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莞圈定八大战略新兴产业,垂直整合LED产业链
摘要: 东莞,正发动一场科技创新促进产业转型升级和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诺曼底登陆”。东莞市科学技术局局长何跃沛昨日接受记者专访时介绍,一份支撑和引领东莞市经济社会发展的科技创新的专题规划———《东莞市科学与技术发展“十二五”规划》已出台,确立了以“科技导向”的经济发展战略,圈定八大新兴战略产业,整合LED产业链。
电动汽车不走寻常路
记者:东莞对电动汽车产业发展雄心勃勃,目前在引进整车项目上有什么实质性进展?
何跃沛:电动车这块我们原来是没基础的,现在跟中山大学建了一个平台,专门研究电动车集成的。对于电动车大家现在的模式仍然是从燃油汽车出发进行改装,把油箱去掉,把电池装上去。但我们想的不一样,它应该是一个全新的概念,不应该从已有的基础上改造,要轻量、集成化。
按照国家发改委的政策,要有牌照才能发展整车。我们以前的思路是买一个厂然后进行改造。现在的思路已经变了,我们认为只要有一个好的电动车出来,我们下单给别人做。关键在于我们掌握核心技术。
记者:目前进军电动车的市场方面有没有取得实质性进展呢?
何跃沛:在电动车研发方面各地都在争,但大都是从改装上想办法。事实上,电子集成、电机、电池是电动车的三大关键。原来的动力系统已经不适用了。我们的不同之处是在做电池方面有基础,有新能源电池、麦克赛尔电池等。当然他们不是在做电动汽车电池,但现在在攻关。电机这方面我们也有电机厂,以后会往这方面发展。所以在电动汽车这方面,我们不应该走老路,要从另外一个角度去占领。
以创新载体积聚人才
记者:人力资源激烈竞争的态势下,东莞的人才集聚效应如何?
何跃沛:2009年,全省启动第一批引进世界一流创新科研团队、领军人才申报,总共引进国内外创新科研团队9个,东莞占了3个。其中,有从事生物制药的,有从事精密制造的;第二批全省引进创新科技团队一共20个,我们市占了6个。人才引进是由市场引进来的,企业有需求,团队认为在东莞能够干成事才进来。所以我们现在加起来9个创新团队在四大产业中都有很大的竞争优势。其中生物制药这领域东阳光药业有限公司就引进了3个。
记者:张江、中关村都把加速推进创新孵化摆在重中之重的位置,请您谈谈在推进创新孵化方面具体有哪些举措?
何跃沛:孵化基地是科技创新的一个载体,未来我们会在这方面有所作为,打算多建设一些平台。在松山湖我们建设了10个公共创新平台。还有很多孵化器,包括创意园、深圳中国科技开发院孵化器、南城高盛科技园。这些是我们未来产业升级转型的一个路子。包括专业镇,也是把它作为一个载体,聚集人才与科技资源。通过四个园区,松山湖、虎门港、生态园、滨海新区,和若干个科技园区、孵化器,作为创新载体,聚集高科技的人才资源。因为没这些东西,人家不来。单纯靠企业,可能某个项目可以拉动,但真正推动一个产业发展,我们还是要靠这些平台与载体,聚集更多企业。
所以,我们将突出创新载体建设,尤其要加快孵化器(加速器)、创新平台的建设,以及大力发展科技金融,创新财政科技投入方式,放大科技财政资金带动作用;实施一批与产业发展密切相关的重大科技专项,提升优势传统产业,培育发展战略性新型产业;加大高层次科技人才的引进力度,解决东莞科技创新中存在的人才源不足问题。
新的经济增长点
记者:通过加强科技创新,东莞未来最瞩目的经济增长点在哪里?
何跃沛:“十一五”期间我市大力支持科技创新,在LED、新材料、生物医药、高端新型电子信息等产业领域培育了一批基础良好、成长性高的科技企业。我们相信通过“十二五”期间我市继续实施“科技东莞”工程,加大力度支持科技创新,我市经济发展将呈现出更多的亮点。如在L E D方面,我市中镓半导体公司通过开展氮化镓衬底材料的研发和生产实现了快速发展,预计今年销售将超过1亿元,氮化镓衬底材料在中国市场占有率达到80%以上。在碳化硅新材料方面,我市天域半导体公司开展碳化硅材料和器件研发和产业化,填补了国内碳化硅外延材料与器件产业化方面的空白,其碳化硅材料和元件在白色家电、太阳能光伏、混合动力车、电动汽车等领域有广泛的应用,预计“十二五”末销售额将达3亿元,年利税将超过1.2亿,国内市场占有率超过50%.
在生物医药方面,我市将创新科研团队整合到平台上进行抗病毒、抗肿瘤、抗糖尿病等新药的开发。前期通过国外仿制药开发,预计实现年销售额3亿-5亿;同时重点开展糖尿病等创新药物的开发,一旦新药开发成功将带来极大的经济效益,对东莞的生物医药产业发展起到很大的促进作用。如在云计算方面,我市电子工业研究院开展面向现代服务业的云支撑平台及应用服务项目,注册成立国云科技公司,为企业提供国云在线、云教育资源平台等服务,2010年销售收入接近1000万,预计2013年销售收入达1.2亿,间接经济效益达数十亿元。这些企业的发展壮大必将带动我市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快速发展,推动我市L E D、新材料、生物医药、高端新型电子信息等战略性新兴产业成为未来经济发展最瞩目的经济增长点。
凡注明为其它来源的信息,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及对其真实性负责。
用户名: 密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