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EDth周周热词】LED行业倒闭潮来袭?
摘要: 电博会、洽谈会、采购会、信息产业周、产业发展高峰论坛……9月的倒数第二周,各种商贸、讨论活动不断,却仍然难掩LED行业浮华后面的隐忧。“洗牌”、“被洗牌”、“亏损”、“倒闭”成为这一周各LED业者、各大媒体、各大LED新闻或分析报告中出现频率最高的词。
显微镜
太阳下必有阴影。在国家及地方政府的大力支持之下,作为十二五规划的开局之年,LED产业迎来了良好的发展机遇。据了解,国家发改委联合财政部有望最快于今年11月底前发布首个LED终端照明节能补贴政策,预计届时补贴金额将达到80亿元。而广东也计划于明年开始试行免费推广LED照明。这些对于LED产业发展无不利好。但纵观当前LED产业发展现状,几大问题加重了对于LED行业洗牌的隐忧。
1、 产业结构性相对过剩
LED产业作为战略性新兴产业,上千亿元的市场前景,吸引了不少外来投资者一窝蜂地闯进来。据新世纪LED网记者了解,各地竞相出台的LED投资规划和在建产能已经远超出市场的实际需求。结果全国各地光是什么LED、新光源、半导体照明等产业园层出不穷,总计达上百家,重复建设太多,LED产业上游呈现结构性相对过剩现象。产能过剩已经成为LED产业的软肋。
据了解,目前国内蓝宝石衬底生产企业41家,总投资规划447亿元,其中在建项目规划就达120.8亿元,在建项目产能达10100万片/年。业内人士认为,“蓝宝石衬底在建产能已远超实际需求量,2011年全球需求量少于5000万片,包括中国不到1000万片的需求量。”
产能异常高速增长,但市场增长缓慢,企业承担着巨大的库存压力。深圳某LED照明企业市场部负责人透露,“由于前期投入大量资本不能收回,现在大家只能死撑着。但即使到了这个地步,还有无数的项目准备上马,这趟车已刹不住了。”其实,与中上游相比,下游更容易受到各种外部因素的影响,承受更多的出货压力。
2、脆弱的商业模式
LED行业大热,与之相应的却是脆弱的商业模式,使得这个行业的前景让人担忧。
有LED企业高管介绍,由于LED产品价格过高,大多是采用EMC (能源管理合同)的模式,有点类似于分期付款,且大多是政府采购,这尤其体现在LED路灯上。今年以来,受宏观形势影响,银行信贷规模受到严格控制,政府的拖款现象也很严重,部分LED企业已经陷入资金泥沼。此外,过度的市场竞争、过高的研发投入和对政府补贴的高度依赖,也造成LED行业的危机。另一方面,缺乏核心技术,企业产品同质化竞争等也是当前众多LED行业的“通病”。
下一页:业界声音
凡注明为其它来源的信息,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及对其真实性负责。
用户名: 密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