飞利浦CPL:可视化表达的未来照明
摘要: 自1996年开始,飞利浦就在世界范围内召开了一系列以“城市居民灯光”(CityPeopleLight,以下简称CPL)为主题的论坛,以里昂、上海、汉堡等不同的城市为背景,聚集着当地杰出的设计师、社会学家甚至艺术家,进行了内容丰富多样的跨学科探索,并以此来指引着新产品研发和服务的方向。
如何在更加拥挤的空间中满足居民内心的需求,也成为每一个城市规划者都要深入解决的课题。距离感是城市生活的底色,白天,人们习惯用用办公室的格子来表达距离;晚上,人们则是用防盗门和电梯来设定权益范围。但是从另外一个角度而言,人的社会属性又希望沟通与交流,以此来达到群体中的被认同。所以,建设城市的公共表达空间成为城市和谐的感性需求。
同济大学创意设计学院教授娄永琪作品
夜间,改变由灯光主宰的生活基调则成为实现这一目标的途径。在现代化道路照明系统的照耀下,人行道与车行道的井然有序保证了城市动脉的运行。这是我们能够直观感知的一面。而另一面,在同济大学创意设计学院教授娄永琪的作品中,则有着这样温情脉脉的描绘:天黑后,外滩的灯光亮起来了,人们可以通过手机向某个地址发送个人化的信息,比如发送一个小小的爱心到外滩的景观墙上,通过与别人的分享,这也就完成了私人信息的公共表达,让普通老百姓也能感受到城市生活的丰富多彩。
凡注明为其它来源的信息,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及对其真实性负责。
用户名: 密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