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行业动态 > 正文

一个光伏产业园和三个联想

2013-01-11 作者:阿拉丁照明渠道网 来源:阿拉丁照明渠道网 网友评论: 0

摘要: 面对国内巨大的产能过剩压力,各级领导做出何种判断、何种决策?为什么中国的官方报道总是缺少多种声音,以帮助领导做出更加慎重、全面的考虑?

  今年,一个偶然的机会,笔者在经过桂林附近兴安县时忽见路边立有通往光伏产业园的告示牌,因为太多的文章质疑国内300家光伏产业园泛滥成灾,各地政府的无知毁了中国的光伏产业,便驱车驶入一探究竟,希望这个产业园能够改变笔者对其的不良印象。路面并非很平整,车开了一会儿才见到两边稀稀落落的厂区,却未感觉有光伏踪迹,在大路快到尽头的时候,终于见到一不如想象中大的白色厂房和标有“XX光伏”字样的不够气派的厂区,也许因为时值假日,萧条是这个离桂林市仅50公里的兴安县光伏产业园留给笔者的唯一印象。

  曾在光伏企业工作过的经历,让笔者对眼前的情景感触颇深。几年前,笔者曾工作过的S企业地处一个省落后地区的穷县,开发区倒是比兴安的整齐划一有规模,厂房规模也比这里大十倍有余。但这给S企业带来了什么呢?隔三差五就有警车开道的领导车队长驱直入,这里成了落后地区招商引资的成功名片,仅2010年省委书记就亲临两次。但遗憾地是S企业本应趁2010年和2011年上半年市场好时,把所有流动资金投入生产,赚它个盆满钵满,却因当地省委书记再给几亿资金支持的承诺,把钱全部投到了厂房和设备的建设上。规模有了,赚钱的机会却没有了,在光伏市场急转直下之时,S企业大量新盖的厂房和进口设备没用上,巨额的债务却把企业压垮了,自然也再难见展示政绩的车队了。想到此,笔者开始庆幸XX光伏不气派的厂房来。

  本以为此事就此打住,但不久后,笔者竟然在专业网上看到《广西日报》一篇题为《从山风“借力” 向太阳“借光”》报道中的这样一段话:“兴安县与吉阳新能源有限公司合作,开启了桂林太阳能光伏产业发展的大门。从2008年签订合作协议,到2009年广西首条光伏太阳能生产线的投产,再到如今兴安县光伏产业园入驻18个企业及配套项目……桂林,向全国乃至世界展示了光伏产业从无到有的发展历程。去年该市光伏产业产值已达50亿元,同比增长近10倍,实现税收7000余万元。目前,桂林市光伏产业正朝着千亿元目标迈进。”文章读后,笔者不愿相信自己感受到的,宁愿相信报道的真实,不禁深深地自责:一个有企业经历的专业研究人员,竟然未能感受到18个企业和它带来的产值的存在。

  在为桂林市光伏产业辉煌业绩欢呼的同时,笔者又有一丝隐忧:面对国内巨大的产能过剩压力,这篇报道会让各级领导做出何种判断、何种决策?为什么中国的官方报道总是缺少多种声音,以帮助领导做出更加慎重、全面的考虑?于是笔者联想到即使在全球光伏事业最成功的德国,还有专家公开批评政府:这是德国新能源事业最昂贵的失败;联想到选战期间的美国,因为奥巴马两次视察过的、享有政府5亿多美金支持的光伏企业solyndra的破产,成为竞选对手罗姆尼攻击的重要内容。此时,笔者更加明白了全球超过需求一倍以上的光伏产能,为什么在中国成了重灾区而不是其他国家。

  

凡本网注明“来源:阿拉丁照明网”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阿拉丁照明网,转载请注明。
凡注明为其它来源的信息,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及对其真实性负责。
| 收藏本文
最新评论

用户名: 密码:

联系我们

  • 编辑:黄燕燕
  • 电话:020-38010241-1013
  • Email:news@alighting.cn
  • 传真:020-8527245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