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摆着就是要鼓励兼并,做规模。经过这种调整,现在这个行业的质量明显提升了。它山之石可击玉,可以借鉴一下其他经历过调整的行业经验教训。
曹伟:
其实现在的寒流不只是LED照明行业,而是全球制造业。LED照明行业在近两三年属于飞速发展的朝阳产业,但是不少企业盲目扩张投资、外部资金不断投入分享行业蛋糕,而房地产低弥也直接影响到产业链,LED照明行业的洗牌对中小企业的影响尤为明显。
个人觉得制造业寒流的主因在于产品质量的上升、工业的飞速发展、机器换人、新能源的兴起等多方面的因素,市场的产品需求是持续存在,但人工密集型制造企业将面临大变革。
蒲仕相:
房地产增幅超过厂家店铺增幅,所以作者是只看表象未看本质~LED行业门槛低,从业人员太多也是原因之一。
曹利晖:
现象不等于本质,事实胜于雄辩。行业蛋糕仍在增加,恶性竞争、劣质低价产品仍充斥行业,0.5元一套“质保两年”的三瓦球泡还在肆虐三四级市场。
文尚胜:
能否这样理解:全球制造业面临寒流,中国LED行业尤其如此。照明行业整体下滑,而这种下滑,相较于大型企业,对中小企业冲击更明显一些。而古镇又是中小企业为主的地区,故这种萧条尤显寒冷刺骨?
徐庆辉:
市场总需求还是上升的,只不过洗牌动作也加速了。对整体大势,我暂时没有那个高度去观察。仅从这两篇行文来看,每日经济的记者真是太业余了??不是说对照明行业的业余,而是对采访方式、数据梳理的业余。如此小的采样量,居然得出一个宏大结论。所谓“一叶障目”吧?
不可否认的是消费者更加理性、企业竞争更加残酷,都需要寻找新路径和新模式。前一段时间的拔苗助长导致了太多非理性增长,现在的洗牌潮,是好事,只是洗牌还不够剧烈。政策上的盲目鼓励,也是一股主要的助长风势。
王叙:
外部冲击也很严重,是盲目跟风的多,政府是引导。是国人没有多余的投资渠道,房地产不行了,太多资金进来。尤其是叫他们投资未知的项目,是不可能的。这一次调整就好似一个公司升级一样,好就会跨越一大步,不好就是乱七八糟N多年。
彭志民:
个人觉得,除了大家说的国内外需求不旺、行业洗牌加速等原因,还有几个原因:
一是可能有商业地产开发过快、过度的问题。根据郎咸平在《20151130财经郎眼:今年不买房,就再等30 年?》的演讲“全球的商场建设六成在中国”。我感觉中山的大卖场建设古镇至少占一半。在现在的环境下,想要(迅速)消化难度加大。
二是经济运行有周期性。以往的繁荣导致聚集效应和租金日益提高,但市场容量和购买力是有限的,成本提升不可能都转嫁给消费者,不破不立。
三是规范和活力是一对矛盾,不能老谈转型升级。 古镇的企业在核心技术、人才方面是先天不足的,也不可能期待小商户都搬进大卖场(中山是有教训的),最好能尊重市场自身的运行规律。转型升级可以在创意、设计方面做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