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拉丁照明网首页| 绿色| 检测认证| 古建筑| 道路| 酒店| 店铺| 建筑| 家居| 办公| 夜景| 娱乐| 工业| 博物馆| 体育| 公共 登录 注册

当前位置:首页 > 产业分析 > 正文

五大对策突破LED上游价格与产能的恶性循环

2015-11-20 作者: 来源:电子信息产业网 浏览量: 网友评论: 0

摘要: 价格竞争的升级促使LED芯片企业通过不断减小LED芯片尺寸来压缩成本,不仅使得产能过剩的问题更加严重,进一步导致价格下行,而且诱发更上游的外延企业和蓝宝石衬底企业产能过剩,形成价格与产能的恶性循环

  自2014年以来,LED产业上游企业(衬底、外延、芯片)产能过剩问题凸显,加之下游LED应用产品价格不断下降,使得上游LED企业的毛利率不断走低。

  相对于下游应用,LED产业上游是投资高度密集的领域,利润率一直处于较高水平。但是近年来国内LED市场迅速发展带动了上游企业的销量快速增长,在市场环境和政府补贴的双重刺激下,LED上游企业产能不断扩张,竞争也日益激烈。大多数企业通过扩大生产规模来摊薄生产成本,以压低价格来换取市场份额,导致LED芯片价格不断下降。

  价格竞争的升级促使LED芯片企业通过不断减小LED芯片尺寸来压缩成本,不仅使得产能过剩的问题更加严重,进一步导致价格下行,而且诱发更上游的外延企业和蓝宝石衬底企业产能过剩,形成价格与产能的恶性循环。

  面对由激烈的价格竞争带来的成本压力,LED上游企业为了保持竞争力,可以从以下几点突破价格与产能的恶性循环。

  通过整合产业链来“抱团取暖”

  市场下行带来的竞争压力使得众多LED企业掀起了整合并购的浪潮。2015年,LED产业已发生了近40起并购整合案例,平均每月就有超过3起并购案例发生,涵盖LED产业链各环节。

  激烈的市场竞争使得中小LED外延芯片企业难以为继,期待被其他外延芯片企业横向整合。2009年时,大陆上游外延芯片企业达到60多家,然而今年已下降到20家以下,实际正常运转的只有15家左右。破产的企业迫切期待能被龙头企业整合并购,如2013年,圆融科技并购了江西睿能科技,改组为圆融光电。横向整合对于小企业来说无疑是“背靠大树好乘凉”,而对于大企业也不失为以较小成本扩充产能,保持自身市场地位的一种方式。

  LED上游企业也可以通过纵向整合,发挥产业链协同效应。LED外延芯片企业可以通过向上游蓝宝石衬底和化学气体等原材料延伸,纵向整合相关企业,从而降低采购成本,形成协同效应,提升自身的竞争力。如三安光电在今年花费1.26亿元收购空气化工产品(芜湖)有限公司100%股权和空气化工产品(上海)有限公司11台ISO容器,进一步加强上游原材料供应能力;华灿光电出价10.8亿元收购云南蓝晶科技100%股权,有效整合了蓝晶科技的蓝宝石衬底产能。

  通过加大研发投入提升产品竞争力

  在市场毛利率持续被挤压的情形下,通过不断降价来取得竞争优势并非长久之计。为了应付价格竞争,芯片企业会通过将外延片切割成更多的小尺寸芯片来摊薄成本。但是随着芯片尺寸的减小,为了达到相同的发光功率就必须提高注入电流,提高发光的功率密度,这就对LED的性能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一方面随着功率密度加大,LED的发光效率在下降,这就需要在LED外延时使用性能更加优越的结构来抵消光效的下降。

  另一方面,大功率密度下LED光效下降也意味着产生了更多的热量,这就对LED芯片的散热性能及可靠性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如果企业只是一味的缩小芯片尺寸而不辅之以配套的外延和芯片设计研发,不仅会失去产品的竞争力,也会使产品存在超功率工作的情况,产生潜在的安全隐患。

12
凡本网注明“来源:阿拉丁照明网”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阿拉丁照明网,转载请注明。
凡注明为其它来源的信息,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及对其真实性负责。
| 收藏本文
最新评论

用户名: 密码:

本周热点新闻

灯具欣赏

更多

工程案例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