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日焦点】当代智慧照明技术水平及发展趋势
摘要: 近几年照明的智能化程度有了非常大的提高,但是在通往智慧照明的路上,并非可实现控制即可,而是你可以不用告诉他来做一个操作,就已经知道你要什么了。
拒绝简单粗暴的非健康照明控制
生活中的照明,首先为了安全、舒适,还需要是健康的。关于健康照明,这其中有一个常常会被忽略的问题,就是光的视觉和非视觉的深入效应。眼睛看到光的信息是通过视觉通道,最后传输到大脑上的视频层,使我们能够看、感知、喜欢,在这条通道上想到了光的视觉和舒适。
另外一条常被忽略的通道是,一个人即使看不见东西,但他的眼球还是有作用。光通过人的眼睛之后,可以控制生活体,分泌一种叫ipRGC(自主感光神经节细胞)的通道,通过此通道,发现光不仅仅影响到人的视觉和舒适,更深层次地影响到人体的健康,包括每一个脏器的修复及免疫功能的调节,而这是未来整个智慧照明都需要的。
研究表明,在40岁以后,光可以进行调节人体生命的肌能逐步下降,60岁、70岁随着年龄增加受到的影响更大。当人们理解了这种机理,如可通过一个合适的照明刺激,通过传感器进行互动,然后进行一个周期光的治疗,则可调整为一个好的睡眠节律。
以健康照明为指向的智慧照明会出现一个巨大的效果,而且不会额外增加成本,还会成为核心技术。遗憾的是到现在为止这种健康照明的口号虽比较多,但实质的内容比较少。我们可以看到各种各样不同的曲线、不同的控制策略。但如何控制为最佳,连技术都并非清楚,他们只是按照客户的需求进行亮暗调节,并不知道什么是健康的。
我希望照明能够给人们的精神面貌、精神状态、健康、工作效率带来好的影响,而非负面影响。所有的这些都应该是我们照明领域的人要来解决的,而不是电子领域的人,因为后者必须要先解决照明的问题,才可以把照明作为真正的智慧照明。我们反对不考虑光照对人体健康影响的简单粗暴式控制。
照明结合通信实现的智能化才是可持续的途径
智慧照明不单单是室内照明的概念,室外照明整个系统的概念化,还包括快速响应、跟人的互动,如清华大学的基于动作传感器。
各照明人士已经看到了这个方向,并且在往前走了。但要实现智慧照明还有很长的路,所以需要照明的人一起来配合。
整个照明技术在发展、通信技术也在发展,他们使我们照明领域里面的智能化实现了可能。照明只有实现跟光源的结合,以及硬件和移动网的结合,而且能够对人体优化,才有可能就是真正地实现一个更好的智慧化系统。但是这些不是任何一个单位自己就可以满足的,需要进行跨界、交互的合作,并且各部分要把自己能做的工作做到最精致,这才是可持续的。
凡注明为其它来源的信息,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及对其真实性负责。
用户名: 密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