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行业动态 > 正文

吴长江的算盘能打多响?

2012-07-24 作者:tang 来源:OFweek半导体照明网 网友评论: 0

摘要:

自上月雷士照明吴长江被爆缺席股东大会,到后来被传因在重庆卷入一宗案件,被有关部门带走调查,直至闪电离职,再到近期参与谈判、可能重返雷士,这一个多月的时间里,雷士照明和吴长江自身的生活均可谓是波浪迭起,层出不断。OFweek编辑接下来将对此次雷士照明事件进行简单的点评,从分析事件发生的根本原因出发,探讨罢工事件的始作俑者,并预估吴长江的去留问题。

吴长江的算盘能打多响?

商场天才、资本差生

其实走到今天这一步,若我们要对软银赛富和施耐德等外入资本进行指责,都是不合理的,因为从理性角度来看,资本本身自有其趋利性,哪里的回报率高,就涌向哪里,这本是天经地义之事。至于最终吴长江一步一步失去对自己一手创建的雷士的主控权,原因在于自身对资本游戏的不了解,还有其过度的自信,自信于自己重兵在握——雷士照明的经销商民心所向,还有误以为投资者投资企业的目的只单纯是促进企业发展、推高股价,然后赚取其中的分红和股息。

一直到后来,他才意识到,控制权旁落给自己的地位造成了极大的威胁,而此时,一切都已经太迟了,尽管他不惜花血本极力挽回自己的地位,但收效甚小。根据数据显示,辞职之后的吴长江依然在增持雷士的股票,6月11日至18日,吴长江分6次合计增持了1767.5万股股票,借此努力重新控盘董事会。此外,他又开始在家乡重庆加大投资,甚至将雷士总部也搬往了重庆,借此加强自己在雷士的控制力。但是,此时的他,已经回天乏力了。

如果用一句话点评吴长江,笔者认为那应该是:商场天才、资本差生。

在此前,吴长江的世界只有商场拼杀,他艺高人胆大,自诩商业嗅觉高、眼光长远,且行动力极强,每次都是雷厉风行,甚至连企业内部财务亏空都无所忌惮。这些鲜明的经商特点,是雷士照明自成立至今得以高速发展的关键原因,也是后来将吴长江自己推入“资本陷阱”的罪魁祸首,吴长江每次都将自己逼到无路可退,然后在病急乱投医的心态下将股权低价出售,以换取流通资金。从最初为了与其他两位创始人决裂“以退为进”答应支付补偿金,再到后来收购世通投资有限公司,都是如此。也许作为一个生意人来说,吴长江对企业是尽心尽力的,但在基础不足的前提下,他的举措未免“操之过急”,因此,我们完全可以说,正是吴长江自己在一步一步将自己踢“出局”!

从本质上来看,吴长江实际上是创立了一个优秀的企业,然后将它拱手让人了,这典型是白替人打工。

经销商逼宫事件是吴长江策划的吗?

除了近期发生的事件以外,其实,在此前雷士也发生过另外一次逼宫事件。

2005年,由于在企业发展理念上面产生分歧和矛盾,吴长江决定与另外两位创始人决裂,初步谈判结果是企业作价2.4亿元,吴长江从企业拿走8000万,作为交换,自己拥有的33.4%的股权归其他两位股东所有。

然而3天后,从全国各地赶过来的雷士照明经销商齐聚惠州雷士总部,强势介入雷士股东分家之事,会议厅现场还拉起了“雷士战略研讨会”的横幅,当着全体经销商、供应商还有公司的中高层干部的面,经过五个多小时的协商,最终两百多名经销商举手表决,全票通过吴长江留下。最终,胡永宏与杜刚被迫接受各拿8000万离开了雷士。

这件事的当事人之一胡永宏坚定地认为是由吴长江一手策划的,其实笔者并不认同。笔者认为,吴长江也许有与经销商联系过,甚至有煽动之词,但召集他们联合起来给另外两位创始人制造压力,绝非吴长江动动嘴皮子便能做到的。[NT:PAGE]

