晶元宝晨:微利时代,晶元“芯”如何精益求“晶”
摘要: 受惠于LED TV背光市场明显回温,台系LED芯片厂Q2进入传统旺季后,营收成长强劲,但因产品结构、生产效率等方面调整不及,以及两岸LED芯片价格厮杀战并未停歇,多数台厂仍维持亏损状态,惟独晶电第2季合并营收达新台币60.7亿元,税后净利3.46亿元,稳坐获利宝座。
谈及未来照明类芯片的价格走势,王总认为,“照明类芯片价格的下降幅度要视供需而定。我认为不是有下降的空间或必要。从终端产品来看,应该不仅仅是产品单价的下降,而更应该关注产品性价比的提高。比方说,我要做灯管,设定它一个灯管出厂价就得20块,那你芯片可以分到多少钱,这件事情在未来会有一项硬指标,你芯片分到多少钱不代表单位价格的下降,但会意味着性价比一定要提高,至于这个节奏会走多快或是怎样进行,目前尚难预测,但是,我认为一定会达到那一步,只是时间而已。因为LED要成为普罗大众的家居照明或者是生活必需品,这种趋势就无可避免。我不一定要降价,但是,我要提升我的技术能力,去考虑如何让芯片在单位面积里面能够发出更多的光,所有的东西都要围绕着性价比提高这件事打转。”
因时制宜定补贴,规范标准促发展
当前,我们可以注意到,光伏产业发展的经验教训促使中国政府慢慢地收紧对LED产业的鼓励性政策,行业的发展渐趋理性。王总对此表示赞同,“补贴的形式应该要改一下,现在再补贴上游,是没有太大的意义了。要实现LED照明的普及化,就要补贴到对老百姓有用处的终端产品上。就如日本,早在两年前就出台过这样的政策:只要你的灯具经过国家认可的能效范围的检验,你就可以拿到补贴的分级档。但是,这个补贴不是补贴给厂家,而是直接补给消费者。比如我是消费者,买了这个灯,你给我几个点,当我再去买其他节能产品的时候,就可以利用这几个点去抵用。这样,政府出一份钱,却收到十倍的效益,同时还可以避免补贴发放不公平的现象出现。”
同时,王总也指出,“当政府引导民众去使用LED产品之前,还要先规范什么叫做合格的好产品,也即是要有一个统一的行业标准。否则,你只会看到最便宜的东西,而不是合格的东西。因为它毕竟是含有电的东西,要考虑到它的安全性问题,我认为至少安全性的检验,合格性的规范,还有光的规范,是要比较快速地去完善的地方,这样才不会造成劣币驱逐良币的乱象。例如,台湾工研院联合台湾光电半导体产业协会就在台湾市场推出了LED灯泡易读标示,以简易图案及数字,清楚标示LED灯泡产品最重要的色温、光通量、演色性指数、发光效率等四个指标,提供消费者在选购LED灯泡时简单明了参考资讯。这样的做法在LED产品的推广普及上值得借鉴。”
凡注明为其它来源的信息,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及对其真实性负责。
用户名: 密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