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式墉:建议OLED与LED互补发展
摘要:
白光OLED预计能和无机白光LED形成互补发展,在节能减排方面将大有作为,目前国际上有机白光发展很快、有需求,投资大体和无机LED相当,即将形成产业;国内目前已有相当积累和基础,到了取得突破的前期。
作为面光源,有机白光LED特别适于发展室内照明,如壁纸照明,柔性、透明照明,楼道照明(防踏空)、景观照明等。因此,它正好和作为点光源的无机LED的应用互补。目前有机白光LED发展中面临的挑战是性能、价格以及专利。尽管目前OLED还远不如无机LED,但发展还是很快,从国际上看,研究水平也只落后无机LED两年左右。受近年有机LED照明发光效率迅猛增势的影响,美国能源部将此前“到2025年力争实现150lm/W的有机发光效率”的开发目标,提前到2012年实现。日本学者认为,虽然目前有机LED照明的成本还非常高,但随着性能的提高、量产的推进会迅速下降,到2015年将达到作为普及标准值的“1日元/lm” 。甚至有人预测,到2020年有机LED照明的成本将与白炽灯持平。
对于照明应用,关键性能是有机白光器件的能量转换效率(功率效率)它取决于:内量子效率和输出耦合效率。目前国内对于用荧光(或低效率的磷光)蓝色材料的荧光磷光白光器件,不用输出耦合及P、N掺杂技术,没有精心优化器件结构,与国外同类型器件的水平差距不大,虽然我们目前在P、N掺杂技术、输出耦合技术以及高效、长寿命的蓝色磷光材料等方面也进行了很多研究但这方面同国外差距还很大;综和利用这些技术和高性能材料国外已有功率效率达到100lm/W并有相当长寿命的报道,正向产业化推进。我们相信如果加强这些方面的投入和研究,我们一定能缩短同国外的差距。
有机LED要想形成产业,拥有核心专利至关重要,有机LED方面,日本专利的申请数占了全球的近2/3,大大领先于美国等其他国家,而我们缺少核心专利。
建议有机白光LED与无机LED互补发展。建议“十二五”期间发展有实际应用价值的蓝色磷光材料,发光效率大于20lm/W, 寿命长达5000~10000小时,这是实现白光器件达到100lm/W的关键;建议发展高电子迁移率传输材料,电子迁移率要比目前高1~2个量级,以利实现优源区的注入平衡;建议积极发展P、N掺杂技术和输出耦合技术等以利提高功率转换效率;在上述研究发展中提倡形成核心专利,以利产业的发展。在布局方面,先要技术突破,产业适时介入,欢迎产业先期投入;在管理上,坚持择优支持,分工(材料、器件、寿命、加工工艺等方面)合作,成果共享,强调物理和化学家的结合,创造条件定期交流。更希望从事有机LED研发的同行更加努力早日拿出有一定显示度的样品。
我们坚信只要“十二五”期间采用正确的技术路线和恰当的部署,就可以缩小与国外在半导体照明方面的差距甚至是赶上。(摘自《半导体照明》杂志2010年总第4期 编辑:maysoong)
凡注明为其它来源的信息,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及对其真实性负责。
用户名: 密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