事实上,在董事会决裂之前,吴长江决定对雷士的渠道进行改革,当时他打算从全国数百家经销商中,选择规模较大的数十家,并把他们整合成35个运营中心,其角色不再是单纯的销售职能,而是当地的物流、资金和出货平台。肩负区域内的服务与管理工作,其他规模较小的经销商,则与各省的运营中心接触,不再由雷士直接统一管理。这对各省规模较大的经销商来说,是一个绝佳的机会,一旦当选,则俨然成了一方的“土皇帝”,所享有的优待与之前是不可同日而语的。

当时,俞保儿、华勇等浙江、上海的总经销商就力挺吴长江,日后,吴长江为了对他们表示感谢,也亲口承诺过:“只要我吴长江在雷士一天,只要雷士还存在一天,我一定保证俞保儿、华勇在上海、浙江的一切利益”。

可以看出,双方之间从利益出发,是站在同一战线上的,他们之间唇亡齿寒的关系不言自明。

那么此次对董事会施加压力,希望吴长江能重新回归,是否与之前一样是由吴长江策划的呢?

笔者仍持相同看法——经销商还是在衡量了利益权重以后,自主选择了吴长江。其实,只要关注雷士的人都知道,吴长江是一个专注做企业的人,这从一开始他不在乎实际控制权就可以看出来,尽管近日雷士内部分崩离析,但只要吴长江还有影响力,雷士照明就不会倒,虽然未必能像之前那样发展得很快,但至少不会完全瘫倒。经销商明白这一点,所以他们不会轻易放弃吴长江,加之对于新任董事长阎炎的商业经营能力,他们一无所知,所以,在他们看来,断不可能把自己合作多年的摇钱树交给一些只会玩资本的外行,问这也就是为什么谈判里面的4条要求中,其中有三条就是涉及经营权归属的原因(一是改组董事会,不能让外行领导内行;二是争取更多员工期权;三是要让吴长江尽快回到雷士工作;四是让施耐德退出雷士)。

其实,这颇有前段时间台湾大选最终马英九顺利当选的影子,当时台湾岛内的大部分企业领导人在大选前都明确表态,甚至高声呼吁自己的员工和普通民众,投马英九一票,用其中一位企业家的话说:“选择马英九,就是选择可确定的未来4年。”显然,我们可以看到,商业人士都渴望一个没有大变动的环境,因为只有这样,他们才可以继续地执行之前已经制定好的发展战略,而这对公司的持续性经营和发展起着决定性的作用。从这个角度来看,今日的雷士经销商,与台湾岛内企业的处境一致。

所以,笔者认为,此次召唤吴长江回归的逼宫事件,应是重庆、万州、惠州的员工、经销商、供应商三方的自主选择结果。

那么,坚决要求施耐德退出呢?这又是否经销商的选择?关于这一点,笔者稍后再讨论。

吴长江能顺利回归吗?

对于目前国内照明企业来说,不仅是传统照明还是新兴的LED照明,最重要的竞争点和突破点应是销售渠道,因为这直接决定着一个企业的产品能否顺利地流到终端消费者手中,从而决定了一个企业能否在市场上生存下去。雷士照明在全国范围内拥有的销售网络是令众多同行艳羡的,而这也是当初施耐德入主雷士的根本原因,因此,拥有经销商基础是吴长江的终极武器。在离开董事会之时,吴长江就曾在网上发表过言论:“我会回来的”,这正是其自恃有经销商的拥护的表现。

目前,重庆、万州、惠州的员工、经销商、供应商已经进入罢工状态,如果在短期内不恢复生产和销售,雷士照明的生存就会开始岌岌可危,因此,吴长江也深深知道,今天的他颇有“挟天子以令诸侯”的意味。

对于软银赛富和施耐德来说,如果雷士照明瘫痪了,那么他们此前的投入都白费了,而且此役对他们的品牌和企业形象均产生了一定的伤害,若空手而归,反成了赔本生意。所以,目前来说,尽快恢复雷士照明的正常生产和经营才是明智之举。

因此,笔者认为,吴长江的回归已经成了既定的事实。但是,回归以后,吴长江还能像从前那样呼风唤雨吗?恐怕不能![NT:PAGE]

经此一役,吴长江与新的董事会之间已经心生隔阂,,双方的彼此信任降到最低,而且,目前吴长江并非最大股东,权利有限,即使最终能够通过增持股票成为第一大股东,但是除非软银赛富和施耐德主动退出,否则双方之间的权利争夺仍然存在。

