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市场分析 > 正文

国内OLED技术和产业发展亟需战略高度支持

2012-01-31 作者:阿拉丁照明网 来源:中国经济时报 网友评论: 0

摘要: 中国的OLED技术相对于发达国家来说虽然起步晚,但发展迅速。目前已具备一定的研发及产业化能力,部分领域拥有自主技术。OLED对发展中国新型显示产业具有重要战略意义,但OLED技术发展缺乏总体战略和资金等一系长期稳定支持,需要相关部门加强论证和统筹规划,制定发展战略,进而对新一代OLED显示技术发展进行前瞻性布局。

中国的OLED技术相对于发达国家来说虽然起步晚,但发展迅速。目前已具备一定的研发及产业化能力,部分领域拥有自主技术。OLED对发展中国新型显示产业具有重要战略意义,但OLED技术发展缺乏总体战略和资金等一系长期稳定支持,需要相关部门加强论证和统筹规划,制定发展战略,进而对新一代OLED显示技术发展进行前瞻性布局。

在今年1月举行的CES2012国际消费电子展上,LG揭开了55英寸3DOLED电视的面纱,这是目前尺寸最大的下一代平板显示产品,原型机厚度仅4mm,重量仅为同尺寸LCD电视的一半。无独有偶,三星55寸OLED电视也亮相同场展会,并有消息称三星将在2012年下半年对OLED电视进行大批量生产。

最早研发和生产OLED电视的企业是日本索尼公司,早在2007年,索尼就已推出11英寸OLED电视,由于价格昂贵造成产品滞销,2011年不得不宣布停止OLED电视的生产和销售。此外,东芝旗下中小尺寸液晶面板子公司也已决定终止OLED面板的量产计划。

OLED显示技术“昙花一现”后,在国际消费电子展再次高调亮相,为前途未卜的OLED技术注入了一针强心剂。

“OLED是继CRT、LCD之后的新一代平板显示技术。目前国际上只有少数国家拥有这一技术和量产能力,中国拥有部分OLED自主技术并已经开始产业化。也许OLED技术在产业化的过程中遇到了挫折,但不能否认其对发展中国新型显示产业具有的重要战略意义。”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技术经济研究部部长吕薇在接受中国经济时报记者专访时表示。

OLED技术可适时提前布局

由于OLED有响应时间短、高亮度、超轻、超薄、低能耗、无视角限制等优势,目前日、韩等国家都在为新一代的OLED技术进行大量投资,中国也必须未雨绸缪,对新一代OLED显示技术发展进行前瞻性布局。

中国经济时报:OLED技术从兴起热,再到部分发达国家“遇冷”,现在又重新回到市场化的视线中,您认为OLED的发展潜力何在?前景尚未明朗。中国是否该在OLED技术前景尚未明朗的情况下进行布局?

吕薇:OLED有响应时间短、高亮度、超轻、超薄、低能耗、无视角限制等优势,可能在5—10年内替代液晶成为主流显示技术。国际上OLED产业发展的趋势是,在小尺寸PMOLED产品的基础上,向大尺寸AMOLED产品发展。美国著名平板电视市场调查公司DisplaySearch预计,2015年前后液晶平板显示产业将达到顶峰,OLED显示产业将开始进入高速增长期。

目前,发展OLED显示技术和产业的国家和地区主要集中在亚洲,包括韩国、日本、中国台湾地区以及内地。2010年三星电子在OLED产业的投资已经超过LCD,并实现了AMOLED产品的量产和销售。除三星外,韩国LG、台湾友达和奇美等传统显示企业也在积极筹建4.5代或更高世代AMOLED生产线。韩国政府在2010年推出的《显示器产业动向及应对方案》中提出要在2013年成为世界首个实现AMOLED显示面板量产的国家,2015年基本进入新型显示器时代;日本更是在2008年就开始实施“新一代大型OLED显示器基础技术开发”项目,新能源和产业技术开发组织为这个项目提供5年内连续35亿日元的支持。

20世纪80年代初至90年代中期,中国在CRT电视领域通过技术引进建立了完整的产业链,一度在产量和出口量上都是世界第一。但是随着液晶显示技术的出现,平板显示彩电仅用五六年时间就在销售量上超过CRT彩电,中国大批彩电企业陷入困境。为避免这种情况重演,必须对新一代OLED显示技术发展进行前瞻性布局。[NT:PAGE]

产业发展关键期存政策、资金缺乏难题

中国的OLED产业尽管起步晚,但发展迅速,目前已具备一定的研发及产业化能力,部分领域拥有自主技术,但OLED技术发展缺乏总体战略和长期稳定支持。

中国经济时报:中国OLED产业目前发展状况如何?面临着怎样的发展难题?

