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行业动态 > 正文

光电破题:OLED云南成像

2012-11-06 作者:阿拉丁照明网 来源:中国OLED网 网友评论: 0

摘要: 曾在美国一直致力于OLED显示器技术研究的季华夏不会想到,时隔7年,那个在他脑海中一闪而过的虚拟画面如今已经变成了实物,即将投向电子产品消费市场。

作为国家"千人计划"引进第一批人才中的一员,季华夏进入云南北方奥雷德光电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已研制出了中国第一款穿戴式计算机电子消费产品

曾在美国一直致力于OLED显示器技术研究的季华夏不会想到,时隔7年,那个在他脑海中一闪而过的虚拟画面如今已经变成了实物,即将投向电子产品消费市场。

用季华夏的话来说,"Eye-top穿戴式计算机"的问世,完全是市场需求激发下的一种创新。

2005年夏天的傍晚,季华夏偶然在路边看到一个老奶奶躺在藤椅上"纳凉",老奶奶手持一个MP4看得津津有味,但不时更换的姿势表明她躺的并不舒心,原因自然是手上的MP4不好拿。

为保持屏幕和眼睛的适当距离,观看MP4视频的人需要10分钟换一换姿势以免手酸,就是这一幕引发了季华夏对穿戴式显示器的联想——能否直接把屏幕固定在眼前?

带着技术和对穿戴式显示器研发的热情,季华夏来到昆明,一呆就是6年。

如今,作为国家"千人计划"引进第一批人才中的一员,季华夏进入云南北方奥雷德光电科技股份有限公司,研制出了中国第一款穿戴式计算机电子消费产品,该公司成为中国第一家、世界第二家能批量生产OLED微型显示器的高新技术企业。

寓军于民

谈及来到昆明的原意,季华夏长长地舒了一口气,义正言辞地说道:"我的家庭还在美国,我来这里也不是为了变成富豪,仅仅凭借着一股热情,想要填补国内OLED微型显示器批量生产的空白,弥补技术领域的缺乏。"

事实上,基于比其他显示器更便携的外形和更好的色彩范围,OLED微型显示器已迅速从军用领域跨界为军民两用产品,并把应用方向扩展到了家庭娱乐系统、商务通、移动计算、手机等产品上。填补产业空白的关键即刻锁定为"寓军于民"。

2008年5月,由中国兵器工业集团公司、云南省人民政府共同投资组建了云南北方奥雷德光电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全面负责OLED产业化项目的建设。

目前,中国兵器工业集团公司在昆明已建成一条生产能力达45万片/年的生产线,实现了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OLED微型显示器技术上的完全突破和产业化,产品技术性能指标达到或超过了国外先进水平,并可替代价格高昂的进口产品。

OLED(有机电致发光二极管)微型显示器技术开始"攻城略地"了,作为下一代显示技术,它的市场潜力正在浮现。

而要数对OLED微型显示器应用最好的诠释,无疑就是季华夏曾经畅想并变为现实的穿戴式计算机。

在消费电子应用方面,云南北方奥雷德光电科技股份有限公司自主开发并与国内知名企业合作开发基于OLED微型显示器的终端应用,其中兵器集团自主开发的具备真3D功能的穿戴式便携应用终端"Eye-top穿戴式计算机"已开发成功并实现了小批量生产。

"半导体中心"

走访各大电子城卖场,你或许还未能发现"Eye-top穿戴式计算机"的身影,对此,云南北方奥雷德光电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市场总监季冬夏摆了摆手,轻轻在烟灰缸里弹掉烟灰,慢条斯理地说出四个字:"迟早的事。"

对于市场,季华夏和季冬夏兄弟俩深信不疑,这不是一个重复性市场,而是创造性市场。风险不可能没有,但是他们坚信:"有了产品,就能开拓出属于这个新领域、新行业、新项目的市场来。"

"接下来会逐步从量小进入量大,由特殊性进入普及性,产品也没有年龄层限制,而且昆明的气候、温度、湿度都适合半导体的生产,减少了生产电耗成本。种种因素都适合发展半导体产业,昆明有望成为一个制造中心。"季华夏说。

据了解,目前"Eye-top穿戴式计算机"还只有两千多台,价格也较高,只进入礼品市场进行了"试销售",但随着技术的不断提高,产能将逐步扩大。

"未来穿戴式计算机可能就像现在的手机一样普及了,也会越来越便宜。"季华夏告诉经报记者。

谈及为什么选择这项创新,是否对潜在市场有所预见,季华夏和季冬夏兄弟两人都摇了摇头,表示:完全靠想象,但能肯定这会是光电产业的发展趋势。

"OLED显示技术被业内称为继液晶显示技术之后的下一个核心显示技术。索尼、三星等企业已经在大型显示器领域就此展开研发。主动式OLED微型显示器目前在全世界只有两家企业生产,一家在美国,另一家在中国,就是我们。"季冬夏说。

技术不断提高,应用越来越广泛,OLED微型显示器现在已成为中国兵器工业集团公司实现"寓军于民",发展军民两用技术的新亮点,成为继"红外探测器""微光器件"之后集团内的又一重点发展的核心器件。

凡本网注明“来源:阿拉丁照明网”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阿拉丁照明网,转载请注明。
凡注明为其它来源的信息,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及对其真实性负责。
| 收藏本文
最新评论

用户名: 密码:

联系我们

  • 编辑:黄燕燕
  • 电话:020-38010241-1013
  • Email:news@alighting.cn
  • 传真:020-8527245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