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虹视:实现OLED双线布局,大尺寸不能盲从
摘要: 综观我国大陆几家生产OLED面板的企业,都在产品配套方面严重欠缺。据虹视公司该负责人介绍,目前大部分量产所用材料还是依赖从日韩以及我国台湾进口,我国大陆相关企业虽能提供小批量产品,但产品性能总体上还与之相去甚远,需要在具体技术指标、性能可靠性上不断完善。
不久前,三星电子宣布明年5月投入使用第8代OLED生产线,将OLED面板的应用推向大尺寸化。此外,松下和LGD等日韩企业也都计划向大尺寸OLED面板领域进军。对此,虹视公司相关负责人认为:“我们要密切关注国外同行的发展,但必须充分考虑自身的资金、技术、人才实际,不能盲目跟从。”
据悉,虹视在2009年就根据OLED发展趋势,结合自身实际情况制定了符合企业自身的技术发展路线和产品规划,研发和生产大尺寸OLED面板就是其中之一。目前,四川虹视已经完成了7.6英寸产品的开发,正在围绕10英寸级产品进行研发,并对14英寸级、20英寸级产品制定了研发规划,力图完成从便携式产品到电视产品用AMOLED屏的开发。
目前,我国虽然不少企业涉足OLED面板领域,但基本上集中于中小尺寸市场,在大尺寸AMOLED的核心技术方面还相对欠缺。
对于大尺寸AMOLED量产线的建设问题,虹视公司该负责人告诉记者,虹视早在2009年底就着手制定相应的规划,考虑到AMOLED量产线的技术风险、设备风险等因素,虹视经过了反复论证。
他说,今年8月,虹视以“OLED工艺技术国家地方联合工程实验室”的名义召集了日韩企业中在技术开发、量产研究以及设备、材料方面的相关专家,进行了最后一轮技术论证,并计划在2013年底前建成一条4.5代以上AMOLED量产线。据了解,4.5代AMOLED生产线是目前全球最先进的OLED生产线,全球只有少数几家企业拥有这样的生产线和技术。
与日韩企业差距较大
国内企业在关键材料及设备技术方面与日韩企业存在较大差距。
国内OLED技术与日韩企业相比,起步几乎一致,但发展速度却跟不上日韩企业的步伐。上述虹视公司相关负责人告诉记者,国内企业在面板技术的掌握上与国外差距稍小,而在关键材料及设备技术方面则存在较大差距。
在关键材料及设备技术方面,国内原材料和设备配套企业与面板企业合作紧密,但这些关键材料及设备的核心技术仍掌握在国外企业手中,除部分材料能够生产外,国内企业基本不具备自主研发和生产能力。
综观我国大陆几家生产OLED面板的企业,都在产品配套方面严重欠缺。据虹视公司该负责人介绍,目前大部分量产所用材料还是依赖从日韩以及我国台湾进口,我国大陆相关企业虽能提供小批量产品,但产品性能总体上还与之相去甚远,需要在具体技术指标、性能可靠性上不断完善。
他表示,OLED产业的发展,需要我国大陆企业不断加强低温多晶硅TFT技术、大面积蒸镀技术、高可靠性封装技术等的研发和自主创新,提升核心专利竞争力。同时,企业还要加强配套产业建设。在上游关键材料、设备配套能力方面,我国大陆竞争力不强,特别是在高端制造设备与配套能力上更为缺失。
另外,包括彩虹、京东方、维信诺、天马、虹视等在内的多家企业均表示,OLED产业要做大做强,离不开政策的积极引导和扶持。今年6月,在国家相关部门的支持下,中国OLED产业联盟正式成立,该联盟由国内19家在OLED屏、材料、装备、整机等领域具有较大影响力的企业组成,覆盖了整个OLED产业链,必将更好地促进OLED产业在材料、设备等方面的本土化发展,推动产业链日臻完善。(来源:中国电子报)
凡注明为其它来源的信息,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及对其真实性负责。
用户名: 密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