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度解析五金灯具LED产业复苏发展形式
摘要: 经受了前两年的降价潮、倒闭潮侵袭之后,国内LED产业又似迎来二月春风,呈现一派春意盎然的复苏迹象。为探究LED产业虚实寒热,证券时报笔者赴广东珠江两岸,实地调研深圳、中山两地多家LED企业,从一线捕获信息,把脉行业走向。
“这就是中国制造业的宿命,看似风光的产业,大家都想进,地方政府尤其乐在其中。”董志江说。
相比之芯片制造商,中游封装厂商面临更加激烈的竞争。同时,由于处于产业链中间环节,大多数封装厂商深陷“连环债”困境,即下游终端应用厂家拖欠封装厂商的钱,封装厂商只能去拖欠上游芯片及发光材料制造商的钱。
“连环债”两端只要稍有风吹草动,封装厂商便面临巨大的资金断流风险。此前,深圳钧多立、愿景光电等大型LED厂商倒闭潮,很大程度就是“连环债”所致。
过去的几年,LED终端应用市场同样冷热不均:户外传媒市场陷入低迷,LED显示屏市场已经几近饱和;LED背光液晶显示产品直到去年才打开市场,但经过一年的爆发式发展,该产品市场渗透率已近70%,但又面临新型显示技术OLED的冲击;照明市场则依赖路灯更新、地铁照明等政府工程。
大小企业急抢滩
如今,LED照明市场在商业应用领域稍有起色,几乎产业链上的所有企业又一窝蜂往里边扎堆。
目前,原先以显示屏芯片为主的厂家华灿光电、士兰微都开始转型照明芯片的研发生产。
华灿光电去年就开始加大照明白光芯片市场的开拓力度,华灿光电总投资18亿元的苏州张家港新项目预计在今年年底竣工,达产后50%的产能将会释放在照明白光芯片业务上。
杭州士兰明芯科技有限公司总经理江忠永称,今年会继续扩产,照明芯片的占比会上升至30%~40%。此外,包括德豪润达在内的原有照明芯片厂家也铆足劲进行扩产。
多家封装厂商亦表示看好并有意角逐照明领域。庄继里告诉笔者,LED背光业务只是公司一个支撑点,未来业绩的增长极将在照明领域。
一个颇为有趣的细节是,笔者近日在中山小榄镇一次有关LED照明的论坛上观察到,前来赴会的大大小小照明企业超300家,一些原来做小五金器件的民企也来蹭会,希望转型作LED照明灯具配套器件,以期分得一杯羹,由此可见行业火热情况。
在中山小榄镇,证券时报笔者看到,位于的LED中国九州城一期目前已经招商完毕,入驻LED照明企业上百家。该项目有关负责人介绍,项目总投资13亿元,总建筑面积达到40万平方米,全部开业后将有可能是国内最大的LED照明应用交易中心。
有业内人士担忧,虽然照明用白光LED芯片目前毛利还较高,但随着原有和新近厂家的产能释放,行业又将重现相互挤压的情形。
更令业内担忧的是,三星、GE、库柏等跨国集团纷纷涉足LED产业,搅动国内LED产业格局。
今年4月,原科锐中国区市场总经理唐国庆悄然履新三星LED中国区总经理。唐国庆称,三星进入大功率LED照明市场的时间不长,若想在竞争异常激烈的市场上有所作为,最好的办法就是创新。
“三星的策略就是做亏本买卖!你亏一分钱,他就要亏三分钱,总之要比你低价,看你跟不跟。你跟,最后会被他拖垮,不跟,市场会被他占领。反正他们集团其他业务的盈利能补上,他们亏得起。”一位不愿透露姓名的LED封装大厂市场总监如此评价三星。
上述市场总监告诉笔者,由于三星集团放弃液晶显示技术,全力主攻OLED面板,因而三星LED原先部分背光封装产能便转移到照明领域来,作为市场新进者,三星主企图以价格战方式攻城略地。
另一些跨国照明巨头也正在磨刀霍霍,要在中国开疆拓土。飞利浦大中华区首席执行官孔祥辉日前透露,飞利浦在成都投建的LED专业照明工厂将于今年9月投产。欧司朗近期也在中国推出了近20款LED新品。
凡注明为其它来源的信息,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及对其真实性负责。
用户名: 密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