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行业动态 > 正文

古镇的灯饰产业发展三十年 积极寻求突破机遇

2013-09-04 作者:阿拉丁照明网 来源:羊城晚报 网友评论: 0

摘要: 作为灯饰行业的“带头大哥”,古镇人辛勤耕耘三十年将蛋糕做大,却因自身体量原因产生溢出效应,周边区镇受惠,形成产业集群,对古镇究竟是机遇还是挑战?从“马路经济”到“卖场经济”,从借鉴模仿到自主创新,古镇灯饰产业正努力为“发展之惑”寻求破题。

中山古镇的灯饰产业发展三十年,如今似乎走到了新的叉路口;新的挑战,还能再次成为古镇灯饰产业突破的机遇么?

作为灯饰行业的“带头大哥”,古镇人辛勤耕耘三十年将蛋糕做大,却因自身体量原因产生溢出效应,周边区镇受惠,形成产业集群,对古镇究竟是机遇还是挑战?从“马路经济”到“卖场经济”,从借鉴模仿到自主创新,古镇灯饰产业正努力为“发展之惑”寻求破题。

在中山古镇的街头,随便拉一个当地人来唠唠家常,你就能发现这里有太多值得骄傲的地方。这里被誉为中国灯饰之都,这里高楼林立、豪车云集,你很难想象它其实是地处中山市辖区边陲,与江门接壤的一个镇区,若驾车从周边的横栏、外海进入古镇,会有一种从郊区进入繁华都市的隔世感。

上世纪八十年代,随着深圳、珠海等经济特区相继建立,敢想敢干的古镇人虽没能享受到特区之“特”,却也感受到了改革开放的春风。于是,一个又一个家庭从自家后院起步,一家人一套简单工具便是一个灯饰作坊,经过三十年的发展与积淀,这些昔日的小作坊,早已脱胎出一个个在灯饰行业响当当的名号。现在的古镇,在灯饰行业也早已成为了公认的“带头大哥”。

古镇发展 三十而惑

经过三十年的积累、蜕变,加之近年来国家大力推动城镇化建设带来的机遇,古镇灯饰行业也随之飞速发展,但随着蛋糕越做越大,正在发展的快车道上如沐春风的古镇人,却遇到了新的困惑。

随着本土的创业者们如雨后春笋般迅速发展壮大,加之外地淘金者和资金的大量涌入,总面积仅47.8平方公里的古镇已日趋饱和,土地成本、劳动力成本水涨船高。如今的古镇,房价几乎可与地处中山市中心的东区、石岐媲美,在周边区镇居民的眼中,古镇可谓“寸土寸金”。而对这些变化最为敏感的,无疑是那些最注重成本控制的企业主们。越来越多的企业主开始考虑将工厂迁至土地、劳动力更便宜的地方去,而毗邻古镇的江门外海、中山横栏、佛山顺德等地自然而然地成为了首选。

借光中山古镇,发展本地经济,周边区镇自然不会含糊。在接纳这些从古镇外流的企业的同时,各地又纷纷开始另辟蹊径,撬动着古镇这位“带头大哥”的江湖地位。[NT:PAGE]

近年来,与古镇一江之隔的江门持续向绿色照明方向发力,建立了广东省绿色(半导体)光源产业基地,发展led外延、芯片、核心装备制造项目、发光材料及背光、汽车电子和太阳能光伏电池等项目,意图引导国内外绿色光源企业逐步向该园区聚集。

此外,2012年开始动工建设、总投资超过40亿元的中国(江门)国际绿色光源博览交易中心(光博汇)也是江门市政府重点扶持的项目,欲把江门发展成为绿色照明产业的“国际采购中心”。

而同样毗邻古镇的佛山市顺德区亦不甘落后,2012年,首个“中国商业照明产业基地”落户顺德,顺德将以此为契机,规划建设300亩中国新型照明技术应用孵化园,逐渐引导企业向产品设计、研发、营销、品牌、服务等价值链高端环节为主攻方向发展,希望将产业集群建成国内领先、国际有名的区域开放型制造产业集群。

产业集群 良性竞争

周边区镇借光古镇,在绿色光源、商业照明等照明产业的新增长极上持续发力,这对以传统灯饰起家的古镇而言,究竟是机遇还是挑战?谈到这个问题,中山市照明电器行业协会秘书长区德成似乎成竹在胸。

区德成认为,由于传统灯饰行业入门门槛低,大量家庭作坊参与到灯饰行业中来,通过规模效应推动行业达到相对比较“高级”的阶段,古镇的灯饰企业从无到有、积少成多、由小变大,如今面临的,是如何从大变强的问题。但并非每一个脱胎于作坊的灯饰企业都能适应早已今非昔比的灯饰市场,而这样的企业在大浪淘沙的商海中被洗牌是必然的。

