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拉丁照明网首页| 绿色| 检测认证| 古建筑| 道路| 酒店| 店铺| 建筑| 家居| 办公| 夜景| 娱乐| 工业| 博物馆| 体育| 公共 登录 注册

当前位置:首页 > 产业分析 > 正文

OLED产业:小尺寸已腾飞 期待大中尺寸起步

2011-03-04 作者: 来源: 浏览量: 网友评论: 0

摘要: 《2010-2011年中国OLED产业发展研究年度报告》显示:小尺寸OLED技术已经成熟并迅速进入手机市场。OLED的自发光、超轻薄、响应速度快、宽视角、低功耗等特性使搭载OLED屏的手机令人追捧。

  产业基础:政府扶持力度有待加强,产业链还需要逐渐完善

  由于OLED是技术资金密集型产业,也是信息产业前沿技术,需要国家相关部门站在战略的高度对OLED产业进行整体规划,集中资源,强化自主创新,引导和鼓励企业加入OLED产业链并给予资金支持,形成可持续发展的能力。

  在政府支持方面,2010年主要是2009年发布的《电子信息产业调整与振兴规划》的基础上,继续开展工作。如工信部的电子信息产业专项资金和部省共建产业示范基地、财政部的关于新型显示器件生产企业进口物资税收政策等。广东省作为中国电子信息产业传统大省一直重视OLED产业发展。2010年1月,中国首个部省共建OLED产业示范基地落户佛山顺德,这为广东省在OLED产业继续保持领先打下坚实基础。

  但就目前而言,中国虽具有一定的OLED产业基础,但产业链尚未现成。中国没有面向产业化的成套OLED生产设备制造厂商,关键设备以及整套设备的系统化技术等都掌握在日本、韩国和欧洲企业手中。ITO玻璃、光刻胶、干燥剂以及封装用的紫外固化胶等原材料,也不同程度地存在类似的问题。由于中国TFT技术发展滞后,面板的制备技术薄弱,生产管理经验积累不足,因此在AMOLED的生产工艺开发方面难度较大。

  此外,中国资本市场不够成熟,企业融资的渠道狭窄。国家在基础研究、行业标准、行业资源整合方面的角色还有待强化,同时缺乏OLED产业的生产、开发及管理人才,这些都是中国OLED产业化的弱点。

  目前,全球已经有多家公司在从事OLED驱动IC的设计和生产。OLED有源驱动面板受到价格高,硅材料与有机材料匹配性较差等限制,成为全球OLED产业发展的瓶颈。而中国只能从国外引进驱动IC;在大尺寸和彩屏技术上由于设备条件相对落后,资金投入相对缺乏,目前与国外发展有很大差距。这些环节上存在的不足都一定程度地制约了中国OLED技术的发展。而在专利方面,小分子OLED材料和结构的基本专利主要掌握在美国柯达公司以及日本出光兴产等公司手里;高分子PLED材料和结构的基本专利主要掌握在英国CDT公司和美国DuPont等公司手中;在有源驱动方面,日本的三洋、Sharp、SEL、Eldis,韩国的三星、LG和中国台湾工研院都掌握一定量的核心专利。

  总体而言,国内OLED目前还处于起步阶段,几乎上游所有的材料配件如驱动IC、导电玻璃、封装玻璃、有机材料、精密掩模板等都需要从日本、韩国等地购买;并且,OLED设备目前虽然已经能够满足大规模生产要求,但还没有标准化,设备厂家对OLED生产技术的了解远不如拥有长期研发和中试生产经验的OLED业者。

123
凡本网注明“来源:阿拉丁照明网”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阿拉丁照明网,转载请注明。
凡注明为其它来源的信息,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及对其真实性负责。
| 收藏本文
最新评论

用户名: 密码:

本周热点新闻

灯具欣赏

更多

工程案例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