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行业动态 > 正文

“温州街”成中山古镇灯饰市场代名词

2012-10-11 作者:阿拉丁照明网 来源:阿拉丁照明网 网友评论: 0

摘要:

  南线第十七站 中山 关于中山

  中山位于珠江三角洲中南部,珠江出海口西岸,旧称“香山”。全市总面积为1783.67平方公里,截至2011年,常住总人口251.74万人,为全国不设市辖区的地级市之一。旅居世界各地的华侨和港澳台同胞80多万人,连续多年保持广东省第5的经济总量,与顺德、南海、东莞一起称为广东四小虎。

  中山温商集聚及品牌分布简介

  据中山温州商会提供的资料显示,目前中山约有3万温商在此打拼,除了从事灯饰、照明行业外,还涉及五金、电子电器、服装服饰、金融等领域,成为当地不可忽视的重要经济力量。

  在广东中山古镇,当你一出车站,便会发现自己已置身灯饰市场内了。

  古镇,素来以“中国灯饰之都”而享誉国内外,一个重要的原因是其业已形成的规模效应。温商项叶盛十几年前来到古镇生产灯具配件,他笑称,如今在古镇做灯,入行门槛其实不高,可真正要做大做强并不简单,“整座城市就如同一个巨大的灯具市场,上下游的产业链已日臻完善,有人做原材料,有人做配件,有人做生产设备,你只要有个场地就可以自己当老板生产灯饰。”

  古镇的灯饰专业市场,最初也是从生产慢慢发展起来的。上世纪70年代末,当地第一家生产灯饰产品的镇属企业获得成功后,当地随后掀起了一股灯具生产的风潮。几年后,一批生产灯饰产品的夫妻店、兄弟厂相继在古镇扎堆出现,部分企业也开始转而生产灯具。他们从周边地区采购配件,简单加工组装后,产品再销往全国各地。至90年代初,随着灯饰一条街的形成,产业集群雏形初显。

  接受记者采访时,中山温州商会会长杨勇称,他几天前回温州办事,特意去了趟矮凳桥灯具市场,“都几十年了,还是那个老门面。”[NT:PAGE]

  矮凳桥的黯淡,与一批从事灯饰行业的温商外迁不无关系。杨勇回忆说,1999至2003年的那次外迁大潮,令矮凳桥“元气大伤”,却推动了中山灯饰产业的长足发展。

  上世纪90年代中后期,台湾地区的灯饰产业开始向古镇转移。随同台商进入古镇的资金、技术设备、管理经验和销售渠道,加之当地政府有目的地将其作为重点产业来加以扶持,吸引了大量温商前来投资。灯饰产业集群效应日渐增强,还逐步形成华兴路、新兴大道等几处灯饰聚集地,更涌现了欧普、钜豪等知名温籍品牌。至于华兴路,后来有一个更为人所熟知的名字――“温州街”。

  “温州街”长约六百多米,分布着大大小小上百家销售灯具的商铺。商铺几乎全是温州人开的,温州方言在这里畅通无阻。如今,人们口中的“温州街”范围更加宽泛,延伸至华兴路邻近的区域。因其品牌集聚效应广,选择余地大,“温州街”成为消费者购灯的首选之地,俨然灯饰市场的一个代名词。

  距离“温州街”不远的新兴大道,一座灯都时代广场汇聚了几乎所有的知名灯具品牌,内部位置最优的铺位,大多陈列的是温州人的品牌,有些更是连排被租。

  根据中山温州商会提供的数据,目前有超过3万温商在中山创业,所创办的企业达上千家,投资总额超过500亿元。其中,近七成温商在从事灯饰、照明行业,“每年产值过亿的灯饰企业就有十余家。”放眼全国,灯具的销售终端有一半以上掌握在温商手中。

  “2004年以后,随着温商的大量迁入中山,从事灯饰行业的温商聚集地也跟着出现。古镇华兴路演变成温州商业街,横栏沙茂辉工业区里辟出温州工业街。”中山温州商会副秘书长邱家强介绍说,商会会员前年又投资30亿元,在紧邻古镇的江门开建了占地近2000亩的江门温州灯饰工业园,被列为“国家火炬计划LED绿色照明产业园”,“目前部分企业的厂区已经建成,并开始投产。整个项目建成后,将有50多家上规模的灯饰企业进驻,今后将成为中山地区又一个产业聚集地。”

凡本网注明“来源:阿拉丁照明网”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阿拉丁照明网,转载请注明。
凡注明为其它来源的信息,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及对其真实性负责。
| 收藏本文
最新评论

用户名: 密码:

联系我们

  • 编辑:黄燕燕
  • 电话:020-38010241-1013
  • Email:news@alighting.cn
  • 传真:020-8527245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