区德成还指出,灯饰照明产业的蛋糕越做越大,古镇的体量有限,虽然早期的发展过程中一枝独秀,但逐步产生溢出效应,与周边地区逐渐形成一个大的产业集群是每个行业发展到一定程度的必由之路。在这个过程中,存在竞争很正常,但这些竞争关系里既有良性的竞争,也存在恶性竞争,而政府要做的,是打击恶性竞争,鼓励良性竞争,引导企业在良性竞争中不断优化自身,最终完成从大变强的跨越。

“马路经济”转型“卖场”

近年来,在灯饰的展示、销售环节,古镇人不断探索学习,完成了从“马路经济”到“卖场经济”的飞速提升。[NT:PAGE]

早年间,外地客商来古镇选购灯饰,主要是到“灯饰一条街”,在一间接一间拥挤狭小的路边小店中完成选购,这种粗放而低效的交易方式,在一定程度上制约了古镇灯饰行业的发展。

据了解,古镇的“卖场经济”从5年前开始起步,从最早的世纪灯饰广场开始,大型灯饰卖场如雨后春笋般出现,到如今,已经投入使用的营业面积3万平方米以上的大型卖场已有5间,而正在建设中的六间全新卖场,规划的面积最小的都有10万平方米,最大的达到70万平方米。

这些卖场,绝不仅仅是规模大、硬件好、选购环境好那么简单。与以往的“马路经济”铺主只负责向租户收租、没有任何服务不同,如今的灯饰卖场,不仅是“包租公”,还是每个入驻企业的“贴身管家”,为企业提供统一的商务服务和专业的整合推广渠道,将专业市场、展览、体验、物流等功能进行组合,形成多功能、高效率的统一体。

从“马路经济”到“卖场经济”的跨越,有力推动了古镇灯饰经营向集约化和专业化方向的迈进。

先“偷师学艺”再“教学相长”

古镇的自信当然不是妄自尊大。在三十年的发展历程中,古镇人早已突破过一个个的发展瓶颈,方能站在如今的高度。

对于传统灯饰行业而言,现有技术已经非常成熟,一款产品在市场上是否受欢迎,外观设计是最重要的因素。与家具、服装等行业一样,国内灯饰行业在起步之初并无设计可言,产品主要以实用性为主。

随着产业的不断发展和国外的产品、理念逐步进入国内,国内灯饰行业开始慢慢重视产品的外观设计。而在发展的过程中,灯饰行业也同样有过一段借鉴国外设计的经历。

“早年间我们到国外去参展,或到人家的厂里去参观,人家的产品旁边就挂着禁止拍照的标志,旁边有人盯着。”区德成说起那段经历不禁唏嘘,“不让拍照,企业老板们就把那些灯饰的样子记在脑子里,一回到酒店,冲进房间拿起笔就在纸上画,硬是凭记忆画个图样出来,回到国内就组织生产。”后来,古镇灯饰行业越做越大,一部分走在前面的企业开始做出口生意,但在那时,灯饰的制造工艺要达到美国的UL、欧洲的CE等标准对于古镇灯饰企业而言都是头疼的事。欧美市场对于灯饰设计制造中每个细节的高标准,在当时的古镇灯饰企业看来简直是吹毛求疵。

但终究没有什么困难是无法战胜的,天道酬勤,经过三十年的奋发图强,古镇灯饰逐步拥有了自己的设计;也从连国外的准入标准都难以满足,到获得国外同行的逐步认同。古镇正一步一个脚印不断前行。

如今的古镇,已经是蜚声海外的“中国灯饰之都”,区德成告诉笔者:“目前全国各地的灯饰经销商,最长不超过三个月就要来一次古镇,如果三个月不来古镇,再资深的业内人士也要与灯饰行业脱节。许多国外企业也常来古镇,在古镇的灯饰卖场寻找设计的灵感,不来古镇,就找不到感觉。”[NT:PAGE]

然而,已经完成从“学生”到“老师”华丽转身的古镇人并没有停止学习,每年法兰克福、米兰等世界级的灯饰展会,都能看到庞大的“古镇参展团”或“古镇观展团”。每个企业都不会放弃走出去了解国际行业发展的机会,因为他们知道,在这个发展日新月异的行业,逆水行舟、不进则退,若躺在成绩簿上不思进取,或是只懂闭门造车,迟早要被这个行业甩在身后。

当下,古镇人还要把这片土地建设成为灯饰行业的销售中心、信息中心、研发中心、服务中心和总部基地,古镇这个灯饰行业的“带头大哥”,即将通过转型升级、优化结构,焕发出产业发展的第二春。

凡本网注明“来源:阿拉丁照明网”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阿拉丁照明网,转载请注明。
凡注明为其它来源的信息,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及对其真实性负责。
| 收藏本文
最新评论

用户名: 密码:

联系我们

  • 编辑:黄燕燕
  • 电话:020-38010241-1013
  • Email:news@alighting.cn
  • 传真:020-8527245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