俄罗斯能源经济疲软 对国内LED照明行业海外扩张的影响
摘要: 国际三大评级机构之一的穆迪将俄罗斯债务评级从BAA1下调至BAA2,距垃圾级仅一步之遥,对其展望为负面。评级下调既反映出俄罗斯经济面临的困境,也给俄罗斯经济带来了负面影响,使其面临巨大考验。那么,作为当下媒体热捧的LED新兴市场,整体经济疲软会对其有怎样的影响呢?
这种情况下,LED的蓝海还会依旧稳定吗?
事实上,近年来已经有越来越多的产业巨头发觉俄罗斯这一巨大的市场,产业大战一触即发。这些产业巨头包括飞利浦、雷士等。其中,近期的俄罗斯市场进行过细致的分析,认为俄罗斯的市场目前存在三大特色。
俄罗斯荧光灯市场保有量大,但回收设施建设落后。为解决废弃灯管玻璃中重金属铅和汞危害环境的问题,需根据产能建立相应的处理中心,有效回收废弃灯管中的汞、玻璃和金属。由于资金困乏,其产品销售增长远大于回收处理的增长速度。长远看,环保问题将成为遏制荧光照明产品发展的“瓶颈”。
逐利性成为市场做大的羁绊。各大厂商为争夺利润丰厚的专业照明市场展开激战,对大众节能照明市场却无暇顾及。同时,大众市场也未做好向节能技术转型的准备。俄LED照明产品售价太高,达标的LED灯比普通白炽灯贵50倍,比荧光灯贵10-15倍,很难在家用市场普及。经销商正将更多目光聚焦在节能照明设备的公共采购项目上。供货主要面向财大气粗的铁路、化工、电力石油、仓储、公共建筑等工业用户。如俄斯韦特兰娜光电公司为俄铁路公司提供节能照明设备项目达100多个。飞利浦公司产品用户为卢克石油公司、音像商店、百货超市和钢铁公司等大型企业。
俄消费者普遍缺乏购买节能产品的内在动力。俄各地电价比欧盟便宜很多,节能产品大多在数年后才能显示经济性。因为LED的价格对当下疲软的经济来说,虽然绿色环保,但是在购买意向的选择上,消费者更倾向于价格低廉的传统照明产品。
而且,对于中国制造这四个字,俄罗斯消费者也是爱恨交加。作为蓝海,就会有大量层次不齐,鱼目混珠的产品大量流入。
俄OPTOGAN公司总裁列夫早前就称,目前中国制造的荧光和LED等节能灯产品在俄已占到60%的市场份额,产品最大的问题是质量低劣、不符合相关技术标准和环保要求、使用寿命偏低且容易对人体产生危害。
此外,中国一些鲜为人知的公司没有销售业绩和知名度,却热衷于游说当地政府,参与国家和地区的政府采购,造成进入俄市场的中国产品“鱼目混珠”。
俄罗斯经济的下跌趋势,对正在前往俄罗斯的LED投资者会有怎样的影响
2010年以来,中国为俄罗斯第一大贸易伙伴国,而俄罗斯在中国主要贸易伙伴国中排名第9,最近几年两国贸易稳定发展,去年俄中贸易总额达到889亿美元,增长率为1.6%,今年上半年贸易总额同比增长3%,已达到430亿美元。今年5月底,普京总统与习近平主席在上海会谈,两国元首签署了联合声明,为俄中经贸关系的发展开辟了新的道路。
而且俄罗斯LED行业去年发展快速,增长率达250%,其中LED照明灯饰占俄罗斯照明行业10%的市场份额。数据显示,2013年照明市场上,俄罗斯LED灯泡的销售量为10亿个,销售额为400亿卢布。由于俄罗斯政府出台一系列措施推广节能灯源,预计到2016年,LED照明灯饰占俄罗斯照明行业的市场份额将提高到35%左右。
随着俄罗斯加入WTO,发布白炽灯禁令时间表,在今年索契冬奥会以及2018年世界杯等带动下,俄罗斯对于LED照明设施需求量极大。而在照明灯饰类产品中,中国一直是俄罗斯的第一大供应商。因而,俄方非常欢迎有实力的广东企业参与俄罗斯和独联体国家公共机构、大型工矿企业、运动场馆改造等LED工程项目。原本的市场前景十分优厚,而且俄罗斯也对去当地建厂的企业家提出了大量优惠政策。但是今年以来,为了应对通胀风险、卢布贬值以及日趋紧张的地缘政治形势,俄罗斯央行已经3次上调基准利率至8%,但这并未遏制住大量资本外逃趋势,还导致俄企业借贷成本大幅增加,生产和投资积极性受到影响,市场对于俄罗斯经济出现“滞胀”的担忧加剧。
同时,由于俄乌冲突迟迟未能解决,西方制裁阴影始终笼罩着俄罗斯,投资者信心受到影响,资本出现外流。俄罗斯央行发布最新数据显示,一季度资本外逃达到620亿美元,二季度为123亿美元,上半年累计近750亿美元的资本外逃,达到去年同期的2.2倍,并且超过了去年全年的627亿美元。大量资本外逃导致俄罗斯外汇储备急剧下降。
受到欧美制裁的俄罗斯加大了与中国的合作:中俄两国于今年5月签署了天然气合同;10月,签署了多份合作文件;日前,中国央行与俄罗斯联邦中央银行签署了规模为1500亿元人民币/8150亿卢布的双边本币互换协议。
鉴于上述背景,俄罗斯金融市场的异动以及卢布持续贬值引起中国市场人士关注。虽然目前卢布下跌对中国市场的影响并不明显,但仍需未雨绸缪、审慎考察。
首先,若卢布因资本外流持续快速贬值,那么卢布有可能成为“烫手山芋”。其次,近期卢布暴跌同美国的加息预期有关,这对于同样属于新兴市场的中国而言是一个信号。招商证券研究发展中心宏观研究主管谢亚轩预计,后市中国可能也面临资金流入规模减小及人民币贬值的压力,虽然中国央行干预的必要性不大,但依然需要对俄罗斯的形势密切关注,若进一步恶化可能会放大风险效应。
当下因人民币与卢布实现直兑,卢布走势不稳,也不利于人民币汇率的稳定,尤其不利于中国对俄出口的增长。商务部国际贸易经济合作研究院国际市场研究部副主任白明建议,企业可以利用卢布走弱的时机扩大从俄罗斯进口的规模。这种情况下,对于俄罗斯的投资在一定程度上,是并非聪明的选择。大量的投入建厂资金,加上渠道建设,最后完成市场占有后,却因卢布的下滑,让创收变得艰难,这样的投资,对于前期大量投入的LED产业来说,是无法弥补的伤痛。而且分析人士表示,对中国而言,坚持战略协作的大方向固然重要,但仍要警惕俄罗斯金融市场不断上升的风险,并保持理性态度,固在这样的情况下,新兴蓝海变得有些鸡肋起来,该如何取舍还需投资者自己考虑。
凡注明为其它来源的信息,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及对其真实性负责。
用户名: 密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