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金华欲将“三江六岸”打造成城市形象新窗口
摘要:
“水通南国三千里,气压江城十四州”,2003年,金华市委、市政府确立了“建设21世纪宜人的人居环境和山水生态城市”发展战略。10年过去,“宜居城市”已成为这座历史文化名城的金名片。
不过,要实现“宜人的人居环境和山水生态城市”,仅仅拥有自然生态环境还远远不够。
义乌江、武义江和金华江汇流而成的“三江六岸”是金华城市风貌的特色所在,燕尾洲、五百滩等更是成为了金华城区绿地系统的骨架、城市景观的核心,彰显金华山水生态城市的风貌。
金华二环以内的“三江六岸”岸线总长40多公里,绿地面积400多公顷。
2012年9月3日,金华市委书记(原市长)徐加爱主持召开市区三江六岸景观优化提升工程推进会后,当地积极开展多项工程,努力打造这条金华城市最具特色的生态走廊。
如今,“三江六岸”江北段已陆续完成了八咏公园、清风公园和广厦公园的建设,并对婺州公园进行了提档改造;江南段完成了金华文化长廊、体育公园、月亮湾公园、假日公园等景观带建设;金东新区建成了青少年活动中心、艾青文化公园等景观绿化带。
一个个别具特色的江景公园,为市民们提供了许多休闲娱乐的好去处。
不过,也有市民反映,城市景观的管理总体来说还比较粗放,存在一些问题,如绿化总量不足、档次不高;日常维护不到位,部分绿化带杂草丛生,“段带”现象突出;部分重点地段景观损毁严重,休闲服务、运动健身设施缺乏等。
“我们的市直部门没有主动服务的思想,既存在行政乱作为,也存在行政不作为或作为不到位问题。”针对这些问题,徐加爱提出,要提振精神,鼓足干劲,奋发图强,带着责任找差距,把“三江六岸”打造成展现城市形象的新窗口。
“如果把市区比作一个人的身体,我想在座的各位就是大脑;三江六岸、一环、二环路就是我们的骨架、经脉。只有头脑清醒,才能目标准确;只有气血畅通,我们才能神清气爽。”徐加爱说,只有各部门合力突破,市区发展才能像一个人,立起来、强起来。
凡注明为其它来源的信息,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及对其真实性负责。
用户名: 密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