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ED时代——群雄逐鹿的时代 也是品牌稀缺的时代
摘要: 相信,不关注终端渠道建设,只关注工程的企业,除非你是政府开的,否则,死守着你的一亩三分地,后果必死无疑。
今年上半年,全球经济仍笼罩在债务危机和财政紧缩的阴霾中,除德国、法国等核心国家外,欧元区整体经济仍持续衰退,其中,以希腊、西班牙等为代表的国家,下滑幅度较大。
GLII统计数据显示,2011年欧美地区合计占中国LED室内照明产品出口比重的35%-40%。由于今年以来,欧美地区经济复苏进程缓慢,很大程度削弱了当地对LED室内照明产品的消费力度,截至今年前5月,国内LED室内照明企业来自欧美市场的订单量下降了10%-15%。
去年底开始,从海外转战国内市场成为很多LED照明出口企业的第一选择。
GLII通过近期对国内数十家灯饰城和家居广场进行的走访调研发现,90%以上的灯饰商铺已经开始销售LED室内照明灯具产品,剩余10%的商铺也计划从今年下半年开始销售LED室内照明产品,而在去年同期,销售LED室内照明产品的商铺数量占总量的比例还不到4成。
然而,在国内LED室内照明市场,产品的销售主要还是以政府和商业工程项目为主,民用市场仍未大规模开启,为何民用市场空间规模如此巨大,但推广起来却困难重重?
除了归咎于产品价格居高不下之外,生产企业不重视自身品牌推广、渠道开拓和销售人员培训力度小也是重要的因素。于国内LED行业来说,这是群雄逐鹿的时代,却也是品牌稀缺的时代。
缺少品牌支撑,国内LED行业像是被抽掉脊椎的软体动物,显得柔弱,显得畸形,毫无生命力可言,经销商不疼,设计师不爱!由于品牌稀缺,经销商在对代理品牌的选择显得谨慎,也显得盲目,纷纷拜倒在组装的裙下;由于品牌稀缺,设计师难以挑选可靠的照明产品,将自己关于光影艺术的理念付诸实践,同时,售后交由谁来做,没有明确的定论。
于是,组装充斥着整个LED终端照明市场,而作为市场主体的企业,退居幕后难以被推向台前;价格战此起彼伏,成为企业“杀敌利器”,然而关于价格,永远没有最低,只有更低,这种伤敌一千,自损八百的竞争方式,最终倒下的是整个行业。
可以说,关注品牌,抛开损人不利己的价格战,才是关注企业自身发展,关注整个行业未来的明智之举。至于品牌如何打造?如何快速打造?如何依托品牌摆脱残酷的价格战,成长成为国内LED照明领域的领军企业?
当前,LED照明的渠道还主要以工程设计隐形渠道以及经销商渠道为主。
工程渠道面向政府、大型商业机构,需要协调多方关系,企业要具备雄厚的实力、过硬的政府背景以及强大的品牌影响力,然而所有这些对于国内多数LED照明企业来说,都是不能碰的软肋。
经销商渠道利用分销、代理、加盟的方式,直接面对终端消费者,该渠道,企业对于经销商盈利能力以及忠诚度缺少把控,如果企业招商政策诱惑力不足,很难找到经销商代理其品牌。同时,如果在选择代理后短期内不能盈利,经销商撤离,倒戈的现象比比皆是。
因此,对于所有非OEM的LED照明企业来说,渠道是企业做大做强的必经之路,提早布局渠道,已经刻不容缓。高工产研张小飞博士断言,“未来三年,渠道将决定传统照明和LED照明战争的胜利者”。当然,还有LED照明内部战争的佼佼者。
专卖体验
姜文电影《让子弹飞》里边有句经典台词,“公平,公平,还是他妈的公平”,这话运用到当前的国内LED照明行业,则是,“工程,工程,还是他妈的工程”。
企业关注工程,看淡终端专营店建设已成为行业通病。究其原因,无非以下几点:首先没有资金,其次没有品牌,再次没有市场。然而,走工程虽好,毕竟僧多粥 少,有实力拿到工程的‘僧’更是凤毛麟角。反之,终端消费者群体庞大,市场潜力惊人,这碗‘粥’分量十足,这也使得,终端市场专营店建设,成为企业食之无 味,然而弃之不能的肉骨头。
许多企业认为,关于专卖店建设火候还未到,那什么时候能到?如果真到了火候十足那天,再开始专卖店建设,是否为时已晚?雷士照明、欧普照明、阳光照明、三 雄极光、嘉美照明等老牌传统照明企业,早将自己的专营店开到了地级市,数量逾千家。对于国内LED照明企业来说,有两个坏消息需要知道:首先,以上老牌传 统照明企业的专营店,沉淀了数十载才能做到今日的规模;其次,以上老牌传统照明企业如今都在做或即将做LED照明。
有人说,传统照明渠道不适合LED照明,须知瘦死的骆驼,分量相较于马如何?然而即使是不适合,传统照明企业有的是充足的资金,如要完成专卖店转型,岂不是轻而易举。
相信,不关注终端渠道建设,只关注工程的企业,除非你是政府开的,否则,死守着你的一亩三分地,后果必死无疑。
凡注明为其它来源的信息,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及对其真实性负责。
用户名: 密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