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拉丁照明网首页| 绿色| 检测认证| 古建筑| 道路| 酒店| 店铺| 建筑| 家居| 办公| 夜景| 娱乐| 工业| 博物馆| 体育| 公共 登录 注册

当前位置:首页 > 产业分析 > 正文

知识产权挑战LED产业神经,闽台欲携手杀出重围

2011-09-14 作者:LEDth 来源:新世纪LED网 浏览量: 网友评论: 0

摘要: 有分析认为,之所以国际巨头还没有大范围对中国LED企业“动刀”,就是因为中国企业产能还没有大到他们“动刀”的规模。因此,越是像三安光电这样的龙头企业,越需要小心谨慎。

  厦门三安光电是目前国内规模最大的一家LED芯片厂商,在亚洲排名第四,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多项技术填补了国内空白。到目前为止,三安光电已经申请专利131件,其中国内发明专利98件,已授权33件,并申请了国际发明专利8件(其中1件获得授权)。作为我国LED上游技术的龙头企业,三安光电在知识产权上仍旧不敢懈怠。三安光电董事长特别助理柯永瑞告诉记者,因为半导体技术在国际上已经有几十年的发展历史,很多原始发明,在专利到期之前,根本无法绕行。“国际巨头之间通过专利交叉许可授权,强强联手,而我们的知识产权数量还非常有限,很难有资格融入他们的圈子。我们除了加大研发,就是做大产能,做大市场,而这也伴随着知识产权的压力和风险加大。”

  柯永瑞的担心是有根据的。有分析认为,之所以国际巨头还没有大范围对中国LED企业“动刀”,就是因为中国企业产能还没有大到他们“动刀”的规模。因此,越是像三安光电这样的龙头企业,越需要小心谨慎。据三安光电技术中心信息管理部经理邵小娟介绍,现在三安光电建设了有近17万条专利信息的专利数据库,并每周进行更新,以便对整个行业的专利状况有全面及时的了解。

  福建莆田的万邦光电科技有限公司董事长何文铭对国外大公司构筑起的专利网也是心有余悸。2008年4月,包括4家中国企业在内的全球30多家企业因为一项LED专利,接受美国“337调查”,虽然万邦光电不在其中,但这也足够让何文铭高度警惕。从那时起,何文铭决定逐渐从专利纠纷较多的LED中游封装业务转型到专利纠纷较少的LED应用照明,并加大研发力度,同时经过当地政府牵线,与中科院福建物质结构研究所结成战略合作伙伴。他告诉记者,与中科院的合作非常成功,就在今年五六月份,他们有两项技术获得重大突破,均属于LED应用的基础核心技术,他们已经着手申请国内专利和国际专利,希望自己手中的筹码多一些。

  闽台合作能否另辟新路

  鸿博光电的总经理黄胜邦是台湾人,曾就职于台湾工业技术研究院,去年他被尤玉仙从台湾挖来时,甚至引起两岸LED产业界不小的震动。黄胜邦说他被鸿博光电给他提供的平台所吸引,“13.4万平方米的LED光电产业园,好大的施展空间,这样的机会在台湾很难找到。”黄胜邦说。由于黄胜邦的加盟,吸引了一批台湾LED技术人才也来到鸿博做研发。

  不只是鸿博,由于地缘优势,很多福建LED企业的研发多少都有台湾的研发力量加盟或者与台湾方面有合作。

  刘捷明介绍说:“两岸LED的产业有很强的互补性。大陆市场大,下游应用产品特别是LED照明、灯具领域,厂商多,产品线丰富,这是优势;台湾处在上中游,从LED材料到外延片、芯片,中上游领域要比我们强很多。”据三安光电柯永瑞估计,以LED发光效果为参照,大陆与台湾的技术水平相差3个月的时间。由于台湾在半导体方面接触得比较早,的确有一定的技术优势。

  就在大约七八年前,台湾在LED的知识产权上也受到欧美日企业的压力,黄胜邦说:“大公司动不动就拿来几百件专利威胁,说你侵了他的权。但实际上,仔细分析他们的专利,也并不像他们说的那么严重,这几年台湾通过加大研发和专利积累,在中、上游技术上,已经可以和他们进行知识产权谈判了。”

  因为台湾LED业界就知识产权问题已经与国外对手交过手,因此他们在知识产权管理上也更有经验。福建新世纪(15.72,0.19,1.22%)电子材料有限公司总裁刘光荣告诉记者,自从他们引入台湾的职业经理人后,企业的知识产权管理工作也大为改观,公司来自台湾的副总经理吴昭均说:“在知识产权方面,两岸的历程是类似的,台湾已经形成一套知识产权的管理模式,对大陆企业有一定借鉴作用。”

  福建省知识产权局局长罗旋连续三年带领福建企业高管团队赴台就知识产权取经。“下个月我又要带团去台湾,这是福建的天然优势,距离近。”罗旋说。

  福建与台湾的地缘优势,确实在福建近年来的电子行业发展中表现明显。近年来,通过举办两岸产业项目对接会,组织台商、行业中介考察福建省光电产业园区、研讨会、洽谈会等招商活动,一批台湾生产高端LED芯片及应用产品的企业先后落户福建。国家统计局福建调查总队的调查结果显示,截至2010年5月,台湾在福建投资LED产业的项目达40多项。

  随着海西经济区的建设开展,闽台在LED产业的互补整合是必然趋势,但能否在知识产权领域携手杀出重围,尚需拭目以待。(来源:中国经济网)

12
凡本网注明“来源:阿拉丁照明网”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阿拉丁照明网,转载请注明。
凡注明为其它来源的信息,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及对其真实性负责。
| 收藏本文
最新评论

用户名: 密码:

本周热点新闻

灯具欣赏

更多

工程案例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