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料

绿色环保的新颖LVD电磁感应无极荧光灯

上传人:龙奇

上传时间: 2009-12-09

浏览次数: 538

  一.前言

  在能源消耗逐步加剧,环境污染日益严重的现代社会里,节能环保产品无疑是世界各国各行业的工程技术人员追求的目标,照明领域当然也不例外。据统计,全世界多数国家照明耗电大体占本国发电量的15%~20%左右。而照明用电的很大一部分被消耗在效率极低的白炽灯上,同时光效高的室内外照明用的气体放电光源系统基本上没有调光功能,也无故浪费了大量能源,甚至还会造成新的光污染问题。考虑到目前发电主要依赖于煤电和石油的情况下,这种浪费还会带来燃料短缺,温室气体排放、大气污染等一系列严重的破坏生存环境问题;另外传统光源产品由于其寿命较短,替换更新的频率较高,这不但大大增加了生产这些产品的电能和原材料损耗,同时由于光效高的气体放电光源绝大多数都以Hg作为主要的填充物质,产品废弃后的Hg污染问题非常严重。以中国为例,中国目前电光源产品年产量已接近80亿支,其中需要充Hg的荧光灯占四分之一左右,以每支荧光灯平均填充Hg量为20mg计算,那么每年用于生产光源产品的Hg消耗达到40吨,而我国尚没有针对这一巨大污染源的完善回收废弃灯管处理措施,这些污染物往往会进入土壤,空气和河流中,造成严重的环境问题。如广泛使用LVD感应无极荧光灯就可有效地缓解和改善以上问题。这种新颖的产品是利用H型放电的原理和先进的电子集成电路技术制成,它没有电极,能有超过10~15年的超长使用寿命和良好的光电性能,其成本也已达到为人们可接受的程度.它不但能满足各种照明场所的要求,而且由于它的高光效,调光和长寿命的优异性能,显然还能实现节能环保的目的,无疑地,这是当今实施绿色照明工程中一种值得大力推广的理想节能照明光源。

  二.感应无极荧光灯的历史

  早在1907年,PC.Hewitt就申请了感应无极灯原理的专利,但由于当时电子学技术水平的限制,所以这种灯只能在实验室存在,没有可能进入市场。电磁感应灯真正发展和进入实际使用是上世纪90年代以后的事情。

  1991年松下公司首先推出了Everbright无极荧光灯并投入日本市场,这种感应灯没有使用磁芯进行能量耦合,而是直接在球形泡壳外绕上线圈,通以13.65MHz的高频电流,感应泡壳内的等离子体发光。当时27w的Everbright无极荧光灯光效是37lm/w,平均寿命是40000小时。

  同在1991年,Philips公司的QL 无极荧光灯也投入市场。它在一梨形泡壳内置一中空管道,绕以线圈的铁磁芯柱插入中空管道,线圈内交流电频率是2.65M。QL 无极荧光灯光效达到了70lm/w,平均寿命是60000小时。

  1994年,GE公司推出了GENURA无极荧光灯,这是一种镇流器与灯一体化的紧凑型无极荧光灯,其结构与Philips的QL 无极荧光灯相似,外形与反射型白炽灯相仿,工作频率也选用了2.65M,光效是50lm/w,寿命是15000小时。

  随后Osram公司推出了ENDURA无极荧光灯,它采用闭合放电回路,一个或多个绕有线圈的铁芯磁环环绕在闭合放电管上,套在灯管的铁芯的作用犹如变压器的初级,而闭合的灯管的作用犹如变压器的次级线圈。ENDURA无极荧光灯工作频率是300KHz,光效达到了75lm/w,平均寿命是60000小时。

| 收藏本文
最新评论

用户名: 密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