此外,吴长江一贯行事大刀阔斧,花钱大手大脚,这给企业带来了非常大的财务风险和经营风险,因此,新董事必定会对其有所限制,这样,吴长江做起事来难免缩手缩脚,决策的执行效率也不比之前。

在这里,我们便可继续回答上文提出的“逼迫施耐德推出雷士是否吴长江一手推动的”这个问题,笔者认为,这应该是吴长江的算盘,他希望可以重新掌控董事会。

早在2005年吴长江与其他两位创始人决裂之时,吴长江便深深明白“股东之间不能产生大分歧”这个道理。当时,时任摩根士丹利董事总经理的刘海峰曾经和吴长江有过深度接触,并有意投资雷士,后来在尽职调查时发现股东问题是潜在的“地雷”。虽然刘海峰最终未投资雷士,但是也给了吴长江一个忠告:要想获得私募融资,前提是必须解决好股东纠纷问题。

我们反观经销商,其实对于他们来说,企业是谁的这并不重要,只要董事长仍是吴长江,雷士仍能执行其一贯的经营策略,给经销商提供获利平台,这便已足够。更何况,目前雷士的股权分布为:18.45%(吴长江),18.33%(软银赛富),9.13%(施耐德),5.6%(高盛,施耐德持有的股份连吴长江的一半都不到,根据香港上市公司的规则,在进行企业决策投票时,吴长江的投票权是施耐德的两倍有余。所以,不考虑与软银赛富的联合,单从施耐德一方来看,在吴长江恢复董事长身份后,施耐德继续担任公司的股东并无不妥。且软银赛富的创始人之一、现任雷士董事长阎焱也说过:“张开鹏(施耐德原高管)接任后,董事会要求他按吴总(吴长江)制定的预算和战略执行,没有新东西。我们今年的业绩情况财务上早有反映,不能把业绩恶化归罪于施耐德,那不公平。”

照笔者分析,吴长江的算盘:利用外界压力逼迫施耐德退出,然后自己接手施耐德9.13%的股份,这样,施耐德便无法与软银赛富联手打压自己,而自己又可以拥有对雷士的绝对领导权了。

但是,软银赛富和施耐德有那么轻易就退出吗?应该不会。

软银赛富已经多年持有雷士的股份且从未出售过,甚至到后来,拉拢施耐德进入雷士,说明二者均看到了投资雷士的价值。正如上面所说的,若轻易放弃空手而回,他们才是“赔了夫人又折兵”。

而且,软银赛富和施耐德是通过合法渠道控股雷士的,不管外部舆论压力多大,从各个角度看,二者都完全没有必要放弃对雷士的控股。今天,被逼无奈的赛富基金和施耐德已经有把经营权交还给吴长江的想法,他们也许已经放弃了分拆企业在资本市场上获利的念头,但在股权持有这一块在情理和法律上都说得过去,无需放弃。因此,笔者觉得,经销商提出要施耐德退出雷士的要求未免太过天真,吴长江的算盘打得有点“莫名其妙”。

而凡客创始人陈年也认为:“作为创业者,遵守游戏规则,是起码的前提。以胡言乱语、脏话连篇来招摇惑众,以道德审判来凌驾于游戏规则,尤以某种情绪为诱导,打击动摇一个辛苦建立的创新秩序,不是不智,是自暴自弃。”

当然,吴长江可能也意识到了这一点,最新发布的《雷士员工经销商书面诉求》里面也没有明目张胆地提到要施耐德撤资,只是要求董事会解聘张开鹏、李瑞、李新宇(均为施耐德方代表、雷士照明现任高管)职务,但这相当于完全剥夺了施耐德的经营决策权,笔者料定,施耐德方不会甘于吃此大亏。

总之,笔者认为,博弈的最后,吴长江应该可以如愿回归雷士,但要施耐德退出雷士,可能性不大,最后的结果应该会是双方让步,相互妥协,又或者是,施耐德“换壳”控股雷士。

凡本网注明“来源:阿拉丁照明网”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阿拉丁照明网,转载请注明。
凡注明为其它来源的信息,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及对其真实性负责。
| 收藏本文
最新评论

用户名: 密码:

联系我们

  • 编辑:黄燕燕
  • 电话:020-38010241-1013
  • Email:news@alighting.cn
  • 传真:020-8527245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