吕薇:中国政府高度关注OLED产业发展,在相关部门支持下,OLED技术研发和产业化取得了突破性进展。

首先,中国OLED产业具备一定的研发及产业化能力,部分领域拥有自主技术。目前中国约有40家从事OLED技术研发的大学和研究机构,有多家企业涉足OLED的产业化。去年6月,中国19家OLED企事业单位共同发起成立了中国OLED产业联盟。

中国的PMOLED技术基本实现了产业化和量产,其中最大的OLED生产线产能位居世界第四,中国首条AMOLED中试线已在昆山建成投产,并于2010年年底打通全部生产工艺,多条AMOLED生产线已进入项目建设准备的关键时期。

各地方政府也积极支持OLED的产业化项目,2008年北京维信诺公司在中国的第一条PMOLED量产线,就是在江苏省昆山市政府的投资带动下建设起来的;去年8月京东方公司计划在内蒙古鄂尔多斯建设一条5.5代AMOLED生产线,获得了鄂尔多斯市政府以资源换投资的承诺。

虽然我们拥有一些OLED自主技术,但与国外差距较大。截至2010年7月,在中国受理的OLED专利申请者中,排名靠前的大部分是跨国公司,中国仅有清华大学和北京维信诺公司进入前15名,其中清华大学136件,排名第11位,北京维信诺公司97件,排名第14位。虽然中国OLED技术应用和产业化已取得可喜进展,但仍面临基础研究不足、产业配套不完善、缺少具有较强竞争力的龙头企业、在全球行业标准及知识产权领域缺乏话语权等困难。

此外,OLED技术发展缺乏总体战略和长期稳定支持,政府项目来自不同部门,项目来源比较分散,企业需要花很大精力分头争取项目,而且这些项目大都是一次性的,不能满足持续进行技术开发和产业化试验的需要。另外,OLED生产线所需投资巨大,一条4.5代AMOLED生产线大约需要50亿元人民币,中国家电和手机制造企业很难进行如此大规模的投资,而且在产业发展初期,OLED企业也达不到进入资本市场的门坎。尽管有地方政府投资,但AMOLED生产线的巨大投资也使地方政府难以独立支撑。

以政府支持抢占竞争先机

政府应统筹规划、制定相关鼓励政策,同时借鉴国外经验,解决其融资瓶颈,降低其投资风险。

中国经济时报:对于OLED产业,政府层面应该如何进行规范性引导和支持?

吕薇:OLED技术涉及到未来显示技术和产业发展的重大战略问题,但投资额巨大,具有一定风险。因此既要积极推进,又要有序发展。

第一要加强论证和统筹规划,制定发展战略。建议借鉴国外经验,由相关部门牵头,成立由科研机构和企业等各方面专家组成的咨询委员会,研究制定整体发展战略和规划,制定相应的配套政策。

第二建议相关部门统筹安排,为OLED技术研发和试验提供持续性集中支持。各相关部门通过联合协商等方式,将与OLED相关的研发、中试和产业化项目进行统筹规划和适当整合,根据对产业培育期的预估,重点给予持续支持。并且进一步完善产业联盟的合作机制。

第三建议适时进行战略性投资,解决融资瓶颈。可以通过两个途径解决融资困难,一是通过政府引导资金进行示范性投资,降低社会资本的风险预期;另一种方式是鼓励国有投资控股公司进行战略性投资,在试验线的基础上尽快形成量产线,在国际竞争中尽早抢占先机。综合来看,中国的OLED产业还处在培育期,第二种方法更现实可行。

第四建议制定相关鼓励政策,吸引社会资金,降低投资风险。OLED产业属于战略性新兴产业,可充分利用已出台的相关政策。由于它投资巨大,又要开辟市场和不断进行技术改进,应对早期具有示范作用的生产线,给予税收优惠政策。建议对首条生产线给予3—5年的减免增值税以及贷款贴息政策,降低投资风险,调动社会积极性。

凡本网注明“来源:阿拉丁照明网”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阿拉丁照明网,转载请注明。
凡注明为其它来源的信息,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及对其真实性负责。
| 收藏本文
最新评论

用户名: 密码:

联系我们

  • 编辑:黄燕燕
  • 电话:020-38010241-1013
  • Email:news@alighting.cn
  • 传真:020-8527245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