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拉丁照明网首页| 绿色| 检测认证| 古建筑| 道路| 酒店| 店铺| 建筑| 家居| 办公| 夜景| 娱乐| 工业| 博物馆| 体育| 公共 登录 注册

当前位置:首页 > 要闻 > 正文

芜湖剔墨纱灯的传承故事——把“灯”留住

大件事要分享到:
2016-09-08 作者: 来源:芜湖文明网 浏览量: 网友评论: 0
此文章为付费阅读,您已消费过,可重复打开阅读,个人中心可查看付费阅读消费记录。

摘要: 朱晓钟在给剔墨纱灯装饰 图片来源:新华网 新华社记者 朱唯希 摄朱晓钟在演示剔墨纱灯绘画步骤中的描稿 图片来源:新华网 新华社记者 朱唯希 摄剔墨纱灯,又名“宫灯”,具有300余年历史,是安徽省芜湖市无为县的传统工艺品。清乾隆年间,手工艺者对传统“彩灯”工艺进行革新,选用丝质娟纱代替色纸和玻璃作画,独创了“剔墨”工艺,形成了剔墨纱灯。

  

  朱晓钟在给剔墨纱灯装饰 图片来源:新华网 新华社记者 朱唯希 摄

  

  朱晓钟在演示剔墨纱灯绘画步骤中的描稿 图片来源:新华网 新华社记者 朱唯希 摄

  剔墨纱灯,又名“宫灯”,具有300余年历史,是安徽省芜湖市无为县的传统工艺品。清乾隆年间,手工艺者对传统“彩灯”工艺进行革新,选用丝质娟纱代替色纸和玻璃作画,独创了“剔墨”工艺,形成了剔墨纱灯。剔墨纱灯集木工、雕工、漆工和绘画艺术为一体,经过加工、成型、油漆、绘画等工艺制作而成。其中绘画部分就包括了帐纱、描稿、剔墨、上胶、描线、打底色、染色和整理几个步骤,每一步都要求均匀准确,工艺要求精细。作为古老灯艺的一种,剔墨纱灯被列为皖地八大特产之一,并于2006年入选安徽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纱灯一般呈四方形或六方形,以紫檀、红木、槠树或红椿木等坚硬木材为架,灯架外缘上雕立体龙头凤身,中配卷草形花牙,下刻象鼻或虎角。灯面蒙纱,纱灯彩绘的内容多选取人物、花鸟、飞禽、走兽、神话传奇或青山绿水、田园风光等。所谓剔墨,即在绢纱画框上,精心用笔勾勒出拟画的轮廓,把轮廓以外部分用墨涂抹,干后剔出纱眼,将作画处均匀涂上透明鱼胶,干后再在胶面上描画、着色、晕染、勾线,以工笔绘制。纱为丝织品,轻薄透明。灯中燃烛,闪映画面,人影婆娑,栩栩如生。纱灯将木工、雕工、漆工和绘画艺术融为一体,经过加工、成型、油漆、绘画等项工艺制作而成,别开生面。

  1894年,光绪皇帝为慈禧太后操办60寿诞时,曾下诏特派统领官员来无为县征选纱灯,此后,无为纱灯便又称“宫灯”。解放后,人民政府十分重视民间工艺,寻访民间工匠组织纱灯生产。自1953年起,无为纱灯便连年选送参加安徽省历届工农业产品展览会,享誉江南塞北。在国庆10周年期间,无为纱灯还参加了在北京举办的全国工艺品展览会,并作为安徽省的名优特产,高高悬挂在人民大会堂安徽厅,展示出一方的风采。但在国庆十周年后不久,无为纱灯制作和传承遇到瓶颈。加上纱灯全系手工制作,工艺繁琐,一对纱灯一个人至少需要20天到一个月的时间才能完成,因而价格昂贵,导致无为纱灯制作渐趋衰败,会制作的工匠越来越少。目前,无为剔墨纱灯唯一的传承人只有县图书馆职工朱晓钟。朱晓钟今年50岁,1984年曾在县文化局组建的纱灯厂学习制作过剔墨纱灯,后来由于工厂停产而中止。

  2004年,中央电视台准备拍摄无为的剔墨纱灯,有关人员将无为寻了个遍,也未能找到一对完整的剔墨纱灯。为了延续即将消逝的传统工艺,朱晓钟一边回忆一边制作。经过近3个月的努力,他独自制作的一对剔墨纱灯终于完成。之后,他便一发不可收,而且越做越好,越做越美。2006年,无为纱灯入选安徽省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目前,该县正在对纱灯进行抢救性挖掘,并积极将该工艺项目申报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

  为了继承这门传统技艺,无为县职业教育中心开办了“剔墨纱灯传承班”,朱晓钟担任任课教师,希望能够发掘热爱这门艺术的年轻人,让剔墨纱灯的“灯火”一直延续下去。

  相关新闻:

  无为县职教中心开设“剔墨纱灯”传承人培训班

  在无为县委组织部和县文化局的要求和推动下,日前,无为县“剔墨纱灯”传承人培训班在县职教中心开班。

  “剔墨纱灯”,又名“宫灯”,是无为县传统民间手工艺品。其制作工艺极其复杂,融木工、雕工、漆工和书法绘画艺术为一体,有着丰厚的文化内涵和重大的文化艺术价值。“剔墨纱灯”,是无为县独有的非物质文化遗产,被誉为皖地八大特产之一。它曾有过辉煌的历史,然而,随着岁月流转,时代变迁,几经沉浮,渐趋衰微,一度濒临失传。近年来,无为县政府加强对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传承和发展,积极实施剔墨纱灯的抢救和光复工作,使几近消逝的“剔墨纱灯”终于恢复了生产并远销海内外,同时于2006年成功申报“安徽省非物质文化遗产”。

  县职教中心高度重视此项工作,结合学校实际情况,以弘扬地方文化、传承传统手工艺为己任,切实采取了多种措施加以具体落实。学校专门组建了30人的班级,聘请无为“剔墨纱灯”传承人朱晓钟为专任教师,进行常规教学,并从学校收入中抽取专项经费,积极资助学生学习。

  “剔墨纱灯”传承人培训班的开设,使无为剔墨纱灯这一传统文化瑰宝得到切实传承和发展,为社会提供了紧缺人才,拓宽了学校的教育渠道,促进了无为职业教育的发展。


凡本网注明“来源:阿拉丁照明网”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阿拉丁照明网,转载请注明。
凡注明为其它来源的信息,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及对其真实性负责。若作者对转载有任何异议,请联络本网站,我们将及时予以更正。
| 收藏本文
最新评论

用户名: 密码:

本周热点新闻

    灯具欣赏

    更多

    工程案例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