(日立电器)。不过,“力争在亮度和效率方面不输给市场上销售的其他公司产品”(该公司)。此外,还配备了利用照度传感器,根据外光亮度控制光照射的功能“〔eco〕按钮”。为控制周围亮度,LED吸顶灯的光照射量可在0~100%的范围内自动调整。

  价格为开放式。预计市场售价方面,用于14榻榻米房间、带调色功能的产品为8万5000日元左右,不带调色功能的产品为7万日元左右。用于10榻榻米房间的产品分别为6万5000日元左右和5万日元左右,用于8榻榻米房间的产品分别为5万5000日元左右和4万日元左右。

  将放电长度延长至约1.2倍提高效率

  荧光吸顶灯所有品种的综合效率都很高,用于10~14榻榻米房间的产品为127.7lm/W,用于8~12榻榻米房间的品种为118.8lm/W,用于6~10榻榻米房间的品种为119.0lm/W。为提高效率,新开发了荧光灯。将荧光灯的长度较原来延长至约1.2倍。一般情况下,荧光灯通过延长放电长度来提高发光效率。从荧光吸顶灯的荧光灯可以看到,用于10~14榻榻米房间的灯管以4重同心圆状排列,用于8~12和6~10榻榻米房间的灯管以3重同心圆状排列。该同心圆状灯管由一根荧光灯构成。用于10~14榻榻米房间的产品,将荧光灯伸直后长度可达3680mm。另外,用于 6~10榻榻米房间的产品采用比其他品种细一圈的荧光灯。

  荧光吸顶灯的2万1000小时的长寿命是通过采用3重保持发射极(发射电子的物质)的线圈(三重线圈)来提高保持能力实现的。此外,荧光吸顶灯配备了两个白色LED作为“LED辅助灯”。LED辅助灯作为在停电时和断电时也能提供最小限度亮度的安全灯使用。荧光吸顶灯配备了镍氢充电电池。即使没有来自商用电源等的供电,利用电池也能连续点灯约5小时。共计准备了8款产品,包括是否具备LED吸顶灯配备的“〔eco〕按钮”功能的产品和是否附带LED辅助灯的产品等。

  价格为开放式。预计市场售价方面,用于10~14榻榻米房间的产品为3万7000日元左右~5万1000日元左右(价格因配备的功能而异),用于 8~12榻榻米房间的产品为2万4000日元左右~3万8000日元左右(价格因配备的功能而异),用于6~10榻榻米房间的产品为2万1000日元左右~3万2000日元左右(价格因配备的功能而异)。

| 收藏本文
最新评论

用户名: 密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