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驾马车驱动,照明工程迎来新动力
近年来,照明工程的大蛋糕有愈来愈大的趋势。
随着我国城市化建设速度的加快,城市灯光环境照明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重视。自上海开展灯光工程建设后,南京、天津、北京、重庆和沿海开放城市,特别是大连、青岛、广州、深圳、珠海、海口、厦门等城市的夜景照明得到了迅速发展。另外西部地区如西安、昆明、银川、兰州、拉萨和乌鲁木齐等城市的夜景照明工作,正是由于有了沿海开放城市经验的借鉴,亮化工程起点高、规模大,发展速度也很快,甚至大有后来居上之势。这些亮化工程,无疑在未来依然是拉动照明工程发展的一驾马车。
除此之外,智慧城市建设将迎来发展高峰。我国,智慧城市的热潮已持续了两三个年头,由国家智慧城市标准化总体组主办的“2016年智慧城市标准与评价工作研讨会”透露信息,“十三五”期间国家发改委将与中央网信办、智慧城市部际协调工作组共同推出100个新型智慧城市试点。这将有利于拉动智能照明、照明工程的需求。
一方面是发展前景的无限大,一方面却是前行路上的各种症结阻滞。国内照明工程企业亟待走出一条新大道。在运行模式领域,EMC模式后,PPP新模式逐渐兴起,这似乎让照明工程公司和照明企业有了新的想法和期待。
一些企业已经投入到PPP模式中。深圳市金达照明有限公司董事长张志清表示,“包括未来智慧照明的发展,中国照明PPP是几十亿的存量,未来是非常有价值的。我们从技术准备、资金准备、市场准备等已经开始酝酿了。”
在许多照明人的眼中,照明工程依然是有待开发的“金矿”。从目前的运行情况来看,无论是亮化工程,还是智慧城市,PPP模式在解决资本来源、明确效益和多方权责上都有明显优势。在政府看来,PPP模式是一个杠杆,借助各方力量解决城市问题;而对于照明企业来说,PPP模式将解决照明工程中的许多旧问题,也将是企业可以借助的掘金利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