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ED电源企业如何走好“智能化”之路?
摘要: 属于智能控制的时代是否已经到来?LED电源企业应该如何走好“智能化”之路?专注于智能调光的东莞市领冠半导体照明有限公司(以下简称领冠)今年第一季度的营业收入达1000万元,同比增长了30%,业绩亮眼。为此,新世纪LED网记者特邀领冠总经理廖玉柱先生来分享LED电源企业开拓智能照明市场的经验。
“所有产品批量生产都要通过三个步骤”廖玉柱说:
立项阶段:企业收集大量的市场信息反馈和调研;选择最具性价比或者个性化强的方案,再进行研发立案。
产品验证阶段:采用先进的仪器进行测试验证“LED电源的温度测试很重要”,因此我们会将电源的测试环境温度设置为-40℃—80℃,能通过这个温度范围测试的产品才能通过工程的验证”
数据打分:廖玉柱介绍说:“我们会进行100PCS小批次的数据分析来观察产品电气参数的一致性,最后大家针对数据共同开会讨论,打分通过的产品才能够进行批量生产。”
“在产品的生产阶段,领冠在原材料进料、生产制程、出货检验、仓储的管控也会采取严苛的措施来把控每个环节保证产品能够达到理想的设计效果。”产品的管控是如何的一种严苛?廖玉柱介绍说:“LED电源质量的关键是老化问题,我们有五套智能化的老化控制系统,它可以设置环境温度,批量出货老化环境温度设置是65℃,产品必须经过4小时的循环老化才能出货。我们需要经过电器初测、4小时的高温老化测试、电参数复测、品管检验的抽检测试等将近3.5道测试,通过测试的产品才是我们认为可以出货的产品。”
“品质管理是最重要的环节,也是我们最不能疏忽的环节,这是企业生产经营的根本所在”廖玉柱说。
廖玉柱对产品的价值是这么概括的:“我希望我们提供的LED电源能够使客户的LED产品达到价值最大化,使LED产品电参数能够在同类型的产品中脱颖而出。”
对话市场:以认证产品作筹码
记者了解到,LED外置电源通过出口认证的门槛不高,但由于国外成品灯具企业对LED电源产品有特殊要求,如调光、电源体积等方面的严格要求,这使LED电源企业的产品出口难度增加。领冠的LED出口业务占企业总业务量的80%,谈到领冠的LED调光电源在出口方面遇到的问题,廖玉柱显得比较轻松:“可控硅调光电源的认证要求是产品要通过EMI测试,调光效果和EMI测试恰恰是有冲突的,调光效果和电磁干扰是相互矛盾的,要处理好两者的矛盾,就要求企业的调光电源产品在技术上能解决这一冲突。解决一系列的问题,产品才能达到客户的核心要求,这需要企业具备较强的技术实力作为保障,这些问题,我们都已经通过技术研发获得很好的解决方案。”
目前 领冠半导体照明自主研发生产的LED调光电源已获得包括TUV、SAA、PSE、CB等认证。据廖玉柱介绍,领冠第一季度的营业收入约900万元,比去年同期增长了35%。推动这一增长的因素主要是由于去年下半年领冠的LED调光电源获得了SA、CB、TUV的认证,今年一季度通过认证的调光电源业绩有了爆发性的增长。2014年第二季度,领冠的的产品拟申请UL及CQC认证。有UL、TUV、PSE、SAA、CB等认证的电源客户认可度高,质量也有保证。
凡注明为其它来源的信息,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及对其真实性负责。
用户名: 密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