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ED照明出口格局生变 新兴市场成新蓝海
摘要: 数据显示,欧美地区虽然依旧是出口主要目标市场,但是市场份额明显减少,而金砖国家、中东地区和东南亚等新兴市场异军突起。对于正处于高速发展阶段的新兴市场,中国LED企业又应如何迎风而上?
新兴市场的开拓与耕耘
非洲、俄罗斯、东南亚等对于产品认证较为宽松的新兴市场成为LED出口企业的新目标,近期亚洲基础设施投资银行的筹办与“一路一带”的创想更是将企业的目光拉向中亚、东南亚等新兴市场,国内LED出口企业从中寻求新的发展机遇。出于欧美市场的“前车之鉴”,国内LED照明企业在进入这些新兴市场应注意哪些风险?如何规避?
新兴市场投资转热 成出口新目标
目前欧美经济的缓慢增长,发达国家市场需求放缓,积极扩展其他海外市场成了LED业者在布局国内市场、欧美等成熟市场外的当务之急。
据了解,目前已有一批外贸企业进一步调整了出口策略,加大对新兴市场的关注及投入。佛山照明刘醒明表示:“北美、欧洲等发达国家市场体量大不可否认,但其经济总量增长率保持2%以上已相当不错,然而对于新兴国家市场来说,其经济总量增长幅度能保持5%以上。因此,仅‘盯住’发达国家市场是短视行为,企业应抓住新兴国家市场的发展机遇,未来,新兴市场容量还将高速增长。新兴国家市场体量巨大:首先,新兴国家LED接受能力强;其次,新兴国家发展快速,建设需求大。”
视线转向欧美以外,俄罗斯、东南亚、印度、非洲等国家和地区等新兴市场的基础建设投资正开始转热,LED因价格偏高,市场普及率并不算很高,但是这也从侧面反映出该地区市场的巨大潜力,预计新兴市场对LED照明的需求也将会持续升温。
规避专利风险 建立专利预警
新兴市场虽然可能没有欧美市场严格的知识产权保护制度,但作为长期耕耘当地市场的国内企业,更应该未雨绸缪,把控风险,做好自己的专利布局和专利规避设计,最终实现在自主知识产权保护下开拓国外市场尤其是新兴市场。一方面可推出性价比更高的产品,另一方面也避免自身陷入无序的价格战中。
中国企业若缺乏专利意识,那在任何市场都会非常被动。若在当地的市场份额占比较少时,可能产生的相关摩擦会比较少,一旦自身市场规模扩大,相关专利把持企业就会在专利问题上大做文章,进行市场打压。正如前段时间在业内闹得正热的337调查事件,再次敲响了国内企业在知识产权方面的警钟。
摸清市场准入制度 建立品牌认可
不管是任何地区市场、产品要成功进入当地必须首要满足两个基本的要求:安全性要求和市场准入要求。除这些基本要求之外,部分国家对进入市场的产品的要求还包括光品质、基本参数及符合可持续发展要求等,但就目前LED产品出口状况来看,这方面还存在很大隐忧,企业由于不能够及时了解各国LED行业标准法规更新而导致磕碰事件频发,也因此付出重大代价。
在被欧美地区频繁的专利调查、侵权投诉困扰后,企业应该痛定思痛,汲取教训,在部署当地市场前做好功课。在很多国外市场,消费者、零售商和政府执法机构更加认可甚至是要求产品贴有权威的认证标志,以表明该产品已经通过严格的测试和认证,符合适用标准相应的安全和性能要求。以北美市场为例,通常需要可靠的第三方测试和认证机构,来对产品的质量、结构和安全方面的特性进行测试,确保这些方面符合相关标准要求,通过认证的产品要贴上由第三方认证机构提供的认证标志,表明这些产品符合标准规定的安全性。
新兴市场亦然,虽然目前许多区域新兴市场认证与检测体系还未健全,但针对特定国家和地区,出口企业仍要时刻关注当地的认证项目和准入体系。比如说,拉美地区,巴西对于LED产品尚无强制安全和能效要求,但阿根廷对于电子电气产品的要求遵照IEC标准,针对灯具产品主要为安全性:92/98决议(涵盖LED等各类灯具)、及能源效率:319/99决议(产品范围涵盖白炽灯、卤素灯及荧光灯,尚未包括LED灯具);墨西哥方面LED相关的是NOM-064-SCFI-2000灯具安全标准和NOM-030-ENER-2012普通照明用LED灯泡的光效标准。就东南亚而言,新马泰相对于其他国家认证体系较为完善,需要注意的相关电子电器产品认证包括:Safety mark(新加坡)、SIRIM(马来西亚)及TISI(泰国),此三种认证均有强制性产品列表,包含在内的产品必须通过认证方可进口。
凡注明为其它来源的信息,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及对其真实性负责。
用户名: 密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