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广东省商务厅认真落实部署,紧紧围绕稳增长、调内需、促改革、强创新的大局,坚持统筹协调应对摩擦,坚持完善体系服务企业,坚持应用规则营造环境,卓有成效的开展贸易摩擦反垄断和地方世贸组织的工作,成功应对了一批重大贸易摩擦案件,维护了产业安全,营造了公平的市场竞争环境。他希望,广大企业能正确认识LED企业所面临的机遇和挑战,高度重视产业安全和风险,学会利用规则。行业协会要联合政府、企业和技术机构的力量,完善应对机制,提高整体应对能力,搭建不同层次的交流平台,加强企业之间的沟通,指导企业主动掌握国际规则。
广东省半导体光源产业协会会长 陈志祥
广东省生产力促进中心书记&广东省半导体光源产业协会会长陈志祥则在致辞中重点介绍了广东在一带一路市场上的进展,据他介绍:“从广东LED产品出口市场来看,‘一带一路’市场需求迅速增加,‘海上丝绸之路’表现抢眼。2015年,广东LED产品对‘一带一路’市场的出口规模约为57.24亿美元,同比增长75.59%。”他强调,尽管出口成绩显著,但过往的订单加工、贴牌出口模式附加值很低,随着我们的劳动力成本逐渐提升,这种模式已经难有出路,我们的企业在国际化扩张的时候,必须要重视自主品牌的经营、打造国际竞争力,要下大工夫、花大力气打响中国LED品牌的国际知名度。
突破“世界关”,勇敢走出去
积极应对贸易壁垒,主动出击新兴市场
近年来,国内LED市场竞争日益加剧、利润空间正不断压缩,已是不争的事实。故此,越来越多的中国LED企业都开始加快国际市场布局,但各国LED照明产业新规频出、壁垒效应席卷而来。该如何应对?
广东省商务厅公平贸易局贸易救济处处长岳阳
广东省商务厅公平贸易局贸易救济处处长岳阳在题为“中国企业国际竞争力分析及走出去面临的贸易壁垒和风险防范”的报告中表示,“入世之初最火的一个词叫“反倾销”,即全世界都认同中国产品质量,但由于价格太低,中国的产品进口对该国产品进行了冲击。其次,LED产业近几年迅速发展的主因,离不开当地政府的大力支持和扶持、引导产业发展。但是补贴的措施跟出口挂钩就会存在风险。因此,虽然企业受政府支持是世界上每个国家都在应用的手段,但很容易会被别国政府认为是‘反补贴’。
“第三是‘保障措施’,这是WTO允许的应急措施,一个国家面临进口产品急增时可以采取一定的关税,限制进口量。”他介绍道,“第四是‘技术性贸易壁垒’,根据国家统计,2014年广东的技术性贸易措施、技术性贸易壁垒的影响达到1400亿人民币,总量来说比贸易摩擦要大,但是这个数据还有再挖掘的空间。LED产业出口过程中遇到一个比较重要的问题就是安全、能耗、绿色环保。据广东省质监局统计的结果,能耗、产品质量安全被召回、退运、扣留的情况屡见不鲜,特别是除了欧美发达国家之外,‘一带一路’的沿线国家,像非洲的一些国家、企业,还有一些东南亚的国家,一点都不落后于美国欧盟,对能耗要求丝毫不低。第五是‘知识产权’,也就是涉及比较受关注的是美国337调查。”
广东省高智新兴产业发展研究院院长眭世荣
广东省高智新兴产业发展研究院院长眭世荣则分别详细地分析了美国、德国、日本、荷兰、印度等多国市场需求,并对LED产业发展趋势作出预测。据他介绍,根据GSC企业调研及海关出口数据看,中国LED企业对欧美市场关注度不减,对美、德、英、法、澳的出口规模仍然名列前茅,但增速有所下降。与此同时,伴随发展中国家节能环保意识不断增强、巨大人口红利、基础建设、政府的大力推动以及中国“一带一路”等战略深入实施,以东盟、拉美、非洲、中东等为代表的新兴市场对LED产品的进口需求逆势增长,国内 LED企业对新兴市场关注度急剧上升,新兴市场将是中国LED企业未来需要重点开拓的市场。
据他介绍,中国对越南LED照明产品出口规模增速迅猛。2010年-2012年中国对越南LED照明出口金额累计不超过1亿美元,2014年开始飞涨,同比增速390.2%,到2015年出口金额5.01亿美元。而且,中国也是印度LED照明产品第一大进口大国。2015年1-12月,印度LED照明产品进口国家中,中国以75.4%进口占比排在首位。在印度LED照明进口产品中,天花板灯、LED面板灯、LED灯条灯带、投射灯占比前四。
LED资本化时代来临
兼并购成常态,企业吹响整合号角
广东国民创新投资管理有限公司董事长彭星国
纵观2015年中国LED行业并购可谓一浪接一浪,预计2016-2017年仍将出现一波行业兼并购热潮。广东国民创新投资管理有限公司董事长彭星国重点介绍了“资本:LED产业整合的力量”。据他介绍,截至2015年末,上市的LED类企业21家:主板3家、中小板5家、创业板13家,其中2015年度营业利润亏损的有2家。当中面临的问题就有企业规模偏小(市值、资产、收入),企业盈利能力偏弱(净利润率、平均利润),产业链间及企业间发展极不平衡,创新能力及可持续发展能力显著不足,生产成本(上中游)、产品价格偏高,同质化竞争激烈,品牌过多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