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建构两岸半导体照明产业合作?
摘要: 两岸产业的合作推进了近四个年头,那么两岸新能源产业到底以怎样的形式进行合作会更好,特别是目前两岸具有优势互补的半导体照明产业又该如何做,在流程上具体应该怎样执行,如果流程化后又将带来怎样的效果?
结合理论与实务,对两岸合作设计一套标准化的程序制定与整体性的步骤规划,台湾清华大学等机构制定“两岸合作发展示意图”。报告人表示,“两岸合作示意图”融合技术、经济、法律、政治与知识产权等考虑,透过学术与实务的资料搜集与分析,从持有者的技术领域定性、择定潜力技术与合作对象、规划合作模式、推动合作、风险管理的流程,兼顾两岸能源技术与产业合作的各项环节串连而成。“透过本流程的设计,力求突破现有的合作模式,横向连结科技发展与产业合作,创造两岸合作的新模式,有效拓展两岸科技产业的市场,稳定两岸合作关系,以落实国家能源安全政策与绿色产业政策。”

图2 两岸合作示意图
以LED技术为例,套用“两岸合作示意图”之流程:
第一,发掘所属技术领域的定性。分析两岸LED的技术均已成熟,以市场应用的推广为目标,得知LED属于应用技术的领域。
第二,择定模式。透过专利分析LED产业链的主要制程与关键技术中,在LED照明的技术领域中,台湾在照明技术所需的发光模块与驱动电路技术有优势,即为有潜力的目标技术,而该目标技术属于应用技术的领域,合作模式应选择“联盟对联盟”的策略模式。
第三,推动合作。透过设计的问卷调查中,两岸对于“技术困难度”与“风险的认知”并无显著差异,对于交易成本的认知,除了“环境不确定性”与“投机行为”有较大的认知差异,原则上双方的认知具有一致性。两岸对于LED照明技术的相关政策中,欠缺对于产品规格标准化的分类分级规格标准,造成两岸均有产品兼容性低而造成质量不稳定的问题,致使重复投资研发在差异性不大的LED技术中,难以取得市场与消费者认同。因此,希望透过“联盟对联盟”的方式,两岸各自对内与对外共同规划标准化的产品规格分类分级,实践标准规格化的策略目标。
第四,风险管理,消极维护合作稳健进行。透过对于两岸政经的掌握、法律规范与知识产权管理的风险评估,拟定合作契约并检视契约的规划是否符合预期效益,将确保合作双方的利益。
第五,绩效评估。由于LED的个案处于合作进行中,本研究将持续追踪个案的绩效,以评估成效并且将成效纳入绩效指标的建立中。
凡注明为其它来源的信息,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及对其真实性负责。
用户名: 密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