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能源:危机催生新的经济增长点 忌盲目发展
摘要: 国际金融危机爆发以来,“保增长”“调结构”成了中国政府的头等大事,而新能源很好地满足了政府这两方面的要求。一方面,发展新能源产业孕育着巨大的投资机会,将有效拉动经济增长;另一方面,发展新能源产业,也可以有效地改变经济增长方式,引领中国经济走向低碳化。
国际金融危机爆发以来,“保增长”“调结构”成了中国政府的头等大事,而新能源很好地满足了政府这两方面的要求。一方面,发展新能源产业孕育着巨大的投资机会,将有效拉动经济增长;另一方面,发展新能源产业,也可以有效地改变经济增长方式,引领中国经济走向低碳化。
危机中新能源被寄予厚望
世界历次经济危机常常是孕育新的经济增长点的良机,而且,在危机过后,这些新的经济增长点会将产业带入一个新的、更高的层次,推动经济进入新一轮繁荣。很多人认为,新能源将担此重任。
目前,中国正在大力推动新能源产业的发展。在加大水电、核电、太阳能和风能设施建设的同时,中国计划在2010年前,将新能源消费比例提高到10%,2020年前达到15%。
新能源在中国的发展也不可谓不快。来自国家能源局的数据显示,截至去年底,中国核电已建成运行11个反应堆,总装机容量910万千瓦;核准在建核电机组24台,总装机容量2540万千瓦,是目前世界上核电在建规模最大的国家。
与此同时,风电连续三年翻番增长,装机容量达到1217万千瓦,居世界第四;太阳能热水器集热面积超过1.25亿平方米,年产能4000万平方米,均居世界第一。
新能源盲目发展之忧
尽管中国新能源产业发展迅速,但是,这种“繁荣”之下也有隐忧:一些地方政府和企业盲目上马新能源项目,或者重复建设产业链,致使某些产业刚刚起步,就已出现发展失衡或盲目跟风的前兆。
9月26日,国务院发布《国务院批转抑制部分行业产能过剩若干意见的通知》,对六大行业的产能过剩和重复建设进行了严格限制,其中,多晶硅和风电设备赫然在列。值得注意的是,在新能源产业产能过剩的预警发出时,全国各省市普遍压后了各自的新能源规划,进行进一步的调研认证。(编辑:PCL)
凡注明为其它来源的信息,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及对其真实性负责。
用户名: 密码: