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拉丁照明网首页| 绿色| 检测认证| 古建筑| 道路| 酒店| 店铺| 建筑| 家居| 办公| 夜景| 娱乐| 工业| 博物馆| 体育| 公共 登录 注册

当前位置:首页 > 人物邦 > 正文

吴祖垲:中国第一支日光灯的缔造者

2009-09-27 作者:admin 来源:阿拉丁照明网 浏览量: 网友评论: 0

摘要: 吴祖垲是著名的真空电子技术专家,中国工程院院士,我国日光灯、电子束管产业的奠基人和开拓者,他1952年研制出中国第一支日光灯。

吴祖垲

吴祖垲

吴祖垲

我国荧光灯管及电子束管的奠基人 吴祖垲院士

  1914年3月出生于浙江嘉兴县新胜镇一个家道中落的书香人家,1937年毕业于交通大学电子系并获学士学位,1946年获美国密歇根大学硕士学位。1995年当选为中国工程院院士,中共党员。曾任陕西彩色显像管总厂第一副厂长兼总工,陕西省咨询委员会委员,交通大学校友总会名誉理事,交大西安校友会名誉会长等职。

  从母校毕业后,在南京国民政府资源委员会中央电工器材厂工作和进行荧光灯的试制研究,1945年留学美国,1946年获电机硕士学位,继续进行开发光电器件的研究。1948年春学成回国。归国后被南京国民政府资源委员会任命为中央电工厂器材总公司辖下的南京电照厂的正工程师兼副厂长。解放后曾任南京741厂、成都773厂、咸阳4400厂三个厂的第一副厂长及总工程师,在这三家工厂都建立了研究开发基地,不断开发新品、不断提高产品质量,使这三家工厂都曾列入电子工业百家企业和全国500强之内。在这三个厂先后研究开发新品有日光灯、光电倍增管、特种光源、电子束管十大类250多个品种,他直接领导和参与的划时代的产品有:

  1、1952年在741厂的我国的第一只日光灯;

  2、1958年在741厂的我国第一只黑白显像管;

  3、1965年成都773厂我国第一只5英寸直观式储存管;

  4、1965年成都773厂我国第一只超正析像管;

  5、1970年成都773厂我国第一只19英寸彩色显像管;

  6、1976年成都773厂我国第一只43cm电压穿透式多色显示管。

  咸阳4400厂引进日本四个工厂的技术,1982年建厂成功,震动全球同行,1995年美国SID授予他国际公认奖,系我国大陆科技工作者首次获此殊荣。1996年又获中国工程院首次我国工程科技奖。

吴祖垲

吴祖垲

  中国日光灯技术研制的先驱者

  吴祖垲校友对日光灯的研究始于从交大毕业不久,成形于学成回国之前。1942年首次研发荧光粉材料,成为我国发光材料试制的第一人。解放初,在华东工业部、政务院一机部的领导下,他所在的南京电照厂开始研发特种电光源,随之试制成功了电影放映灯泡等特种光源,在他的主持下成功地合成了日光色荧光粉。这样,我国首宗日光灯就问世了。1957年吴祖垲据以写成的《日光灯制造基础》专著,既是对他亲身体验的总结,也为我国日光灯制造技术奠定了基础。这本书于1958年出版后,成为了全国各日光灯制造厂有关职工常备的技术手册。今天日光灯在照明灯具中已占有半壁江山,已成为中国照明的主要灯具。吴祖垲校友对我国日光灯的产生及快速发展做出了功不可没的历史性贡献。

  中国电子束管工业的奠基人

  1957年,吴祖垲校友又接受了试制黑白显像管的研究任务。为了配合天津712厂在1958年5月1日前试制出黑白电视机,以适应中央电视台(原称北京电视台)早日开播电视节目的任务要求。作为关键环节的黑白管的玻壳、屏锥封接和涂屏工艺的顺利解决,再次显示出了他的领导才能和技术功力。在当时只能土法上马的条件下,他设法把非正规的工艺方法运用于屏锥封接,经涂屏、封口、排气后,试制出了我国第一只35cm的黑白显像管。

  1958年,吴祖垲校友调到成都773厂工作,任第一副厂长兼总工程师。1960年苏联专家撤退,当时正值全国性经济困难时期,不少援建项目呈停顿状态。面对这种情况,他根据国防和国民经济近期和远期的发展需要,建议改变产品结构,将黑白显像管的年产量减少到10万只;同时开发储存管和准备试制彩色显像管。为此,他一方面筹建开发试验部,并仿效美国的模式成立了理化试验室、特种电子管试验室、储存管试验室、彩色管试验室、摄像管试验室、荧光粉试验室和试制车间;另一方面他抓黑白显像管、示波管和指示管的试制和玻壳及示波管、指示管的大量生产,这涉及到设备、模具、原材料、工艺等一大串问题。在吴祖垲的运筹与主持下,这些问题都得到较好的解决。1963年,773厂经国家顺利验收时已能生产四大类、10个品种的电子束管。到1977年他调离773厂时,该厂已能生产六大类150种以上的产品。更有意义的是茁壮地成长了一支能征善战的技术队伍。还值得一提的是,在他亲自主持和参与下,解决了黑白显像管的离子斑问题,不仅彻底消除了离子斑问题,还提高了管子的亮度和对比度。这个有机膜配方的解决和原材料的国产化,以后推广到全国,对黑白显像管质量的提高起到决定性的作用。773厂因此荣获四机部的新产品三等奖。

