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拉丁照明网首页| 绿色| 检测认证| 古建筑| 道路| 酒店| 店铺| 建筑| 家居| 办公| 夜景| 娱乐| 工业| 博物馆| 体育| 公共 登录 注册

当前位置:首页 > 要闻 > 正文

探秘上海世博原址超大规模实景灯光秀

2012-10-08 作者: 来源:新华网 浏览量: 网友评论: 0

摘要: 从北京奥运到上海世博,大型实景灯光秀受到广大群众欢迎。一次性投入较高的灯光秀是否能“复制”呢?

  上海开埠以来演出时间最长的大型都市实景灯光秀29日晚在原世博会中国馆南广场上演。这场时长约50分钟的灯光秀,将世博原址变成了一幅瑰丽的光影“画卷”,中外名家的书法绘画精品在中西合璧的抒情音乐伴奏下通过高科技精妙呈现,赢得了在场中外人士好评。

  从北京奥运到上海世博,大型实景灯光秀受到广大群众欢迎。一次性投入较高的灯光秀是否能“复制”呢?

  超越“人海战术”,大胆“用光作画”

  一幅巨型电子版《清明上河图》在大红色的中国斗拱建筑前徐徐展开,画中数百个人物动静自如;齐白石的“虾”、徐悲鸿的“骏马”突然“活”了起来,“跃”出纸面;梵高笔下的《星空》也“转动”起来,一位中国舞蹈家“在空中遨游”……

  “这一次,我们试图超越传统文艺演出的‘人海战术’,吸取了北京奥运、上海世博以来的一批先进技术,把中外艺术家的作品用最具想象力的光与影呈现出来。”上海市文广局艺术总监、实景灯光秀总策划滕俊杰说。

  今年10月1日原世博会中国馆和城市未来馆将正式“变身”为中华艺术宫和当代艺术博物馆,这场超大规模的都市实景灯光秀作为开馆庆典之一,将“美术”主题贯穿全场。

  上海交响乐团在虚实结合的光影背景前奏响了《我的祖国》,伴随“一条大河波浪宽”的歌声,灯光秀顺次切换出黄河、长江、人民英雄纪念碑、中共一大会址、万里长城等景观,巨幅“画卷”震撼人心。

  进入《琴棋书韵》的演出章节,在古筝演奏家罗小慈的带领下,演员们在“高山流水”的光影变幻中用琴声和舞姿展现中国传统书画之美。著名表演艺术家焦晃吟诵了梁启超有关中国书画流派的论述。

  在《望月怀古》《收获金秋》《色彩飞扬》等演出章节,中外名家名作被交替投影在巨型台阶和建筑墙面上,与都市景观融为一体,如行云流水,令人叹为观止。

  演出进入高潮时,在原世博中国馆的“空中花园”“九州清晏”平台上,钢琴家奏响了中国古曲《春江花月夜》和穆索尔斯基的《图画展览会》,包括《蒙娜丽莎》《母亲》等人们熟悉的中外名作出现在光影“画卷”中……

  科技如何“点亮”艺术之光?

  如此大规模的灯光秀是如何实现的?总导演侯捷告诉记者,此次灯光秀利用了多达55台投影机,在现场宽205米、纵深近50米的巨型台阶和建筑墙体上实现了整体投影,其技术参数的精准度之高,超越了以往上海外滩等地实验的都市景观灯光秀。

  “与山水实景投影略有不同,在都市里最大的操作难题是建筑立面的不规则造型。”侯捷介绍说,观众熟悉的原世博会中国馆台阶是一个斜面、建筑主体表面也是凹凸有致、有棱有角,立体切面多,无法形成简单的平面投影效果,这在西方一些城市探索的都市实景灯光秀中也较少遇到。于是,专业技术人员为台阶和建筑墙体“穿上”了一层特殊的“膜外衣”,好比北京奥运会开幕式“空中五环”生成的原理。

  此外,为了使投影成像效果达到最佳,仅现场专项测试就持续了长达1个月之久。据了解,上海幻维数码、北京峰尚世纪、北京水晶石、上海汝创文化等四家国内领先的制作公司共同参与了此次灯光秀的幕后技术工作。

  “科技+艺术”的文艺模式或将成潮流

  从北京奥运到上海世博,高超的光影技术与文化艺术表演的融合已经形成了一股潮流,不过这样的大型演出投入高、成本大,往往很难复制。

  滕俊杰分析,此类实景灯光秀的复制,其实也不难。一方面,国内技术正在形成核心竞争力,一批拥有专利的企业正在成长;另一方面观众的欣赏水平也在不断提高,包括央视春晚等近年来也正不断增加高科技含量,从长远看,科技与艺术的融合将是一种大趋势。

  上海广播电视台大型活动中心总监王磊卿介绍,待技术条件和演出实践逐步成熟后,关键的技术成本有望逐步减低,不过这需要一个过程。到那时,精妙绝伦的投影往往只需存储在一个小小的移动硬盘内,操作也十分方便。

  “一台大型演出,一个负责人可以‘随身携带’,这样的情形正在变为现实。”他说。

>>> 进入 夜景|景观照明 频道

凡本网注明“来源:阿拉丁照明网”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阿拉丁照明网,转载请注明。
凡注明为其它来源的信息,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及对其真实性负责。
| 收藏本文
最新评论

用户名: 密码:

本周热点新闻

灯具欣赏

更多

工程案例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