蓬莱古船博物馆照明还原古船出土面貌
摘要: 基于展品特征、建筑条件、展陈设计要求,这一区域的照明回避了常规的射灯照明,而采用了LED浅蓝色波纹发光天棚整体覆盖,墙体、场景、投影画面漫反射光作为补充,水纹灯烘托气氛,与周围展板、场景暖色光源形成鲜明对照,更增添几分神秘感及戏剧性。
蓬莱古船博物馆位于山东蓬莱水城西南角,是我国第一座原址展示古船、古港的专题性博物馆,总投资1亿元,建筑面积7276平方米,其中地下面积6637平方米,展陈面积5000平方米。蓬莱古船博物馆主要突出“登州古港”和“蓬莱古船”两大主题,围绕“登州海道”、“起航之港”、“循海岸水行”、北方第一大港 、“往返皆自登州”、“海防重镇”、“海漕中枢”等七个单元进行布展。 蓬莱古船博物馆在设计上注重发挥科普和教育功能,普及文物考古知识、讲解古航运文化和宣传文化遗产保护理念。
《阿拉丁》:蓬莱古船博物馆照明的最大的特点是什么?
刘刚:蓬莱古船博物馆是一个遗址博物馆,主要展品是4艘元代及明代古船遗骸,其中最长的船身达31米,遗址复原部分区域展品为半掩埋的两艘古船,面积500㎡左右。建筑师为展品量身定制了超大跨度、高达8米的展示空间。根据设计要求结合空间条件,此处还原两艘古船出土时的面貌并营造沉船水域的海底环境。基于展品特征、建筑条件、展陈设计要求,这一区域的照明回避了常规的射灯照明,而采用了LED浅蓝色波纹发光天棚整体覆盖,墙体、场景、投影画面漫反射光作为补充,水纹灯烘托气氛,与周围展板、场景暖色光源形成鲜明对照,更增添几分神秘感及戏剧性。
《阿拉丁》:蓬莱古船博物馆大体上分为为哪几个照明区域?这些区域对照明的要求分别是什么?
刘刚:主要有四大区域。第一区域包括序厅、栈桥及斜坡通道,序厅是一个以多媒体演示的半围合影院,要求微弱的光环境,而连接栈桥与序厅的坡道两侧墙面有大量石刻浮雕,此处我们采用点光源照明,即满足浮雕的立体呈现又减少了对序厅的影响;第二展区是主体展厅,这里展出的是古船的遗骸、桅杆木、锚等出土文物,这个区域的特点是空间高、文物大,对照明目的是突出古船的形态、基本轮廓、主体结构。对照度的要求比一般的博物馆照明要低,灯具的布置方式,并不是均衡布置,而是围绕展品进行灵活的调度;第三个区域是古港部分,讲述了从新石器时期到晚清时期蓬莱作为中国北方古代第一大港的发展过程,以文物和艺术品为主,照明方式采用常规博物馆和美术馆的手法;第四个区域是多媒体互动区,该区域根据不同展项照明需求设置相独立的照明环境。
《阿拉丁》:此项目在实施的过程,最大的难点是什么?是如何解决的?
刘刚:难点一是灯具的选型。我们用普通博物馆或美术馆的照明灯具相互配置达到舞台灯的效果;
难点二是色温的控制。我们运用多元的光源配置模拟自然条件下不同时间段的光环境。例如用日光加强天光效果,用LED灯带覆盖整个场景背景画面。
《阿拉丁》:此项目主要应用了哪些光源及灯具?应用效果如何?业主评价如何?
刘刚:采用的华格灯具有WHT-214N-BK-C,WTK-H200T3-BK-C,WTK-HID206N35-BK-C等。
灯光设计是一个漫长的过程,从初始方案到实施完成,经历了整个设计和装饰的过程,经过反复调试最终通过验收从目前的各方面的反映来看,业主还是比较满意的。
凡注明为其它来源的信息,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及对其真实性负责。
用户名: 密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