  773厂彩管的试制,经历了三上三下的过程。其成功的关键主要在于解决了彩管涂屏曝光用的校正透镜,试制成彩色荧光粉和解决高压打火等重大技术难题。我国第一只19英寸彩色显像管在1970年试制成功后,他们又做了不少改进工作,如改进玻璃成分,提高其软化点,使屏经加工后不变形和提高色纯度;使屏含锶钡,锥含PbO在23%以上,以防止X射线的外溢。由于那时还正处在文化大革命时期,该成果仅获得四川省的重大科技奖。

  以后他又亲自抓了43cm的电压穿透式多色显示管的研制工作,这个成果还被国防科工委授予了二等奖。由于吴祖垲的远见,773厂在1963年就取得机载雷达显示管样管。以后,在不到两年的时间里,就试制成功了直径为5英寸的直视式高亮度储存管和歼-7雷达配套的储存管,极大地促进了新型雷达的研制工作。

  摄像管的开发亦是由吴祖垲总抓的一个项目。1964年6月样品制出后,由成都电视台试用,获得成功。

1983年吴祖垲院士向江泽民同志汇报工作

1983年吴祖垲院士向江泽民同志汇报工作

  中国彩电第一人

  吴祖垲校友从1977年起担任着4400厂的第一副厂长兼总工程师的职务。一批选自773厂和741厂对彩色管试制有经验的工程师队伍,在他的领导下,和美日各大公司进行合同谈判和签约,基建和生产准备,一直到大量生产,都能顺利地进行。建设4400彩管厂是国家重点投资的大项目,当时的总投资为7.5亿元人民币(含外汇1.55亿美元),占地120万平方米。整个工程建设任务十分繁重,新技术项目甚多,包括彩色管厂、彩管玻壳厂、荧光粉厂、荫罩厂,还有金属零件冲压厂、偏转线圈厂和大型动力厂。像这样的大工厂,国外专家认为按例应该由一个国外的大公司来承包建设安装,否则有失败的可能。而这个工程却在1982年冬经国家验收投产。这一消息经日本广播公司(NHK)播发全球后,立即引起了全世界同行的关注。对照美国无线电公司(RCA)在波兰建厂和日立公司在芬兰建厂均告失败的事实,RCA特派专家到日本东京日立公司访问咸阳4400厂成功的秘密。日立公司总部要RCA的专家去请教日立新加坡电子器件公司(HEDS)社长、原4400厂的专家组长横井昭夫,横井昭夫先生说:因为对手是专家。他所称的对手指的就是吴祖垲。

  敢于直言,情系电子工业

  吴祖垲校友从小立志报效国家,他为人耿直,坚持真理,实事求是,敢于直言。1948年冬蒋介石要把南京五厂迁台、南京卫戌司令据此传询南京电照厂厂长沈良骅时,为防不测和利于设法营救,吴祖垲不顾风险,毅然主动陪厂长同去。1973年初,吴祖垲一行自美国考察回来后,江青泡制了轰动全国的蜗牛事件,他不仅直言申诉,还劝别人同他一起顶住。他在1991年和1992年分别写了《大中型企业搞不活的基本原因》和《科技成果如何不能及时转化为商品生产的探讨》两篇文章,观点鲜明,事实确凿,被《经济时刊》和《跨世纪战略文献丛书》先后转载和收录。

  吴祖垲于1986年退居二线,应聘到陕西省人民政府任特约技术顾问,并兼任中国国际工程咨询公司专家委员,从事全国各地彩管、玻壳、荫罩和荧光粉项目的评估工作。例如他对国内有关工厂引进18英寸的彩管持鲜明的态度,他忠告说:18英寸彩管在日本已废型,世界亦没这个标准,但是有的地方主管当局急于上马,置他的意见于不顾,以致18英寸彩管积压甚多。此外,他对天津某厂引进某项目的反对态度,后来的事实也证明他的见解是正确的。1986年,全国统一引进某厂玻壳的技术时,他在电子部五位部长参加的专家论证会议上坚持反对,因为该厂在上海的黑白玻壳工程是失败的,而另一厂在玻壳技术上与成都773厂、咸阳4400厂的技术合作是成功的;得到他支持的河南安阳引进某厂的技术,亦是成功的。1989年,广东东莞和深圳两地引进彩管技术,向他请教时,他依自己的亲身体验推荐引进技术对象。如今在这两个地区的工厂都能顺利经营。由于他和日立公司在咸阳合作得好,日立要求深圳的赛格-日立彩管厂邀请他去当高级技术顾问,从1989年到1993年的四年间,他坚持每天到厂内各车间巡视一番,实地了解生产和产品质量情况,并提出建议。1993年,这个工厂走上轨道后他才回到陕西。

  自己从科学技术实践得来的体会,集中到一点是,振兴民族工业主要依靠自力更生,单纯依靠拿来,仅能见效一时,长期靠重复引进是不行的。他以他曾经工作过的南京741厂、成都773厂和咸阳4400厂为例,认为关键是技术进步。这三家工厂之所以均能跻身于全国500强制造工业之列,主要在于能不断开发新品,能自己否定自己。

  吴祖垲校友如今已是95岁高龄的老人了,但是他仍老骥伏枥,继续关心着我国日新月异的电子工业的发展,关心着彩虹集团的二次创业,关心着交大母校的发展和校友会工作。每逢交大举行一些盛典活动,他都要寄一些钱以表对母校的爱心。

凡本网注明“来源:阿拉丁照明网”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阿拉丁照明网,转载请注明。
凡注明为其它来源的信息,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及对其真实性负责。
| 收藏本文
最新评论

用户名: 密码:

本周热点新闻

灯具欣赏

更多

工程案例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